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位一体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探讨

2022-03-10 08:21:53 | 浏览次数:

zoޛ)j馝vz﮺4獼f=6Ӎ6cڳ}|]ӟiG54^t56@nkiNn7+Nz^rXƥyr:w}zv+bv
zǦy؜wڧ(g܆'^wjiv+jnjzhvvҖkxoȧ~Vh'bz)躸hjWjٞ֬zǚhn7方案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入医院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实用妇科学》[2]中拟定的诊断标准,年龄为22~48岁,平均(34.29±2.29)岁,病程为5个月~4年,平均(1.96±0.68)年。患者入院后均主诉存在下腹坠胀、白带增多、异味,14例月经紊乱,9例合并不孕。该组患者均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掷骰子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两组年龄、病程、临床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行中药辨证施治 湿热瘀结型予以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取理冲汤加减治疗;寒湿瘀滞型予以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肾虚血瘀型采取自拟通管Ⅰ号方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采用膈下逐瘀汤加减。取诸药物煎煮,1剂/d,早晚服用。

1.2.2 实验组行“穴位注射+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微波理疗+中药热敷”五位一体综合疗法治疗 ①穴位注射。取8万U庆大霉素、0.6 g林可霉素针、1 mL利多卡因置入2 mL生理盐水中,经双侧子宫穴交替注射(经期可用药);②中药口服。同对照组;③中药保留灌肠。根据寒热辨证取Ⅱ号方、Ⅰ号方作为灌肠药物。取药物水煎250 mL置入输液瓶中,一端与输液器连接。将输液器另一端剪成弧形,涂石蜡油润滑后经肛门送入指直肠约10~15 cm深,灌肠液瓶置于输液架上,滴注速度为40~60滴/min,药液在直肠内的保留最佳时间为2 h;④微波理疗。取平卧位,经肛门塞入野菊花栓深约2 cm,微波理疗探头置于耻骨上方3 cm处,用干毛巾隔开,每次持续30 min,1次/d,经期停止理疗。⑤中药外敷。取辨证口服中药药渣与白酒搅拌,取纱布包裹热敷小腹部或全腹部,热敷期间不宜长时间停留于同一位置,以防烫伤,若药温不够,放入锅中重新炒热,重复2~3次。30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持续用药3个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行中医症状评分,评估内容:子宫活动受限压痛(5分)、经期紊乱(5分)、性交痛(5分)、白带增多(2分)、下腹坠胀(5分)、经期腹痛加重(1分)、低热(2分)。临床控制:下腹坠胀、经期紊乱等症状消失,中医症状积分减少95%以上,停药后30 d无复发现象;有效:下腹坠胀、经期紊乱等症状基本消失,中医症状积分减少70%~95%;显效:下腹坠胀、经期紊乱等明显改善,中医症状积分减少30%以上;无效:下腹坠胀、经期紊乱等未见明显变化。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有效+显效/总人数;②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

1.4 统计方法

将该研究中相关数据输入至统计学软件SPSS19.0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液流变学指标

实验室治疗后全血黏度、全血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显著分别为(4.28±0.81)mPa·s、(2.04±0.20)mPa·s、(3.18±1.12)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病,与下生殖道感染、性生活、不良卫生习惯、病情迁徙等有关,若未进行有效治疗干预,可能诱发不孕。调查研究表明,因慢性盆腔炎诱发的不孕占不孕症总发病率的40%左右[4]。因炎症长期刺激内生殖器官及周围组织,可能出现盆腔组织粘连,单采取西药治疗期间,药物很难作用于病灶部位。因此,临床需探讨更加安全、高效的用药方案,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炎症症状。

中医学者对慢性盆腔炎具有深入认识,认为其与“带下病”相似,与寒、邪入侵、阻滞气脉、情志不舒、正气不足等存在关系[5]。《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中指出,外邪入侵,内感湿热,则正气受损,气血运行不畅,可能诱发慢性盆腔炎。血为妇女之本,情志不调,易损脾、胃,造成津气不足;热伤经络,阻滞经络,则血液运行不畅。因此,临床可采用遵循活血、祛湿热、镇痛等药物,行中医内外结合治疗[6]。

该研究医院采用穴位注射+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微波理疗+中药热敷五位一体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满意效果。辨证施治是中医特色疗法,便于临床根据患者的疾病诱因取药物行针对性治疗,改善患者湿热、血瘀等症状。穴位注射主要采取抗生素经子宫穴注射,不仅可促使药物直接作用病灶部位,还能够起到针刺治疗的效果[7]。因经期盆腔血流循环丰富,经期采取药物治疗,有利于毛细管吸收药物,提高局部用药浓度。中药保留灌肠是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常用的治疗方式,盆腔与直肠相邻,经直肠给药能够提高盆腔对药物的吸收率。同时,保留灌肠能够减少肾脏器官对药物的吸收,提高用药安全性。中药外敷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法,可在热力作用下,促使药物经微小血管作用盆腔位置,还能够扩张血管,促使盆腔血液循环。微波理疗与中药外敷作用机理相同,可通过提高盆腔局部温度,改善血液瘀滞症状。该研究中,实验组临床疗效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血流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而朱丽萍等[8]研究发现慢性盆腔炎患者存在血液瘀滞症状,行中医综合治疗可促使血液循环,降低红细胞聚集率,这一报道结果与该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中医穴位注射+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微波理疗+中药热敷五位一体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可促使盆腔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炎性反应,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有利于降低疾病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丁永芬,程玲,王志国,等.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3(11):1316-1319.

[2] 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4-253.

[4] 钟明,李成年.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2):86-88.

[5] 丁雪梅,肖然,于天狐,等.中医穴位温灸法结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112例[J].世界中医药,2012,7(6):527-528.

[6] 樊璠,樊成华,秦岭,等.中医三联疗法治疗50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5):88-89.

[7] 智敏杰,陈燕平.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400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30):88-90.

[8] 朱丽萍,李玉棉.埋线疗法联合盆腔炎灵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4,36(7):1002-1003.

(收稿日期:2015-01-23)

推荐访问: 五位 疗法 临床 盆腔炎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