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2022-03-04 08:09:08 |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我国12所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生生物学科实验课程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实验项目设立未能与研究方向合理对接、缺少设计性实验以及部分院校存在学科条块化授课形式等问题,围绕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强化生物学科实验课程地位、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类型等改革措施,构建了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生生物学科综合实验课程体系,并提出该课程体系有效实施的保障措施。为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依据。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生:创新能力;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 2015) 03-0074-05

Abstract: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method etal,do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uman kinetic science major master biologysubject experiment course in twelve universities such as Harbin Sport University, put forwardreform 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biology experiment course" s position, optimizing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content, reforming experiment types, according to subject compartmentaliza-tion of teaching form, experiments failed to match research direction, lack of designed exper-iments around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high - quality students ; Construct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of human kinetic science master biology subject, with the safeguardmeasures of effective curriculum system implementation, provide valuable basis for humankinetic science maste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ation.

Key words:Sport science and human body ; Postgraduate ; Innovation ability ; Experimental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深化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成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实验教学可将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有效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美国研究生教育很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无论是课程设置、科学研究还是学术活动等方面都体现这一思想。英国布鲁内尔大学体育科学(人体运动方向)研究生课程包括了运动生理学实验技术,对开放式实验教学非常重视[1]。国内赵文艳、魏亚茹等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育研究生开放式实验教学进行探索[2]。钱竞光指出提高动手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开发了“一台仪器多个终端机”的教学系统,满足实验授课的需要,丰富实验教学内容[3]。刘绍生指出要加速实验研究与大众体育的结合,在指导大众健身、增进国民体质健康中发挥作用。以上国内研究多为针对本科教学阶段的报道,对该专业硕士研究生实验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较少。

通过对我国12所高校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生生物学科实验课程开展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对各生物学科实验理论和实验技能等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分析,以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按照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生研究方向,构建新的与培养目标相符的生物学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以期提高该类课程教学实效,培养出“供求”关系合理对接的专门体育人才,推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向良好方向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哈尔滨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5所体育院校和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5所师范类院校以及苏州大学、扬州大学2所综合类院校共计12所院校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生生物学科实验教学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 2.1 文献资料法 搜集国内外相关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方面的文献资料,包括著作类、期刊类、学位论文类及课程培养方案类等,为本文撰写提供了理论支撑。

1.2.2 访谈法 以研究学校的部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相关生物学科理论教师、实验教师、研究生院(处)管理者及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访谈等方式收集实验教学改革意见与建议。

1.2.3 问卷调查法 向研究学校2013级、2014级部分硕士研究生发出学生问卷57份,回收55份,有效问卷55份,有效回收率100%。请有关专家进行问卷内容及结构效度检验,提出修改意见,保证问卷的内容结构的有效性。通过重测信度检验,问卷信度系数r=0.872,信度系数大于0.80,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性。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12 所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生生物学科实验教学开展现状

2.1.1 部分院校实验教学未实现独立设课通过对12所高校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生培养方案的研究,山东体育学院等9所学校的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生的实验教学实现独立设课,而哈尔滨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江苏师范大学按其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内容仍依附于理论课教学而存在,形成明显学科条块化特点(见表1)。研究生阶段生物学科教学总体目标明确要求: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理论进行加深拓宽的基础上注重与体育实践的结合,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完善其知识结构,胜任其研究领域基础与应用研究。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生的研究领域几乎涵盖整个竞技体育的选材、训练、医务监督,以及全民健身中体质监测、健康评价等全过程[4]。沿袭本科教学阶段的条块化实验教学模式不能体现生物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跨越学科界限等特点,无疑对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不利的。

2.1.2 生物学科实验项目的设立未能与研究生培养方向有效对接 为增强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生在同类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应力求其学业内容设置与社会实际发展需要相适应[5]。生物学科开设的实验项目应符合其研究领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需要.即针对不同研究方向,开设个性化的实验课程内容,而非千篇一律。调查发现,12所院校的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生均未能按不同研究方向分层次设立实验课程内容(见表1)。如沈阳体育学院设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及运动康复六个研究方向,不难看出,不同研究方向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有较大差别,但目前实验课仍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各研究方向学生共同授课。哈尔滨体育学院人体科学专业与其他如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共同授课。这种教学形式不利于更好地完善研究生专业知识结构,不利于突出其专业特长,从而影响其社会就业竞争力。

2.1.3 生物学科实验项目中研究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较少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要求,应着力于学生科研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实验教学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

