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思政格局下如何创新开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
摘 要:随着时代经济、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做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是当前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根据青年大学生发展规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国梦为激励,激发大学生创造力,打造具有“政治性、群众性、先进性”大学生文化品牌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校园文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中,文化自信是一個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主要场所,文化素质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在校培养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文化活动可以调动大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大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能获取知识、锻炼能力,还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
二、当前校园文化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大学生是时代中最具有青春活力、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青年学子,但同时也面临社会变革发展带来的新形势、新挑战,面对现代网络技术带来的意识形态冲击,以及日趋多样的价值取向和发展选择,导致大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存在思想认识不全面、处理问题片面性、面对困难情感化等诸多问题。所以在当前形势下,高校除了常规的专业技术课程教育工作外,需面对经济发展及网路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高校思想政治引领的挑战,显然常规的校园文化活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落后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活动主题局限性。大学生生源一般来自全国各地,各地文化、教育背景有一定的地域性。同时,校园文化活动主题缺乏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关主题,无法满足大学生的文化多元性需求。第二,活动形式单一化。大多数校园文化活动采取线下开展方式,而网络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显然校园文化活动还无法很好地结合这一特点创新性发展。第三,活动过程思想引领性环节设计不足。校园文化活动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教育到学生中的重要抓手与载体,在活动过程设计中往往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也就无法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更无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四,活动影响力度小。校园文化活动往往在活动结束后缺乏相应的宣传与活动反响调查,应用多媒体宣传力度不足,无法在学生心中形成稳定的活动意义认知,也就很难形成品牌性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活动。所以在高校青年学生中应创新开展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能够使高校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落地的工作方式方法,寻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渗透到学生心中的校园文化活动载体,以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性发展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打造校园文化活动
结合大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特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打造校园文化活动。以重庆医科大学“杏林杯”辩论赛、五四表彰活动、志愿故事分享、国医节等活动为例,活动以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文化育人及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素质培养要求为核心,以医学特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志愿文化、传统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为主题,以活动为载体,突破活动主题单一性,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使在校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加强理论武装,从而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二)应用新媒体传播优势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实施力度
结合共青团网络育人及学生应用新媒体交流学习的特点,校园文化活动可全过程应用新媒体(如微信、微博、QQ等),同步进行宣传、直播、转发、传递。以重庆医科大学“微灯大爱”医学文化创意花灯节为例,活动前期主办方应用QQ空间对活动进行宣传,说说转发量达到996次,浏览量达到8 645次,微博转发量达到748次,阅读量达到2.9万次,微博粉丝上涨近1 000人,线下决赛展出花灯数共500个,直接参与学生人数8 000余人,学生参与人数占缙云校区总人数的2/3,后期网络直播唱票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超1 000余人。并且通过中国青年网、重庆医科大学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小医微博及学生自媒体进行大力宣传。通过线上宣传带动线下活动、线下活动促进线上宣传的方式,提高网络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不仅在新媒体领域加强了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建设和管理,也推动了线下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突破活动形式单一化,打破校园文化活动时间和空间局限性,营造清朗、文明、健康的网络空间,为“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活动、“五四主题教育”活动、“迎国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活动增加了新的活动开展方式,以班级QQ群、微信群为主线开展阶段性、持续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引导学生在线上开展学习、讨论、交流,从而加强正能量思想传播速度,加强班级凝聚力,使广大学生集中向有思想、有活力的组织中心靠拢,实现广大团员青年团结有作为、团聚有力量的文化育人目标。
(三)以学生为本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环节设计工作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应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观性、能动性、创造性。如重庆医科大学根据医学生关注的热点开展医学辩论赛,以医学卫生领域热点设计辩题,引导医学生探讨医学问题、强化专业意识、辩证看待问题,最终寻找合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加强理性认识、专业认知,提高综合素质能力。除此之外,开展“微灯大爱”医学文化创意花灯节、星空音乐节、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发挥学生创造能力,以花灯、歌声、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展示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现代先进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蜕变,从而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四、新时代下校园文化活动对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展望
时代在召唤,使命在召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时刻,高校学生工作、共青团工作应善于聆听时代青年的声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青年工作思想,牢牢围绕“政治性、群众性、先进性”,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加强学生理论武装,持续创新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让大学生在健康、富有内涵的大学生活中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时代变化中跟紧时代步伐,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文化创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只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人心中生根,让中国梦萦绕青年人的发展,才能真正培养符合历史发展、战胜现实困难、迎接未来挑战、能够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2]张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N].人民日报,2017-10-21(008).
[3]林贤.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5):27-31.
[4]刘畅.以传统文化复兴工程为契机巩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8):68-70.
[5]周艳红.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19):19-20.
[6]韩汶轩.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7(51):43-44.
[7]王鹂,胡智林,崔睿.对繁荣校园文艺的几点思考——基于高校共青团的视角[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3):73-75.
[8]韩强,靳妍钰,李思豫.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构路径探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6):120-124.
[9]张宏伟,张宏新.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5):120-122.
[10]廖雙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改革创新的必要性研究[J].青年时代,2015(13):52-53.
[11]徐善娥.大数据背景下的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探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7(5):82-83.
[12]王彦.立德树人视角下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42.
[13]徐瑶.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做有理想、有信念的时代青年[J].考试周刊,2018(7):32.
[14]薛峰,张琳.以习近平的“青年观”为引领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J].西部素质教育,2017(10):61.
推荐访问: 文化活动 格局 高校 创新 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