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2-03-10 08:34:33 |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 探讨对小儿厌食症患者采取中医小儿推拿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小儿厌食症患儿进行分组研究,根据治疗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每组分别为35例患儿。中医组采取中医推拿法进行治疗,西医组采取常规西医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中医组和西医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中医组的治疗有效率33例(94.29%),西医组为26例(74.29%),中医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小儿厌食症患儿采取中医推拿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关键词】中医;小儿推拿法;小儿厌食症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15..01

临床研究认为,引发患儿出现厌食症的原因可能与喂食方法以及饮食习惯等方面存在密切关联。在现代医学的研究领域下,厌食症仅仅作为不同疾病的一种临床症状,但是在中医领域的范畴内,小儿厌食症属于“恶食”、“积食”以及“痰滞”的范畴[1]。本文通过对比西医和中医治疗的两种方法,讨论对于小儿厌食症所产生的临床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均在患儿家长的知情下开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小儿厌食症患儿进行分组研究,根据治疗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每组分别为35例患儿。中医组男性患儿20例,女性15例,最大年龄为8岁,最小年龄为1岁,平均年龄(4.74±1.28)岁;最短病程为10个月,最长病程为18个月,平均病程(13.4±1.4)个月;西医组男性患儿22例,女性13例,最大年龄为9岁,最小年龄为1岁,平均年龄(4.93±1.57)岁;最短病程为10个月,最长病程为20个月,平均病程(16.7±2.6)个月。各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患病时间等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中医组采取中医推拿法进行治疗。主要推拿穴位包括:大肠经补脾经以及运八卦,并且加强对于四横纹、足三里、中脘以及脊背的掐揉。对于患儿的点穴选择足三里双侧、肾俞、脾俞、胃俞以及内关等,利用拇指进行适当的按压。对于脾胃虚弱的患儿,则需要推三关、上七节骨,每个穴位按压三分钟,每天一次。21 d为一个疗程。

西医组采取常规西医的方法进行治疗。患儿服用多酶片,1~2片/次,同时,服用复合维生素,1片/次,3次/d。10 d为一个疗程。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中医组和西医组的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通过利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治疗效果等数据和指标的处理和核验,选择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并接受x2值的检验,通过计算各组间的数据,得出P<0.05表示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中医组的治疗有效率33例(94.29%),西医组为26例(74.29%),中医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 论

小儿厌食症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通常指的是小儿在一段时间内出现食欲不佳、食量减少的情况,长此以往将会严重危害小儿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甚至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的情况,并不利于小儿的正常发育[2]。

伴随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于小儿的过分宠溺,将会增加由于饮食不规律所致厌食症的发生。近几年来,小儿厌食症的发生几率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中医研究领域认为,厌食症属于“积食”、“纳呆”的范畴,普遍认为是由于脾胃虚弱所引发的一种疾病[3]。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组的治疗有效率33例(94.29%),西医组为26例(74.29%),中医组的治療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需要采用中医的推拿法进行治疗,结合患儿的患病原因、临床症状等因素,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推拿治疗,能够改善患儿的厌食症状,进而促进患儿的病情康复。

概而言之,通过对小儿厌食症患儿采取中医推拿法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樊小艾,孙安达.推拿治疗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60例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8):1231-1233.

[2]吴 强,邵 瑛,唐纯志,等.基于"健脾益气"思想运用小儿推拿及中药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5):834-838.

[3]裴 娟,刘如鹏,邓丽媛,等.中药联合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20(1):25-26.

本文编辑:吴 卫

推荐访问: 小儿 厌食症 推拿 法治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