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2022-03-09 08:11:48 | 浏览次数:

摘 要:工程力学是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本文在分析目前该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根据课程特点,提出要加大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力度,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力学 课程教学 创新

工程力学在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专业课程的基础性支撑平台之一,主要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块内容。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训练,要求学生能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分析构件的受力、变形的方法和能力,为专业理论学习以及分析和解决机械加工制造中的一般问题打下理论基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了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目前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想象能力不强

学生无法在课堂上直接将构件简化(抽象化、理想化)并建立合理的力学模型,导致后续的平面力系、空间力系以及材料力学的学习无法深入。

2.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知识储备不足

技工院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而工程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因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够,导致学生主体参与度不高。

3.教材结构陈旧滞后,内容过于繁杂

工程力学教材多年不变,知识陈旧、方法陈旧、内容重复的现象较多,且过于强调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灌輸,导致教学空洞乏味。

4.远离企业发展需求,教育观念滞后

教学不能适应现代企业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应用的需要,加之技工院校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技能、轻基础理论的问题,导致课程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亟待改革。

5.固守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教学以讲授法为主,从学生已知的基本定律出发,导出一些定理和推论,导致学生很少接触归纳法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教学内容和方法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

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

1.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开展现场教学

工程力学的很多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笔者带领学生深入到实习车间及相关企业的生产现场,通过实例说明原理。如在讲理论力学时,以悬挂式起重机,塔吊、车削的车刀为例;讲固定端约束时,以电线杆为例;讲授杆件的扭转变形时,以机床主轴扭转变形为例;讲定轴转动时,让学生观察砂轮磨刀时刀在砂轮边缘和中心处的火花的变化。这些实例通俗易懂,能进一步启发学生用最简单的线条表达出力学模型图,再进一步学习工程力学中对常见物体的力学简图表示法,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论认知。

2.调整教学难度、深度,优化教学内容

坚持“易学、易懂、学以致用”,采用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内容组织方式,从机械类技能人才将来从事的生产岗位的需要出发,合理确定学生应具备的技术能力和知识结构。在教学内容选取上,删去一些陈旧和重复的内容。如在运动学、动力学部分,可减少质点运动的部分内容;在材料力学部分,将内力和应力的知识融入到每一种变形的实验中去讲,既节省学时,又便于学生对各种变形进行比较。同时,在教学中充实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内容,强化实践教学,体现出先进性。如静力学部分,在重点学习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平行力系以及平面任意力系的基础上,再比较学习空间力系的简化、合成、平衡,使学生从平面坐标系升华到空间坐标系的认知过程简单了许多。

3.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启迪引导

教师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多提问为什么,让学生自主探究。其次,对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等相似的知识点,让学生比较异同,加深理解。三是实行项目任务教学,使学生把每次的学习过程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加其成就感。四是组织开展讨论,启发学生从同一力学模型出发,通过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的探究,得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如在讲梁弯曲强度的计算时,同一梁横放和竖放时抗弯强度不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出基本概念和应用公式,增强了联想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五是创设教学情景,淡化繁琐的数学推导与运算,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假设、结论进行探究。

4.坚持推行电化教学,完善教学手段

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整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在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实现优势互补。

综上所述,通过对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分析、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工贸技师学院)

推荐访问: 教学模式 探索 课程 改革 工程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