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理念下的中专自然地理教学策略

2022-03-06 10:35:44 | 浏览次数:

zoޛ)j馟iiiiuiׯ?总结实验记录,教师联系学生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总结地球运动的规律。

(二)模拟自然式教学

自然地理中多为揭示物体运动的规律及成因,模拟自然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物体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切身体验物体的运动,揭示其规律。模拟自然式教学策略的实现途径有:

1、运用替代材料模拟客观实体。在运用材料替代模拟时应注意的是摈弃非本质因素,把研究对象从客观实体中抽象出来。如海洋与陆地气温日较差对比中,海水可用淡水代替,但在讲解海水的盐度时就不能选淡水。

2、解释某些行为特征而建立模拟。自然地理中物质的运动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将抽象的事物变成学生可视的,可感知的,那么就可以加强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地转偏向力一直都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难点,但可用模拟的方式大大降低教与学的难度,即在转动的地球上滴一滴红墨水,将水痕扩散的方向就可以来模拟地转偏向力。

3、对运动过程的模拟。学生亲历物体运动的过程,见证运动后的结果,加强对物体运动过程的理解。如不同沉积物的沉积顺序,可以将粗细不一的沙粒、土、玻璃珠置于塑料瓶中,摇晃,看其沉积顺序。

4、运用多媒体模拟地理过程,演示地理规律。

案例2 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

地球自转的周期中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区别一直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那么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把自己比作地球,以前排某同学为太阳,最后一排的同学为恒心,老师站立,与前排的某同学和后排的某同学站成一条直线。先假设地球不公转,只有自转,则老师原地转一圈代表地球自转一周,学生可观察老师转了一圈后,任然同时指向前排某同学(太阳)和后排某同学(恒心),假如老师再模拟真实的地球的运动,即自转的同时公转,请同学生观察老师旋转一周后手指指向了最后一排的同学(恒心),但还要继续多转一个角度才能指向前排同学(太阳)。通过这样简单直观的角色扮演式的教学,利于学习难点的突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的提高、以及整个课堂氛围的开放。

(三)联系自然式教学

联系自然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生能从已知事物探索未知事物,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地理原理、地理概念。布鲁纳认知发现说:学习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自然地理所涉及的内容,与人们日常生活经验密不可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在这种非正式的原生态的教育中,学生会不知不觉积累一些经验,如太阳的东升西落,四季的更替,气候的变化等等。

案例3:生活—地理联系表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地理学科事实、原理

夏季中午影短,冬季影长正午太阳高度角

白天室内没有开灯,却依然明亮大气的散射作用

盖着杯盖的水不容易凉大气的保温作用

纸堆燃烧时,灰烬的升落方向热力环流

江河漩涡方向气旋

盛夏期间,海滨地区水温低,沙温高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四)强化—联结知识式教学

中专自然地理内容之间相互联系程度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结,注重培养学生学生宏观把握教材,微观上注意相互之间联系的能力,从而在学生心中自然形成从宇宙地球——气、水、岩石——自然环境的结构框架及其内部连理。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节在总结时就可用结构图展现知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及因果关系: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建构开放的学习思维。因此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走进自然式教学、模拟自然式教学、联系自然式教学和强化-连接知识式教学秉承了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学思想,彰显了自然地理教学中独特的自然魅力。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指出,最有效、包罗万象的教法是根本不存在的,每种教法就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辨证的,既有优点又有缺点,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问题则可能是无效的,这是普遍的教学法原则。因此,在中专自然地理教学中并不是片面的依照上述几种策略,而是应该注重各种策略的有机结合使用,这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望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 冯新瑞.地理学科探究式学习的适宜性[J].中学地理教参考,2003(5)

[4] 李家清.浅议地理教学的设计与方法[J].地理教育,2003(6).

[5] 李家清.陈实,张丽英,陈芳.地理教学的设计与创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37(4).

推荐访问: 自然地理 中专 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