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 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等学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改革和创新能力培养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科研能力培养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大连医科大学重视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通过调整课程体系、建立健全导师制、开放的科研平台、设立课外学分等一系列改革探索适应我国国情医学本科生科研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医学本科生科研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方法。
[关键词] 科研能力;培养;学分制;导师制;医学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3(a)-0143-04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medical education reform, new requirements have been raised for the reform of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 and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ability.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djusting curriculum system, improving the tutorial system and open research platform, setting up extra credit and a series of reform to explore the scientific teaching mode of undergraduate medical conditions in our country, which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eaching model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 can improve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and train their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train innovative medical talents.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Cultivation; Credit system; Tutorial system; Medical undergraduates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本科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也对高等学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改革和创新能力培养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2]。科研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载体,科研能力培养也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3-4]。然而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一直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难点,尤其是医学本科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如何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基础上,提高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大连医科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重视医学生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学分制管理、卓越医生培养计划等推进医学教学改革,探索适应我国国情医学本科生科研教学模式,现总结报道如下:
1 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目标的定位
本科生不同于研究生,与研究生相比,本科生进行科研实践面临诸多难题,如:①知识结构不完善,对于科研实践的理解程度较低;②参与科研的时间较少,在短期内独立完成一个课题难度较大[5];③更专注于验证性实验,对创新性、综合性实验的关注度较低[6];④部分学生在接触科研工作后发现自己没有兴趣或没有能力完成;⑤部分指导教师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对学生的指导等。因此,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应以培养学生完成系统的、完整的科研实践为目标,而应该以培养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兴趣、初步掌握科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培养目标。在正常教学活动开展中,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科研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2 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和实施方案
2.1 调整课程体系,打造坚实的知识结构
我校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相结合,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应用型医学人才。近年来,我校围绕创新型、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进行了系列改革,结合卓越医生培养计划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针对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如下改革:①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在一年级开设医学导论、医学文献检索Ⅰ、医学创新实验技术,使学生入学后就接触临床,接触科研,提高学生科研意识。②以科研思维培养和科研能力培养为切入点,调整课程设置。将原有三年级开设的医学文献检索分成两部分,分别在一年级和三年级开设,一年级主要注重科研意识和通识的学习,三年级则主要重视检索技能的培养。③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将原有的生理学实验、药理学实验、病理生理学实验整合为功能实验学;将原有的微生物学实验、免疫学实验和寄生虫学实验整合为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开设医学形态学实验,以形态学研究为引導将解剖学、组织学和病理学融为一体。④独立设置创新课程。独立开设创新课程,该门课程为必修课,包括总论和PBL授课,学生通过对课程系统的学习,培养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为日后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基础。⑤在五年级开设科研基本方法、选作科研,为学生提供科研实习平台。
2.2 以学分制改革为驱动,将科研能力培养纳入培养方案
以学分制改革为驱动,将科研能力的培养纳入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学生应获得课外学分方可毕业[7]。课外学分包括:①创新学分。参加学校组织的省级以上的竞赛并获得奖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②科技学分。参加学校教务处计划内的,由团委等部门组织的科技创新活动并取得成绩。③实践学分。参加学校有关部门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并撰写质量较高的社会实践报告,以及其他有关活动并取得成绩。此外学生还可通过听学术报告、参加暑期科研实践活动、取得发明创造、参加各级创新竞赛获得课外学分。第十学期开设选做科研模块,供有兴趣的学生选择,学生可进入实验室在一学期的时间内进行科研实践。
2.3 建立健全导师制和导师激励机制
导师在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导师应该对教学有着高度的责任感,愿意将精力投入到指导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其次导师应该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科研水平,能够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选题、开展实验和论文写作等。同时导师要注意因材施教,能够通过合理的培养方法将科研活动引向良性的互动,进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目前,我校本科生科研活动主要采取的是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机制。即导师将自己的研究专长公布给学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通过双向选择机制组间大学生科研小组,并建立导师激励制度,学校设立专门的大学生本科科研经费,对优秀的科研项目给予资助,鼓励学生更好地完成课题。对于指导学生完成课题的老师在晋职晋级上给予适当的加分。
2.4 建立和完善科研平台开放制度,助力学生科研实践培养
参与科研的时间较少是影响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问题。有研究表明[8-9],在同样课程设置、成绩相似的学生群体中,投入科研实践的时间越长则对学生培养效果越好。美國医科院校通常要求参加科研培训的医学生应进行至少一年的全职科研实践,以确保科学研究质量[10-11]。然而由于我国医学院校学生入学方式、学制、培养方案与美国等有很大差异,进行全职科研实践显然不切实际。目前,国内医学院校虽然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逐渐重视,但是科研技能培养普遍是以实验课的形式进行,将其安排在专业课教学中。但这些教学内容通常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教学,显然达不到科研能力培养的标准。我校参考国外实验室开放制度,建立和完善科研平台开放制度,将重点实验室、科研中心24 h对科研学生开放,帮助大学生进行科研活动。
