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研究,开拓创新
生于1978年的寄生虫感染免疫领域的专家王娅娜被誉为“改革开放一代的杰出科学家”。1978年,是 20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剧变发生的一年,也是改革开放的开始之年,同时也是免疫学进入新阶段的一年。在这不平凡年代出生的王娅娜似乎冥冥之中与免疫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也许正是这命中注定的缘分,让她在随后的科研之路上毅然选择了免疫学,并在该领域创造出影响寄生虫感染免疫研究的重大创新科研成果,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勇攀高峰!
救济苍生的拳拳赤子之心
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和畜牧家禽业生产的危害均十分严重。在占世界总人口77%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寄生虫病依然广泛流行、威胁着儿童和成人的健康甚至生命。1997年19岁的王娅娜选择了宁夏医科大学作为自己科研道路的起点,位于宁夏首府银川的宁夏医科大学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也是全国同类院校中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高等医学院校。这里汇集了中国具有超强科研潜力与科学研究能力的人才,而王娅娜便是其中一员。
谈及选择免疫学的初衷,王娅娜平静的脸上闪过一丝忧郁。她的家乡位于牧区,而这里也是寄生虫病大肆流行的区域,由于环境的特殊性,这里的人民饱受寄生虫病的困扰,给许多家庭带来了伤痛,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生于斯长于斯的王娅娜从小便萌生了寻找到解决这类疾病办法的想法,这一份信念也支撑着她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科研实力。
王娅娜教授家中靠窗户的书架上陈列着合作医院及科研机构授予的锦旗与奖章,其中不乏区政府和行业医学会颁发的奖项,这些是对她多年科研成果的认可,也是她的研究走在行业前端的有力佐证。当自己的研究给予了所生活地区一定的社会效益时,王娅娜显得有些欣慰与释然,她深埋心中多年的梦想似乎正一步步拨开云雾,一点点变为可以触碰的现实。
朝乾夕惕的科学研究之情
科研道路的艰辛是有目共睹的,从硕士阶段开始,王娅娜便一头扎进寄生虫感染免疫的研究当中。先后主持、主导了多个国家级、省级的科研项目,其中便有代表了中国科研巅峰和顶尖级研究水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为项目的负责人与领导者她一直以身作则,用诚恳严谨的科学态度、孜孜不倦的教导热情、扎实完备的专业素质感染着同行研究者,并在中国免疫学界有着“塞上科研之花”的称号,这个头衔既是对王娅娜科研焦点的概括,也是对她身为一名女性科研专家由衷的赞赏!
我国有21个省、自治区相继有寄生虫病病例的报道,流行区包括西藏、青海、四川、云南、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和陕西等地,覆盖范围涉及西部大片区域。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去寻找到应对该疾病的治疗靶点变得尤为重要。王娅娜坦言道为科研她付出了99%的汗水,这种投身科学、醉心研究的状态已成为了她生活的常态。
一路走来,王娅娜在寄生虫感染免疫领域成果颇丰。在从事医药卫生工作的中、高级科研、医疗、教学、预防机构人员和高等医药院校的师生中颇受青睐的学术刊物《宁夏医科大学学报》上经常可以看到王娅娜教授的智慧结晶。在载文量2736、被引量14946、下载量40467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医学期刊《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这类高端行业杂志上,王娅娜也发表过引起行业震动的科研文章。不仅在国内行业权威期刊,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深远的杂志《Acta Parasitologica》、《veterinary research communications》及影响因子高达2.766和2.502的《plos one》、《Acta Biochim Biophys Sin》上,王娅娜的学术成果备受追捧,这彰显了其在国际寄生虫感染免疫领域的超强学术实力与全球影响力。
永不停歇的开拓创新之旅
为科研付出了99% 汗水的王娅娜教授十分看重这1%灵感的重要性。在这艰苦的科研道路上,她抓住每一寸迸发的灵感,让智慧的火花在寂静的科研夜空中绽放出绚丽的烟火。她在病原体的感染免疫、感染疾病中的信号通路及感染疾病的免疫力研究方面有着十足的权威性,并先后荣获了宁夏医学会授予的第六届宁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据悉,上述奖项旨在表彰对科学、医学做出突出贡献的、拥有原始创新能力和极强学术水平的行业人才。
目前,中国包虫病受威胁人数和患者数居全球首位,而包虫病属于寄生虫病的一种,王娅娜教授的研究重点也聚焦在包虫病免疫研究上。2011年,王娅娜教授主导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Notch信号通路在细粒棘球绦虫感染及抗感染中的免疫作用”,耗时5年,从Notch 信号、树突状细胞DC、细粒棘球绦虫重组抗原及免疫应答上找到突破口,通过上调或下调Notch信号通路中配体或受体的表达,为治疗寄生虫感染寻找到可行的新途径。上述寄生虫感染免疫研究的新成果在中华医学会2014年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术年会上发表,王娅娜在全国顶尖行业专家参与的会议上发表了题为The function of Notch signal pathway in DC induced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parasite的学术报告。该项目的科研论文由于极具创新性,期刊论文Different protein of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stimulates dendritic induced immune response 也被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之一的SCI收录。
2013年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细粒棘球蚴重组抗原Eg10及mMDH致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由王娅娜带领团队进行探索。该项目项目与自治区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具有衔接性,被明确列入生物产业领域·动物疫病病原微生物致病机理研究的优先主题。项目通过研究包虫感染宿主产生的免疫耐受機制,为包虫病的预防和防治工作提供了大量的理论资料,为系统性研究包虫疫苗机制奠定了基础,给包虫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该项目的创新性不言而喻,而王娅娜并没有停止耕耘的步伐,在2016年她领导宁夏回族自治区医学科学研究所开展了“体内外干扰Notch信号对细粒棘球绦虫重组抗原引发的免疫机制的影响”的研究项目。该项目从体内,体外实验全面动态地观察机体在寄生虫感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机制,借助王教授在Q-PCR、蛋白质表达和纯化、免疫组化免疫荧化的技术实力,项目为治疗寄生虫感染提供了新的靶标,该项目的科研成果也于2017年发表在全国性科技期刊《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上。
在寄生虫感染免疫研究的创新之旅上王娅娜教授生动地诠释了“永不停歇”的概念,现阶段她正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感染免疫教研室的访学工作中,该大学是世界著名高等学府、美国一级国家大学,学术声望在美国和国际上都有着很强的影响力,是名副其实的国际一流大学,王娅娜教授期待能在国际舞台上贡献自己的科学力量,为寄生虫感染免疫研究大厦添砖加瓦。
推荐访问: 潜心 开拓创新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