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改革点析

2022-03-09 08:26:32 | 浏览次数:

【摘 要】 为了适应中职护理的教学改革,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中,紧扣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密切结合临床实际,从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需要根据疾病的演变、现代医学的需求和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课程特点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职教育;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R37【文献标识码】 B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属于医学基础课,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键交叉学科,是学好其他医学课程的基础[1]。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且发展迅速。该课程需要相应的改革来满足社会医疗的与时俱进要求,为医疗事业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护理人才,关键是具备扎实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因此,该学科的教学实践应该密切结合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和临床实践,主要改革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技能等方面。

1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1.1优化教学内容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主要是包括三大部分: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基础、人体寄生虫学,涉及多学科交叉,内容繁杂且比较抽象、枯燥,而对于中职教育护理专业的课程,一般该课程安排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由于学生对临床疾病的接粗和了解非常有限,很难产生兴趣,临床实际不够,课程学习的难度很大。为了使学生在短暂的课时里尽可能掌握本课程知识和技能,需要调整授课顺序为:一般按照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总论、免疫学基础和医学微生物学各论的顺序逐科学习。并且应该以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尽可能结合易懂常见的临床实际讲解,同时适当补充相关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由于人体寄生虫学内容相对较简单易学,授课时可以结合大体标本直观的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人体寄生虫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内容是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等知识,各论则结合近年来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讲解,如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疾病呈高发趋势[2],教学内容重点讲授如蛔虫、旋毛虫、肝吸虫、猪肉绦虫、疟原虫、阴道滴虫等寄生虫的寄生部位、感染阶段和方式、体内生活路径等,进而分析其致病的特点、各自的实验诊断方法和相关的预防措施。近年来微生物所致的新型传染病迅速出现且危害大,传统传染病死灰复燃,重新肆虐[3],另外,超级细菌的耐药性也不断增强。需要教材内容要有侧重性,并且适当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微生物总论及常见病原体要有重点和难点讲授,比如化脓性球菌、肠道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厌氧菌、霍乱弧菌、MRS 菌株、金葡菌的色素、血浆凝固酶、肝炎病毒、呼吸道病毒、狂犬病毒、HIV等常见致病菌的感染途径和致病特点。适当补充诸如SARS 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新增病原体,教学过程需要至始至终灌输消毒灭菌和医院感染等的知识。免疫学教学时应该将抗原、抗体、补体的概念、免疫球蛋白、免疫系统组成和免疫应答和免疫作用的过程和效应作为重点讲授内容,尤其要重点讲授临床免疫学的超敏反应、免疫学预防与临床护理关系、MHC的相关知识、免疫学检测\补体的激活过程等难理解的内容。

1.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根据中职教育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讨论式”教学,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参主体作用,营造活跃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式”教学法,以提问式教学为手段,通过课前温故并引出新课程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兴趣,授课中提问能培养学生集中精神学习,课后提问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的习惯;“推导式”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时抓住主要矛盾,进而通过逻辑推导法加以阐明,巩固知识点;“比较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列表比较的习惯多向的综合比较相关知识,框架式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达到系统掌握知识的目的;“形象式”教学,结合多媒体将教学内容变得更丰富、形象、生动,使得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4]。

2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

2.1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直观教学在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和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提高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内容繁杂琐碎且抽象难懂。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技术的发展,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发展迅速,但是出现了很多传染性疾病如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等,使得课程教材适应不了当前中职教育的需要,需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结合不同专业侧重点适当增补和删除知识点。比如,对于护理专业,对于医学微生物学,消毒灭菌和医院感染等内容可以简单带过不再重复讲授,而对于免疫学,与临床护理关系密切的超敏反应和免疫预防相关内容则需要强化;对于药品食品检验专业,免疫学相关知识可以稍微简单弱化,而禽流感知识需要适当增补;对于农村医学专业,人体寄生虫学应当适当强化教学,同时补充手足口病的知识。重视课前旧课程的复习和新课程的预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新课讲授前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课程帮助巩固知识点,预习新课程,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根据课前提问反馈信息作为当堂课的讲解难点。

2.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适度导入PBL教学模式PBL教学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体现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主旨,结合启发式和讨论式的综合教学方法[5]。在教学中进行PBL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维和分析,启发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学习临床实践。比如免疫学教学中采用PBL进行超敏反应的教学可以在授课前,选择比如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输血反应等的几个相关临床典型病例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相关的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对学生分组讨论和课堂上指定代表进行小组总结观点,其他学生参与讨论,教师进一步帮助引导学生分析超敏反应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其发生机制和特点,以学生讨论为主,强调重点和难点。

通过教学提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关于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的章节学习时,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准备课前、课中及课后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从而激发其兴趣,最后根据课堂教学效果的诊断性评价和反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方便教师因材施教,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为了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应当重视直观教学,通过能借助多媒体手段做到图文并茂,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具体化。

教学时应当注重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列框架和发散式学习能帮助学生强化知识记忆,由于病原生物学各论的知识系统性较差而不易学习和记忆。为此,采用归纳总结方法可以将分散的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起较系统的框架,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系统学习。比如在寄生虫学教学中既要江各种人体寄生虫根据不同的感染途径、移动途径和寄生部位进行区分和归纳总结,有机联系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致病性,总结如何有针对性的预防这些寄生虫的感染。并且列表归纳各类寄生虫生活史的知识要点,能帮助学生更方便的根据各寄生虫的寄生部位、感染方式和阶段、体内移行途径等的异同点进行系统学习和记忆,牢固记忆重点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强化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很强的,而实验课是提高学生实践性的关键课程,因此其实验教学非常重要,应当合理安排实验项目的内容和顺序,注重动手基本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机联系结合人体寄生虫学总论、各论和免疫学的基本技能,设计出综合性实验。实验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大胆积极主动的动手,尽量独立完成实验,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大胆动手实验,并针对性的指导,适当的给与辅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同时,加强实验考核,包括课前预习、实验操作练习、实验报告记录和期末实验考核等。考核遵循严格、公正、客观原则。根据考核情况促使学生重视平时的技能知识的学习与动手能力的训练,同时也让学生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学改革策略。

总之,需要根据当代疾病的演变、现代医学的需求和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课程特点继续完善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培养具备扎实基础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启德.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12): 35-36.

[2] 姜培珍,施爱珍,朱珍妮.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控制措施[J].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2009,(3):14-16.

[3] 王建华.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 汪正清.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研究[J]. 医学教育,2005,(4):30-38.

[5] 黄宏思,秦静英,费志杰,等.PBL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中的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4):665.

推荐访问: 免疫学 病原 课程改革 中职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