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系创业帮
计划。并且,围绕着这些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Science(科学)》和《Nature(自然)》及其子刊发表了18篇科学论文。华大内部有一种传言称,当年李瑞强由于才能超群,让王俊感受到某种压力。
2010年末2011年初,在科研服务事业部负责人(华大科技总裁)的任上,据称因与上司王俊产生分歧,李瑞强遂另立门户,创办了北京诺禾致源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诺禾致源”),并从华大基因带走了蒋智、吴俊、周广宇、田仕林、李艳萍、闫军、刘文彬、曹志生等一批骨干员工。
诺禾致源成立之后,很多科研测序客户都是冲着李瑞强的个人实力去的。对于这些机构,如果能够与李瑞强合作完成测序,并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联名发表科研成果论文,对提升自身的学术地位将相当有利。四川农业大学委托给诺禾致源的藏猪基因组测序研究,核心成果就形成论文《比较基因组学鉴定藏猪和家猪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并最终刊发于《自然》子刊《自然·遗传》。
也正因如此,诺禾致源在科研测序领域风生水起,做到了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成为华大的有力竞争对手。有内部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科研测序市场份额,诺禾致源以25.5%的占比,微超华大基因的25%。同年,诺禾致源获得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旗下PE国投创新的首轮投资,金额不详。
华创先驱高扬
除了在科研测序领域对华大构成强大威胁的诺禾致源,在医疗测序领域,华大基因同样面临贝瑞和康的强势竞争。而贝瑞和康的联合创始人高扬,系原华大健康总经理;董事蔡大庆,系原华大健康CFO;另一名股东任媛媛,曾任华大健康测序部门经理。
成立于2010年的贝瑞和康,由曾任Illumina亚太区负责人的周代星与高扬共同创办。携团队离职创业的高扬,基本可以算是华创群体的先驱。当年高扬执掌的华大健康,正是华大医学的前身。换句话说,高扬几乎是全程参与了日后华大医学主营业务—无创产前检测—的筹备与启动。
而当时任Illumina亚太区总裁的周代星—正是将Illumina公司二代测序仪卖给华大的人—同样看到了基因检测在医学领域的前景,于是他果断游说高扬出来共同创业。周代星能解决仪器供应问题,而高扬拥有技术及运营经验,因而双方一拍即合。
贝瑞和康与华大医学一样,主攻医疗测序市场,其在无创产前检测领域的起步几乎同步于华大医学,因而其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也是紧跟华大。
由于贝瑞和康起步早,其甚至比华大还先实现与资本的联姻。2011年9月,贝瑞和康完成首轮融资,投资方为君联资本;2013年9月又完成第二轮融资,投资方除了首轮的君联资本,还包括博裕资本及启明创投。
华小“围攻”下的路径选择
身为黄埔军校的华大,培养了为数众多的华小与华创,而随着这波后起之秀群起蚕食市场,华大自身也开始出现后劲不足、增长趋缓的迹象。
在此背景之下,汪建与王俊的“路线差异”,越发凸显出华大面临战略性拷问:该向何处去?
是该继续坚持汪建的理念,做跟“基因”有关的所有领域的强者,成为各个细分产业链的霸主,最后成为赢家通吃的独角兽;还是采纳王俊的理念,主导各方共同建设一个基因大生态圈,并成为平台的领导者与游戏规则制定者?
汪建的路线看起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是跋涉的难度日益提高。王俊的路线看起来达成目标相对容易实现,但如何落地实施,一切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平台化模式短期内能有多少行业参与方捧场还是个谜,更大的困难还在于2C端的用户培养。
实际上,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而言,这不仅是华大需要思索的问题,也是华大创业帮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否则,整个行业将陷入到无休止的恶性竞争之中。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欲查看其他资本圈精英评论,请扫描版权页二维码,下载并登录“新财富酷鱼”和我们互动。
推荐访问: 大系 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