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学在妇产科临床中应用的研究
【摘要】在中医妇科领域,心理因素作为病因学中的情志因素而起着重要的作用。女性特有的生理特点和性格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独特的心理特征。本文总结了中医心理学在妇产科系统的分析研究,从理论及临床的角度探求中医心理学知识对中医妇产科临床的应用。
【关键词】中医心理学;妇产科;临床应用
【中国分类号】R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055-01
一、中医心理学在妇产科临床中应用的意义
在现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女性的生活压力、就业压力、婚姻家庭问题、计划生育问题、还有其他方面的特殊生活事件,都给女性带来紧张的心理,女性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又使很多女性具有特殊的性格取向,如对外界事物的敏感程度,感情的脆弱,情绪波动等等,因此,女性相对男性而言更容易产生心理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及种种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成为诱发女性身心疾病的种种因素。
二、中医心理学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
1、女性的生理心理特征:女性不同阶段出现的生理现象,使女性身体发生了较剧烈地变化,常给女性带来过强的心理应激及压力,而反过来能使女性产生心身疾病。血常不足,心神柔弱,情绪起伏是导致妇科心因性疾患常见、多发的主要原因,各种复杂的心理因素在经、带、胎、产、杂病的发病学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月经、带下、妊娠、分娩、哺乳这都是女性生理现象及功能,也是女性有别于男性的特殊之处。正是这些既正常又特殊的生理现象往往给女性带来诸多心理困扰及压力,进一步导致各种妇科疾病产生。中医学者认识到心理因素在妇产科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2、中医心理学在妇产科临床中得基本治疗方法
(1) 情志相胜疗法:情志相胜疗法是医生有意识的运用一种或多种情志刺激患者,以制约、消除患者的病态情志,从而治疗由情志所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从临床角度深化了中医学关于情志活动对人体影响的认识,形成了情志即可致病,又可治病的独到见解,这在医学心理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以常用的喜胜法做一定的讲解;
喜可胜悲忧,这是喜对其他情志的作用,喜为阳性情志活动,所以可制约悲忧的阴性情志活动。这是喜胜法治疗情志障碍的主要理论依据。喜胜法主要包括激情法和悦情法。激情法即是以适当的方法激发患者大喜,以制约悲忧性情志障碍及伴随的躯体障碍。激发喜乐的方法很多,是一种不借助任何辅助方法,医师就地取材,见机行事,与患者开玩笑而使之大喜的方法。悦情法则是指使心情愉悦的方法。相对激情喜乐法,此法喜悦程度较轻微,持续时间较长。能达到悦情法的方法很多,但应注意与患者平素的兴趣,爱好相结合。
(2)语言开导疗法:在一定条件下,语言刺激对生理心理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语言可以替代甚至超过各种客观物质产生的刺激,从而引起相类似的反应。语言开导疗法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采取语言交谈方式进行开导,以消除其致病原因,纠正其不良情绪和情感活动等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语言开导疗法运用的具体措施是:以广泛搜集可靠的病史为前提,为患者实事求是地分析病因,提出患者认同的观点,逐步引导和启发患者学会自我分析,从而达到解除或缓解其心理压力、调整情绪。对不愿配合的患者,应设身置地的分析患者的心里,引导患者使其重视疾病,以达到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的目的。若是对所患疾病缺乏正确认识的患者,应帮助其正确对待疾病,增强信心,消除紧张、消极、忧虑的心理因素,并指导患者进行调养和治疗。
(3)移情易性法:移情易性疗法是通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将思想从病转移到他处,或通过精神转移,改变患者内心指向性,使其从某种情感转移于另外的人或物上,从而排遣情思,改变心志;或者通过改变其周围环境,使患者与不良刺激因素隔绝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
(4) 顺情从欲疗法:顺情从欲疗法又叫顺意疗法,是顺从患者的意念和情绪,满足患者的心身需求,以释放患者心理压力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情志意愿不遂所引起的心身疾病。要求医生具有敏锐的判断力,能察言观色患者内心隐藏的愿望需求,正确分析其合理性,当患者欲望合理,客观条件又能允许时,应尽力满足其所求愿望,或创造条件改变其所处环境,或对其某些疑虑误解设法给予消除;对于患者某些不合理或客观条件尚不允许的意愿要求,则要配合进行疏导说服。
(5) 中医行为疗法:主要是指对个体反复训练,达到矫正适应不良性行为的一类心理治疗。中医心理学把各种心理病和躯体症状看成是异常行为,可以通过一些训练来调整和改造,以建立新的健康行为。
三、中医心理学在妇产科临床应用的原则
中医心理护理的原则是建立在中医理论与实践基础之上的,其基本特点是患者为中心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综合中医心理学的临床实践经验,心理护理原
则大致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因人施护:患者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每个患者的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生活方式都不尽相同,造成了个体独特的心理及行为,因而临床患者各自的需要不同,对待疾病的反应也不同,医护人员必须了解患者的个性特征,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方法,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
(2) 因病施护; 病种不同,轻重缓急有别,痛苦大小不等,患者心理状态各异,心理护理也必须各有相应的措施。要坚持正确的引导,不同的病因要有的放矢,调动患者的良好情绪,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丹芬,朱文锋.中医心理学思想的文化背景和现代意义[J].福建中医药,2003,34,(l)5-7.
[2]董湘玉.中医心理学[M].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4——75.
推荐访问: 妇产科 心理学 临床 中医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