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 感悟

2022-03-04 08:32:52 | 浏览次数:

提起杜区长,心中总会涌动着一种莫名的感动,一种十分想述说的渴望。近几年,北京市通州区档案事业快速发展,荣誉加身,这其中,如果没有主管档案工作的副区长杜宏谋,通州区档案事业可能会缺省一些辉煌的篇章;如果不记载杜区长的足迹,通州区的档案事业史也就缺省了重要的一页。怀着一份虔敬、一份钦佩?熏我写下了关于杜区长与档案工作的片段,让我们一同来感知他对档案事业的关注与热情,以及对档案工作的独到见解和高超的、有人情味儿的工作艺术吧!

“档案工作是个药匣子”

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杜区长是在1997年开始主管档案工作的。当时的通州区档案事业步履维艰,面对档案工作的艰难状况,他首先找到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没有最大发挥《档案法》的作用;没有最大发挥档案工作者的潜力;没有给档案工作一个很好的定位。他是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审视了档案工作后得出这一结论的。之后,他便潜心研究通州区的档案工作,并为我们档案工作者灌注了这样一种精神:档案人做事要经得住历史考验,不要给历史留下遗憾。

有了这种深入的研究,也就有了他对档案工作独到的见解和感悟。在一次全区档案工作大会上,当过医生的杜区长这样解释了档案工作:"档案工作就像中药房的药匣子。按方抓药,药匣子里没药可不成。不但要有,还得质量上乘、管理得好、无虫咬才行。"

一杯酒 一行泪 一首诗

通州区档案馆馆藏的名人档案在业内外可谓小有名气,目前已建有著名作家刘绍棠、刘白羽、高占祥文库及"面人汤"艺术馆。其中,"面人汤"艺术馆的建立融入了杜区长太多的情感。我们之所以可以顺利收集齐全 "面人汤"的艺术珍品,源于"一杯酒"的故事。

在看了电视短片中对蜚声中外的"面人汤"的介绍后,我们异常兴奋,凭着档案人独具的慧眼,我们知道"面人汤"的档案资料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可多得的重要教材,它将会极大地丰富馆藏,还历史一个多彩的镜头。于是我们立即与已近古稀之年的"面人汤"传人汤夙国先生联系,表达了我们在他的家乡建立"面人汤"艺术馆的意愿,但幼年离乡的汤老对此态度若明若暗。杜区长得知这一情况后,对我们如此善于捕捉信息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马上与汤老联系,真诚地邀请他回家乡做客。或许是杜区长的诚意使然,一周后,汤老先生应邀来到区档案馆。杜区长在结束了一个会议后马上赶到档案馆和汤老先生聊起了家常,并亲自安排便宴为先生接风洗尘。席间,杜区长为汤老先生斟满了第一杯酒,站起身,端起杯,深情地说:"这一杯酒,我敬令尊大人汤子博先生,当年他背着木箱走出通州,始创"面人汤"艺术,他是家乡的骄傲,家乡的人民想着他,我们要在档案馆建立"面人汤"艺术馆来弘扬"面人汤"艺术,也堪以告慰先生的在天之灵。"几句话,汤夙国先生无语泪双行。他慢慢站起身,用一双因激动而颤抖的手端起酒杯:"家父在世时,总想再回家乡,但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今天也算是魂归故里了吧。"此时,两人目光交织在一起,不约而同地将杯中酒缓缓地洒入家乡的厚土之中。在汤老那溢满泪水的脸上舒展着宽心的笑容,我分明看到了一种信任,一种回归,一种找到根的感觉。

才为杜区长融入酒中的真情而心动,我们又有幸领略了汤老的文彩,先生为杜区长作词"采桑子"一首:

古塔君心系,

坦荡为官,

妙手台前,

刀笔黎民荷两肩。

年华绵瑟谁当度,

千禧之年,

棠棣之缘,

为是运河文化传。

接下来的工作,我们进展得很顺利。汤老亲自参与到艺术馆的设计工作中,并对每件艺术珍品或资料背后的故事都详细告知我们。2001年的7月,"面人汤"艺术馆在家乡的沃土上揭幕了,目前已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众多的参观者。

瑞雪与小年饭

腊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的"小年",在这一天劳累了一年的人们要先尝尝年的滋味,备上丰盛的饭菜或与家人欢聚,或邀几位知己小酌,惬意之极。但2003年的"小年"饭是我们有生以来吃得最为香甜的。

那天,天降大雪。杜区长与档案局领导一起去几位通州名人府上拜年。为了给历史留个影,我拿着相机有幸加入了他们中间。早晨8点我们准时出发,先后到了"面人汤"传人汤夙国、奇石收藏家张源、著名作家高占祥、刘绍棠的家中,一路过来已是下午1点多钟了。望着天空不断飘落的雪花,杜区长微笑着说:"我们到马桥镇再吃这顿小年饭吧!"我有些诧异,要知道马桥镇离我们刚刚走出的刘绍棠家中还有50多里的路程。"我们到马桥镇给甘博士拜个年,他可是我们通州农家走出来的生物医学博士,在美国深造后,不留恋海外高薪执意回国、回家乡,把他的研究成果献给家乡,难道不值得宣传吗?现在就得跟踪收集他的档案资料,以免将来留下遗憾。通州区档案馆内不光要有大文学家、大艺术家,还要有生命、生物工程学专家的档案资料。档案工作要延伸,就得把触角伸得长一些,今天也算是我给你们搭个桥。"

车在铺了厚厚积雪的公路上行进,赶到马桥镇给甘博士拜年后已是下午2点半了。在镇政府的食堂,我们吃了这顿格外香甜的小年饭,没有丰盛的菜肴,只是简单的一顿饺子,却有我们怎样也忘不掉的滋味。

雪还在下,厚厚的,皑皑的,是那样的纯净,就像杜区长对档案工作、档案人完全没有功利、不求回报,只讲给予和付出的质朴心灵。

一路上,我拿着相机不停地拍,我要拍下杜区长为档案工作奔波的身影。我不忍错过他每一个动情的笑容,每一个充满人间博爱的眼神,但我能拍出他对档案工作浓得化不开的情吗?

