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探索

2022-03-06 10:33:29 |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在对新课程地理教学理念理解的基础上,根据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定位,试图从教法创新和学法指导两方面对新课程的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提高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理念;教学探索

一、樹立教学理念

从2004年秋季开始,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是全国基础教育迎接21世纪挑战的一项重大决策。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具有基础性、时代性和超前性的特征。作为实施新课程的老师应该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科学手段,具备对各种信息的开发、处理、储存和应用能力。现代教育只有树立新课程的教育观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

二、定位教学目标

在现代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占据的地位日益重要,几乎涉及全部教学活动。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实施新课程各个环节的关键。根据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教学目标的确定体现三位一体性,既有“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结果性目标,又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过程性目标,也要有提高学生的地理认知能力和探究学习的行为性目标。

2.层次性原则:教学目标既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又要重视个体差异。在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能力方面通过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根据新课标特点可以确定为二个层次目标:一是基础性目标;二是高层次的弹性目标和发展目标。

3.主体性原则:教学目标的陈述应以学生为主体,陈述学生学习的结果,体现“为学生而教、为学习而教”的理念。

4.多样性原则:教学组织形式由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教学模式由讲授式向协同式学习转变。

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设一个良好的自主发展环境,使学生改变过去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主动学习,自主发展。

例如:“三圈环流”教学目标的设计,传统的教学目标陈述为“使学生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该目标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作为被动者,使用抽象描述法。根据新课程三维目标要求,我采用行为目标策略,把该目标设计成运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原理,绘出三圈环流图并标出风向,说明其成因,这样设计能使学生成为行为目标的主体。气压梯度力、地转偏转力原理的掌握是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能说出”、“能标出”、“能说明”是行为的结果,这种教学目标设计蕴含了学习结果的检测方式和评价标准。

三、教法新颖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目标要求,在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知识本位和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抛开就知识论知识、就原理论原理的教学倾向;确立一种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新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构建一种“以引导为主体——启发式,以问题为中心——探究式、活动式,以案例为主题——开放式”的新课程教学模式。

1.针对教学目标,灵活设计课堂探究活动内容。课堂活动设计应该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发展的过程。有阅读图文、演示、讨论、课堂测练等各种形式的活动。灵活设计课堂探究活动内容,对落实教学目标,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探究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学习锋面系统与气压系统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学会判断简易天气图”,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气象知识素养。我在课堂探究活动设计中,首先呈现1996年12月26日18时50分,东亚地区天气图,创设模拟图表情景,将全班学生分为南、北、西北、西南四大天气预报组,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老师巡回指导并点拨气压系统与锋面系统的区别与联系。在强大的知识需求吸引下,学生能清晰地认识和掌握了气压系统和锋面系统基本原理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状况等知识。

2.采用图表、地图创设教学情景。图表、地图是地理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地理信息资源的载体。在新课程地理教学中,为了揭示每节课的关键知识点,突破教学难点时,利用地理图表和相关地图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和空间思维,也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色,因此,采用创设图表、地图情景也就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方法。例如,学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时,我让学生阅读课本有关示意图,教师同步板图,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在空间上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从直射点向南北两端递减,昼夜长短的变化也随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我再选定一个点,如北回归线上某一点,6月22日(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9月23日(秋分日)则为较小的锐角66°34′,12月22日(冬至日)达到最小值43°08′,以后又逐渐增大,在次年3月21日(春分日)又回到秋分日角度,次年夏至日又达到最大角度90°,通过图文结合,动态演示,角度比较,学生就可以自己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从而起着画龙点睛作用。

3.根据课堂教学需要,采用各种教学媒体的辅助作用。现代教学媒体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和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起着独到的作用。它把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知识有机整合。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地理教学中,加大课堂容量,加强知识的形象化、直观化,刺激学生视觉,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加强课堂练习反馈,拓展学生多元化思维。教学艺术是一门不断让学生困惑的艺术,也是让学生在困惑中走向成功的艺术。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是数字地球时代,老师应善于深刻感悟、刻意策划,将学科理论引向教学实践,将有限的知识引向无限的认识时空,时刻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不竭的渴求。通过各种题型的课堂训练,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掌握解题技巧。例如,“黄赤交角及其影响”这个标题内容学习后,我向学生提出疑问:黄赤交角为0°或30°,地球上会产生哪些有趣的现象?授完“大气运动”这节内容时,我让学生分析“大气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情况”,这样组织教学将学生引向科学探究的新台阶。

四、学法独特

新课标的理念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專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是新课标地理学法指导的主要途径。

(一)探索规律,加强技能训练

例1、气压带风带位置,采用数字归纳记忆法,0、3、6、9(0即赤道,3即30纬度,60即60纬度,9即90纬度),然后根据气压带位置,运用地转偏向力原理,记忆风向及风带分布规律。

例2、大气热力过程:

通过读图进行二个规律探索,四种辐射比较,列项归纳其作用过程(即保温作用,削弱作用),四种辐射作用结果——热量的相互转化,加强了对大气热力过程的理解和记忆。

(二)开展观察实践,培养探究能力

例1:雷州半岛热带季雨林景观。通过观察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差异,用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季风位置分析推理,归纳出雷州半岛的地理特征,掌握不同季风类型影响等地理成因,然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加以印证。

例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观察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可按照如下图式进行观察分析比较:

根据上面关系图,指导学生观察两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可以从两个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进行比较,导出两个地区的气候差异,再结合比较内容,如两个区域地质、地貌、水文等方面,说明产生土壤、植被差异的原因,归纳出各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三)加强读图指导,提高用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信息资源的载体,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新课程图像内容非常丰富,教材中经常出现一图一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强学生读图指导,引导学生“知地”——了解地理事实、地理现象;“明理”——理解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说理”——用实例说明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形成发展过程,并运用地理原理对地理事物、现象、景观进行判断、分析和评价

依据新课标培养学生能力要求,必需使学生学会必备的生存,生活技能和生产技能,感悟自然为人类创造的神奇,领略人类对自然征服的辉煌功绩,思索人类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困惑和成败,尝试奇思妙想方法。因此,在普通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优化课堂活动环节。新课标的课堂活动类型多种多样,内容份量大,有阅读、探索、案例研究等。怎样优化地理课堂活动呢?在地理课堂活动的设计中,要突出内容有机联系和地理事物、现象、规律的内在统一,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层面去触摸、感知地理现实,地理事实,在实践中体验地理规律的存在和作用,辅助相关地理事物规律的内在联系,实现由“知识中心”到“能力中心”转变。

参考文献:

[1]从方法论的视角谈高三区域地理复习策略[J]. 张洪杰. 地理教学. 2016(11) .

[2]地理思想引领下的中学地理教学——以“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为例[J]. 卢彦凝. 地理教学. 2014(16) .

[3]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建议[J]. 史前进,魏智勇. 地理教学. 2013(03) .

[4]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综述[J]. 庞艳辉,徐宝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08) .

[5] 以地为生,人地协调,持续发展——陈尔寿先生地理教育思想述评[J]. 丁尧清. 地理教育. 2013(04) .

[6]基于地理学“整体性”思想的中学地理教学策略研究[J]. 张立峰,王向东. 课程·教材·教法. 2012(08) .

推荐访问: 探索 高中 地理教学 新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