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检测CTnI、hs—CRP、NT—ProBNP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摘要] 目的 探讨CTnI、hs-CRP、NT-ProBNP联合检测对心力衰竭(HF)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方法138例HF患者于入院时、治疗第5天、出院时测定血清CTnI、hs-CRP、NT-ProBNP,随访1年观察患者心脏事件的再发生情况,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49例作为对照组。 结果 入院时HF患者CTnI、hs-CRP、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越差,其浓度越高(P < 0.05);治疗第5天、出院时各指标明显降低(P < 0.05);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是95.7%和86.0%,明显优于单项检测(P < 0.05);出院后随访1年,发生心脏事件者36例,发生心脏事件的患者CTnI、hs-CRP、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患者的水平(P < 0.05)。 结论 血清中CTnI、hs-CRP及NT-ProBNP在HF患者中明显升高,三者的联合检测对HF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心衰;心肌肌钙蛋白Ⅰ;高敏C反应蛋白;氨基末端B型脑钠胎前体
[中图分类号] R541.6; R4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4-0045-02
心力衰竭(HF)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其症状和体征因出现较晚而难以反映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三者的检测可有效评价心衰患者的预后,是心衰患者出院后死亡或心血管事件再住院的强有力预测指标[1]。本研究通过测定心力衰竭患者血浆CTnI、hs-CRP、NT-ProBNP浓度水平,观察其与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探讨检测三者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意义以及预后评估诊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HF患者138例为观察组,其中男74例,女64例,平均年龄(52.2±10.3)岁。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有呼吸困难、疲乏等临床症状,胸片和心电图异常,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45%;排除非心源性呼吸困难、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和非心源性肝硬化等疾病,且未接受相关外科治疗的HF患者。患者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案进行心功能分级[2],Ⅰ级18例、Ⅱ级45例、Ⅲ级47例、Ⅳ级28例,并进行全面体检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另取同期通过我院体检正常人49例为正常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平均年龄(38.7±12.1)岁。
1.2 方法
1.2.1 样本收集 HF患者均于入院第2天清晨、治疗第7天清晨、出院前的清晨7:30~8:30空腹8 h以上采集静脉血2 mL于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试管中混匀,低速(2 5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浆,并于2 h内检测CTnI、hs-CRP、NT-ProBNP三者水平。严格按操作说明书进行。
1.2.2试剂与仪器 采用ELISA、FIA8000系列免疫定量分析仪,CtnI 正常参考值为≤1.0 ng/mL、hs-CRP正常参考值为(0.5~1.0)mg/mL、NT-ProBNP 正常参考值为100 pg/mL。ELISA试剂盒购自南京普朗医用设备有限公司。
1.2.3 随访 对HF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随访方法包括定期门诊随访、电话随访以及患者再入院随访,观察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心脏事件定义为心源性猝死或因HF恶化再住院。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F患者入院时不同心功能分级组与对照组CTnI、hs-CRP、NT-ProBNP测值比较
HF患者CTnI、hs-CRP、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心功能越差,其浓度越高(P < 0.05);同时,CTnI、hs-CRP、NT-proBNP水平超出正常参考范围的例数也相应增加。见表1。
2.2 HF患者治疗前后CTnI、hs-CRP、NT-ProBNP水平的比较
治疗第5天、出院时的CTnI、hs-CRP、NT-ProBNP水平均比入院时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HF患者入院早期CTnI、hs-CRP、NT-ProBNP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敏感度比较
CTnI+hs-CRP+NT-ProBNP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明显高于三者单项检测,见表3。
2.4随访患者是否发生心脏事件及出院时三项指标水平的比较
HF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发生心脏事件者39例,未发生心脏事件者96例,失访3例。分析患者与出院时三项指标水平的关系,发现发生心脏事件的患者CTnI、hs-CRP、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患者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是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于心力衰竭的诊断,临床医生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所作出的判断。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影像学检验技术在心衰诊断中具有一定不可取代的价值。但人们一直致力于找到一种可以有效诊断心衰的生化指标,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心衰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所以近年来一些能够有效评价心功能的生化指标越来越受到医学工作者的重视[3]。CTnI、hs-CRP、NT-ProBNP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其诊断及预测价值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4]。
心肌损伤早期细胞受损,游离于胞浆中的CTnI释放出细胞外,血清CTnI升高,HF时尤其是重症有症状心力衰竭存在心肌细胞坏死、肌原纤维不断崩解,固定形式存在的CTnI不断释放,血清CTnI水平持续升高[5]。本组结果显示心功能Ⅲ、Ⅳ级CTnI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说明CTnI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很大关系。有资料显示,联合测定NT-proBNP、CTnI可判断HF的恶化程度[6]。CRP作为心肌损伤的早期标志物,在心肌损伤发生的早期即出现增高,但其浓度较低,需用较为灵敏的测定方法,故这时测得的CRP称为hs-CRP[7]。有研究认为,HF患者hs-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心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8],本实验结果与文献相同。
CTnI、hs-CRP、NT-ProBNP作为心力衰竭诊断、鉴别及预后评估的指标已广泛用于诊断和筛查(早期)心功能不全,对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预后、危险度分级、手术时机选择也有较高的判断价值,其临床应用也逐渐扩展到治疗领域[9,10]。本研究发现,HF患者CTnI、hs-CRP、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心功能越差,其浓度越高(P < 0.05);治疗第5天、出院时与入院时CTnI、hs-CRP、NT-ProBNP水平比较均降低(P < 0.05);CTnI+hs-CRP+NT-ProBNP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敏感度增高可以降低漏诊率,特异度增高能够减少误诊情况的发生,综合看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可靠性。HF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发生心脏事件的患者CTnI、hs-CRP、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患者的水平(P < 0.05),提示临床注意高水平的CTnI、hs-CRP、NT-ProBNP可能是心衰复发的警惕性指标。
综上所述,CTnI、hs-CRP、NT-ProBNP能够很好反映患者心功能,是临床诊断心衰的重要指标,为心衰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治疗及预后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蹇在金.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病因及诊断[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 24:156-158.
[2] 孙颖立. 西医内科学[M]. 上海:上海科学科技出版社,1996:109-113.
[3] 刘路平,谢晓林,林玎. 联合CTnI、hs-CRP、NT-ProBNP测定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1):40-42.
[4] 卓绮玲,高敏. CRP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J].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分册,2004,25(1):72.
[5] 周正斌. NT-proBNP与心肌标志物、心功能参数的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5):186-187.
[6] 周新,涂植光,等.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3.
[7] 廖予婕. cTnI、hs-CRP和BNP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对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J]. 检验医学,2010,25(2):92-95.
[8] 尹芝兰,赵水平.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J]. 中国医师杂志,2003,5(9):1225-1226.
[9] 沈军瑾.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在心力衰竭检测中的临床意义[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5):72-73.
[10] 梁庆华. cTnI、Mb、CK-MB复合检测板对急性心肌梗死69例快速诊断的价值[J]. 广西医学,2008,30(12):112-113.
(收稿日期:2012-09-21)
推荐访问: 心力衰竭 预后 诊断 评估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