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了解的趣知识(三)
第六次大规模灭绝即将到来?
恭喜你,你是那1%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地球上1%的物种还没有灭绝。根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地球上可能曾经存活过40亿种生物,只不过在地球和生物圈演化过程中,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99%的物种都被灭绝并出局了!
可以说,在物种大灭绝期间,许多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被灭绝并出局了。这些事件被定义为造成至少75%的物种在地质上一眨眼的时间内消失——其范围从数千年到数百万年不等。研究人员从5亿多年前的化石记录中获得了足够的数据,可以确定地球历史上发生过五次这样的大规模灭绝事件,许多科学家认为,我们正处于第六次灭绝事件的中间。
大量的死亡是由多重灾难的结合造成的,比如海洋酸化和陆地温度的飙升。虽然这些事件的诱因并不清楚,但大规模的火山活动遍布整个地区,很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小行星撞击引发大规模灭绝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推测性的:只有一块太空岩石被确定与大规模灭绝有关。
每一次大规模灭绝都结束了一个地质时期——这就是为什么研究人员把它们称为白垩纪末期的原因。但大灭绝也并非一无是处:它推翻了生态等级制度,在这种环境下,幸存的物种往往茁壮成长,在多样性和地域上呈现爆炸式增长。
奥陶纪末期的大灭绝
奥陶纪(距今约4.85-4.43亿年)是地质年代名称,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位于寒武纪之上、志留纪之下,在此期间形成的地层称为奥陶系。奥陶纪末期,发生了地球史上第一次重大的生物大灭绝事件。
时间:大约4.43亿年前
原因:在双重打击的第一波灾难中,冰原向前推进,从根本上改变了洋流,在赤道和中纬度地区造成了恶劣的气候。许多在第一次撞击中幸存下来的物种适应了它们的新世界,却屈服于第二次灾难:一次突然的融化,另一次气候变化和另一次海洋环流的突变。
情况有多糟:物种的灭绝率86%,属的灭绝率57%。属是此种更高的分类学分类,这可能是一个更好的衡量生物多样性损失的指标。
灭绝的物种:没有幸存的动物包括大多数三叶虫物种、不少珊瑚和一些腕足动物。腕足类动物是一种硬壳海洋无脊椎动物,如今常被误认为是蛤蜊。
长得好的物种:海绵体在奥陶纪末期之后长得很好——这种模式在随后的大规模物种灭绝中重复出现。2017年的一项生物学研究表明,这些不起眼的海洋动物可能有助于整个生态系统的恢复。海绵稳定了沉积物,为腕足类和其他悬浮物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泥盆纪末期的大灭绝
时间:3.8亿至3.59亿年前
原因:尽管“大灭绝”一词可能意味着全球性灾难,但这些事件的发生可能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和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例如,这次大灭绝事件持续了近2000万年,期间有多次灭绝高峰期。由于灭绝事件持续时间很长,其根源很难辨识。可能的生物学原因是此前泥盆纪陆生植物的大量繁育,导致地球大气中氧含量的增加、二氧化碳的大幅减少,地球进入卡鲁冰河时期所致。
情况有多糟:物种灭绝率75%,属的灭绝率35%。
灭绝的物种:令人遗憾的是,这些长得很漂亮的甲胄鱼——扁皮鱼——被彻底消灭了。许多种类的珊瑚和更多的三叶虫也惨遭灭绝。但主要是海洋生物的物种灭绝,陆地生物受影响不显著。
长得好的物种:小家伙表现最好,尤其是不到一米長的脊椎动物。幸存者包括四足动物,它们从海洋过渡到陆地,最终进化成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
二叠纪末期的大灭绝
时间:2.51亿年前
原因:西伯利亚的火山活动被认为是导致这次最大规模物种灭绝的罪魁祸首。区域范围内的火山喷发释放出有毒气体,使海洋酸化,甚至可能破坏了臭氧层,带来致命的紫外线辐射。201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这场大灾难发生的时间跨度约为5万年。
情况有多糟:物种灭绝率96%,属灭绝率56%。这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许多动物门类整个目或亚目全部灭亡。
灭绝的物种:如此多的森林被毁,显然发生了森林大火,之后就没有什么可烧的了。曾普遍生长的舌羊齿植物群,在二叠纪末几乎全部绝灭;研究人员在地质记录中发现了一个“木炭缺口”。在这些濒临灭绝的动物中,有许多两栖动物和一些突触动物,这是一群种类繁多的动物,其中包括一些当时的顶级掠食者。
长得好的物种:有几种真菌安然渡过了这场灾难,可能是因为它们以所有没有幸免于难的腐烂生物体为食。许多食物链顶端的动物消失,可能为最早的恐龙——以及最早的哺乳动物扫清了道路,它们是从幸存下来的突触分支进化而来的。
推荐访问: 值得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