“四宜”区长不简单

一次偶然的谈话,杜区长讲了他的人生处事箴言:难明之理宜平;难处之人宜厚;难办之事宜缓;难成之功宜智。从这"四宜"中,可以领略出杜区长阔达深远和中正内实的高妙。在他的工作中,有"难"便用"四宜"潜心而为,每每求得最佳结果。

今年,通州区档案局就办成了两件特别漂亮的事。一是完成了城建档案的收集工作;一是完成了对区燃气办档案的升级指导工作。完整的城建档案、天燃气档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要知道这可都是档案界不好解决的难点。比如对城建档案的归属问题,杜区长的观点就有其深广之处。他认为:眼下先不争论。基础设施建设等档案应不应该移交档案馆呢?应该。但有些工作不是我们档案馆所能包容的。如今,通州区的规划部门已投资200万元建立了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这是好事儿,档案收上来了是最重要的(在这方面规划部门有优势,他们有专业人才)。我看档案局和城建档案机构应互补,需要档案执法检查的可由两家联合进行,确保该存的档案归档,涉及到档案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就留待将来由政府解决。他提出的这一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对于我区的天燃气档案的管理,杜区长曾多次和局内业务人员共同探讨,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区燃气办与档案局业务人员通力合作,最终在燃气办建起了413卷的天燃气档案。

这"四宜"在我们每一位尤其是年青干部的心中产生巨大的冲击波,至少,在我们面对档案工作的诸多不如人意时,不再伤春悲秋了。

语重心长的拜托

为了促成通州区档案馆新馆建设,他出主意,想办法:邀请区领导参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亲自到区规划部门……最终,区委、区政府决定把新档案馆建设列为2003年的重点工程,投资4000万元,并要求建成标志性建筑。在新馆建设邀标会上,杜区长亲自参加,他对几个设计单位动情地说:"新馆建设要独具匠心,尽可能体现运河文化特有的文化氛围;在设计上不要浪费,要在生态上、数字功能上、安全存储和利用上做到可持续发展;力争做成一部艺术经典,成为通州的标志性建筑。新馆的建设就拜托各位了,拜托,拜托了!"这几句语重心长的拜托,让我们听了是那样的温暖和亲切,同时也感到了肩头的责任是何等重大。

一次不寻常的会议

前一时期SARS的流行,让我们有机会进一步认识了杜区长。

刚刚开始有SARS情况的时候,他亲自来档案馆询问"查阅档案的人近期还多吗?要注意采取措施保护好自己,打好人自为战、馆自为战,不要让档案和档案馆成为新的传染源。"当过医生的他已十分敏锐地预感到这场疫情的重大,于是及时选择在档案局召开了政府有关部门会议,他说:"我们不是医生,不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但我们文秘及档案工作者要以史为鉴,充分认识到在非常时期收集管理好疫情档案的重要性。为领导服好务,对历史负责,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资料。所有有关"非典"防治的政府常务会、专题会,政府及各单位执行的值班制度、消毒制度以及好的经验,包括首发病例的时间、所采取的措施等等都要形成文字材料,全部整理后由防治"非典"领导小组办公室移交档案馆。"

说实话,在刚刚认识SARS的时候,大家多的是恐惧,是如何保护自己,很少有人想到要在这时做好档案工作,为历史留下印迹。杜区长的反应和行动的速度要比我们这些兰台人快上不知多少倍。

一封写给“光兴局座”的信

这是一封杜区长写给"光兴局座"(通州区档案局局长)的信,现全文抄录如下:

光兴局座台鉴:

为利用馆藏为防治SARS服务,特建议:

1.请查阅2003年5月19日中国档案报第四版"清代北京地区瘟疫防治情况"中四处提及"通州大疫"。

望尽速查阅史料,编研出言简意明之文章给我,争取在《通州"非典"简报》、《通州时讯》上刊出。

2.请编写"通州境内传染病发生及防治情况汇编及回顾"---(题目请酌定)。待防治SARS结束后列几个题,如(1)通州第一例非典;(2)流行的几个期(如始发、上升、高发、平台、下降、基本控制等);(3)对通州经济的影响及分析;(4)两手抓的措施及效果。

以史为鉴,除必收的防"非典"材料整理、消毒、归档之外,并要延伸,要有前瞻性,注意收集材料,并史实性记载(如区委在院内安全距离内开会;如5月初区税收财力800万元,下降26.7%,5月20日报增加20%)。什么意思?请阁下关注7月份税收总征期的结果。

总之,我是抛砖引玉,给档案人、专家提个醒,千载难逢的机会,史料记实、记清,以为今人服务,为后人借鉴,惟是我档案人心系之事,望不负我托,吾亦愿与同道一并完成此事。到那时,吾愿足矣。

致 礼

杜宏谋

2003年5月26日

一杯酒、一顿饺子、一次会议、一封信……,胜似千言万语,令我们有所感动,更令我们有所感悟。□

推荐访问: 感悟 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