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生实验设计、实验研究水平直接影响体育科学研究水平及保健康复等事业的发展水平。本科阶段的验证性、观察性实验显然不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需增加研究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通过对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生生物学科课程的实验项目、教学目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发现12所高校少有以研究项目的形式来开设实验,如让学生白己设计实验,写出方案,动手操作。如哈尔滨体育学院有些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仍为本科阶段教学特点的基础性、验证性实验(见表2)。

2.2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生生物学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2. 2.1 将生物学科实验分类 结合各生物学科教师、学生及管理者的意见,对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生培养方案所设的专业基础课及选修课程的各生物学科实验教学大纲进行研究,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以及各实验项目所涉及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及其在专业中的作用,打破了课程界限,将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生生物学科实验总体分为基础实验、专业实验、选做实验及创新实验四类(见表3)。

其中基础实验为所有研究方向学生的必做项目;专业实验则是为某一研究方向专门设立,其实验理论与技能与该研究领域密切相关;创新实验则需研究生根据毕业论文选题或参与指导教师研究课题需要而完成的实验项目,在指导教师、实验教师共同指导下,白行设计、制定方案、动手操作并独立完成的实验项目;选做实验则作为拓展专业或研究方向以外知识面及提高实验技能而设立。

2. 2.2 按研究方向创建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生生物学科实验课程教学模块 各高校按照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生各研究方向对实验理论及实验技术的要求不同,将生物学科实验课程划分不同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由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创新实验和选做实验4部分组成。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例,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生设有运动能力的开发与评定、体育保健与大众健身、运动疗法与人体运动机能评定和运动生物学监控与应用共4个研究方向。哈尔滨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将高级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及康复医学4门课程设为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生的必修课程,另开设分子遗传学概论、自由基生物医学概论、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应用解剖学、运动营养学、运动生物力学理论与应用、医务监督与机能评价、健康评价与运动处方共8门生物学科课程为选修课。将各生物学科实验教学共分为4个模块化(见表4)。模块化实验教学既可保证研究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又能在有限学时内突出专业方向特点,实现培养特色鲜明、特长突出的专门体育人才,提升人才就业竞争力。

2.3 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生生物学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对于未独立设课的学校,原依附于生物学科理论课中的实验教学时数整合起来,就可以保障综合实验课的教学时数,而无需在教学计划中额外增加教学时数即可实现独立设课;对于已独立设课的学校,则按原实验课程教学时数实施即可。由于整合后总教学时数不增加,教学内容基本保持不变,因此不需额外增加实验教师人数。因实验项目来源于原有必修与选修课程的实验项目,原有实验设备设施基本可以满足新的实验教学体系的要求。研究性实验项目和个别新增实验项目所需实验器材或设备则可通过与其他院校(如医学院校等)建立合作关系予以解决。对于未独立设课的学校,因实验项目来白原有各生物学科,考核时需通过适当减少原有课程学分而保证综合实验课程的学分,而总学分保持不变。另外,从各高校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生目前规模来看,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对管理部门在教学安排方面亦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生生物学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实施具有可操作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12所院校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生生物学科实验项目未能与研究方向有效对接,且缺少设计性实验,影响有专长有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利于提升人才的市场竞争力。

(2)部分院校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生生物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没有实现独立设课,仍存在学科条块化授课形式,不符合该阶段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特点。

(3)将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生各生物学科实验教学整合为综合实验课,实现单独设课;并将实验内容梳理划分为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创新实验和选做实验4类,按研究方向进行组合,创建不同实验教学模块,进行差别化教学,能提高该类课程的教学实效,有利于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3.2 建议

(1)强化生物学科实验教学地位,打破实验课的学科界限,最大限度体现生物学科知识渗透性、交叉性的特点,以确保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2)开展与培养方向合理对接的个性化生物学科实验模块化教学形式,力争培养在专业领域特长突出的体育人才。

(3)依托指导教师科研项目或学生毕业论文研究领域设置创新实验项目,有利于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天生.英国体育研究生专业和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6(3):6-10.

[2] 赵文艳,魏亚茹,等.哈尔滨市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3 (4):61-65.

[3] 钱竞光,孙飙.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医体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教学创新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5):5-8.

[4] 姚兰发,宁文晶,《运动生理学》实验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4):85-87.

[5] 刘海平,郑兆云,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探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91-93.

[6] 康小珊,宫照军,论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的内涵及其完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3):18-20.

[7] 葛孚章,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专业课模块化设计探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1):124-125.

推荐访问: 硕士生 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 构建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