2.5 积极参加学术报告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科研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博的学识和前辈的经验。在诸多杰出的医学家求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听取医学前辈学术报告产生“火花”的事迹。很多人通过听取医学大家的报告产生了终身为医学奋斗的志向[12-13]。学校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访问,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学生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参加3次学术报告,并作为课外学分的一部分。在参加学术报告前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学者的经典文章及相近的文献,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并带着问题去请报告,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
2.6 积极参加“挑战杯”和“大创项目”检验学生科研能力
“挑战杯”是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是广大高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科技盛会,也是一个思维训练和科研成果展示平台[14]。而“大创项目”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简称,旨在通过科研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15]。学校重视“挑战杯”和“大创项目”,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还针对“挑战杯”和“大创项目”举办了多次校内答辩和指导活动,并邀请校内外优秀专家评委和参赛队伍进行交流,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3 本科生科研创新实践的实施效果
3.1 本科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16-17]。近年来,我校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逐渐形成,为学生参加科研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热情高涨,申报高质量的课题数量逐年增加。近三年中标省级“大创项目”200余项,国家级“大创项目”60余项,自2007年以来,我校本科生参加全国“挑战杯”比赛共获奖9项,省级“挑战杯”获奖人次超过2400余人。同时本科生发表科研论文及综述数量也逐年增多,自实施医学本科生科研教学模式以来,已有超过300名本科生在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及综述,部分学生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
3.2 理论联系实践,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我校医学本科生科研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18]。通过科研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也使学生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相互融通,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从国家医学考试中心2016年底发布的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数据,我校医学生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高达86.51%,远远高于全国平均通过率73.59%的水平,名列全国医学院校前列。
3.3 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
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打破了传统的研究生才能参加科研活动的限制[19-20]。在医学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中,对自身的兴趣、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而指导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对学生的情况有更为细致的了解,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3.4 探索适合本科医学高等教育的学分制和导师制
学分制和导师制是现代化的教学管理制度,符合时代的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然而由于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医学院校实施学分制管理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医学院校学分制改革离不开导师制。多年以来,我校在本科生教育改革和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探索了适合医学高等教育的学分制和导师制,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1世纪是一个具有挑战的世纪,只有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医学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实践证明,医学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敏超,杜先智.医学本科科研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重庆医学,2016,45(5):713-714. 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6.05.049
[2] 郝杰,朱丹,胡侦明,等.本科阶段高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科研素质调查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4(4):429-432. DOI:10.3760/cma.j.issn.2095-1485. 2015.04.027
[3] 续岩,王维民,王宪,等.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总体设计与实施[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5,28(1):68-70,93. DOI:10.3760/cma.j.issn.1006-1924.2015.01.020.
[4] 王洪海,刘佳,尹剑,等.医学院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机制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35(3):324-325,360. DOI:10.3760/cma.j.issn.1673-677X.2015. 03.002
[5] 黄丽华,贾玉巧,高艳荣,等.预防医学本科在学分制下实施导师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6):195,197.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6.16.122.
[6] 邹军涛,马蔚蔚,張忠明,等.构建以本科毕业设计为引导的学分制教学之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7(11):9-12.DOI:10.3969/j.issn.1674-9324.2017.11.004.
[7] 黄妍.地方本科高校学分制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0):6-7,11. DOI:10.16681/j.cnki.wcqe.201610004.
[8] 张艳丽.地方本科高校精英学院“本导制”探索——以YH学院为例[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4):102-107. DOI:10.3969/j.issn.2095-042X.2016.04.016.
[9] 卢泓成,黄华兴,王水,等.本科阶段医学生科研思维培养及创新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7):45-46. DOI:10.3969/j.issn.1002-1701.2015.07.022
[10] 洪流,柳金强,刘涛,等.浅谈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J].西北医学教育,2015(1):39-42. DOI:10.13555/j.cnki.c.m.e.2015.01.015.
[11] 李锋,何亮,张杏怡,等.医学本科毕业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J].大学教育,2015(11):133-134.DOI:10.3969/j.issn.2095-3437.2015.11.055.
[12] 刘石,宫健,李晓华,等.在医学临床教学中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8):1195-1196.
[13] 刘向荣,罗玉敏.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科研综合能力培养中的问题和对策[J].医学信息,2015(32):351-351.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5.32.527.
[14] 韩文娟,罗层,王文挺,等.医学本科学员参与课外科研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6,36(4):560-562.
[15] 方志成,陈黎,郑翔,等.新型医学本科生导师制在重症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效果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2016, 14(9):1571-1573. DOI:10.16766/j.cnki.issn.1674-4152. 2016.09.046.
[16] 刘克敏,孙艺平,徐静,等.医学机能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6,19(1):135-137,141. DOI:10.3969/j.issn.1672-4305.2016.01.040.
[17] 李锋,何亮,张杏怡,等.医学本科毕业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J].大学教育,2015(11):133-134. DOI:10.3969/j.issn.2095-3437.2015.11.055.
[18] 黄柳,张鹏,刘博,等.改良导师制+TBL带教的科研小组实践培训对医学生本科阶段科研认知状态的影响[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5(11):1171-1175. DOI:10.3760/cma.j.issn.2095-1485.2016.11.024.
[19] 刘海静,邰先桃,张运,等.中医本科毕业生科研能力追踪调查对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3):74-75. DOI:10.3969/j.issn.1002-1701.2017.03.035.
[20] 任沁展,郑丽飞,朱进霞,等.本科阶段的科研训练对长学制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2):59-61. DOI:10.3969/j.issn.1004-6763.2016.12.032.
推荐访问: 本科生 科研 探索 培养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