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特色培养创新人才

2022-03-06 08:45:01 | 浏览次数:

近年来,重庆大学面对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时毕业生的要求,加强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学校办学特色的研究,积极探索和实践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和人才分类培养的新机制,形成了鲜明的办学和人才培养特色。本刊就相关问题采访了重庆大学副校长杨丹教授。

高校招生:杨副校长,您好!一个大学的发展离不开自己独有的办学特色。贵校近年来的办学特色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请问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丹副校长:是的。你说得很对。重庆大学的办学特色是十分鲜明的。学科专业上,形成了与国家工业化建设和城镇化建设配套齐全的优势学科专业体系,机械、电气、能源、管理、建筑、土木、城规、信息等学科的行业、区域优势明显;教学管理上,实施学分制,提供学习计划的柔性和学业时间的弹性,提供大专业平台教育、辅修与转专业结合、人才分类培养等新机制,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人才培养上,围绕“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载体、第二课堂为拓展”。强化教育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营造高素质人才的成长空间;教学实践上,实施“三层次两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基础、综合、提高”三层次实验课程训练提高学生的基本科学实验能力。通过实验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实验实践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的有机结合来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产学研结合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校董会,30余个国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成为校董会单位成员,与IBM、罗克维尔、西门子、中国核物理研究院、长安集团等国内外著名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共建教学实验室3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200余个,拓展学生培养空间。

高校招生:那么贵校在狠抓办学特色的同时,又有哪些具体的人才培养方式呢?

杨丹副校长:重庆大学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实施了新的举措,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拔尖人才培养

(1)理工综合特别培养计划从2008年起,学校将直接从高考学生中单独录取100名新生和进校后选拔100名新生组成新机制的“理工综合实验班”。

被纳入理工综合特别培养计划的学生将享受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全校选聘导师为学生学业规划和学习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配备优秀的教师授课,选用国际国内先进教材,开设各类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资源(集中住宿、课程修读、图书资料、实验教学等优先)。实施探究性的教学和学习机制;优先获得“重庆大学本科生创新基金”、“全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经费资助;学年考核合格者获得校长奖学金;学校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到田内外一流大学、企业去交换学习和科研训练,拓展国际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在本科四年毕业时。在获得主攻专业学士学位的同时,学校还将颁发荣誉学位证书;直接推免攻读硕士研究生,或推荐就业。

(2)特色试验班培养2008年新开办经管创新试验班、电气、土木创新试验班、机械双语试验班。新生进校后在本学科或本专业新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组建试验班,实施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3)优异生培养学校每年从各专业选拔2%左右的优秀生。给以优惠的培养条件。实行滚动淘汰制。配备指导教师,从课程学习到科研训练,全面指导其个性化学习。充当教师的科研助手,尽早接触科学研究课题,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一直保持优异生荣誉的,本科毕业时免试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

2、“本硕”及“本硕博”连读培养

学校从2006年开始在采矿工程、工程力学、冶金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专业中实施优秀学生“本硕”连读;在生物工程专业中实施优秀学生“本硕博”连读培养,为基础性和研究型学科专业培养高层人才。

3、推免研究生制

对在校期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或在某些方面有突出才华或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毕业时经本人申请、学院推荐,学校批准后可直接攻读硕士研究生。目前学校推免研究生的比例已达到15%。

4、复合型人才培养

学校实行的选课制、弹性学制,使学生在选修课程、安排学习进程、构建复合型知识能力结构等方面有较大的自主权。实行的辅修制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辅修或修读第二专业。现在每年都有1000余名学生经审核批准进行辅修与攻读第二专业。600多名学生取得第二专业学位证书。

5、“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

为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学校参加了教育部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CCIEE)和美国有关教育机构,2001年启动《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在重庆大学完成大学一年级课程后,到美国的大学进行大二、大三年级的学习,四年级回到国内继续学习。合格毕业生可同时获得重庆大学和美方大学的毕业文凭和学位证书。

6、与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与企业联合培养,根据企业的需求。实行双向选择,在三年级的相关专业中选择部分优秀学生,由企业给予学习资助,确定就业意向。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课程的同时。适当选修、补修符合企业要求的课程与实践环节。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目前已经与广东核电集团、长江电力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

编校:周 立

推荐访问: 培养 特色 创新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