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英雄的灵魂有所归依

2022-03-10 10:19:10 | 浏览次数:

“有了这块碑,所有为新中国牺牲了的烈士就有了灵魂的归宿;有了这块碑,他们从此不再漂泊不再孤单;有了这块碑,他们从此就有了家!”

7月4日下午,高亢激越的梆子唱腔回响在毗邻中关村南大街的民族剧院。在这里,河北梆子剧团出品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在进行第46场巡演。这是一场为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5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举行的专场演出。115分钟的演出,台下响起了24次热烈的掌声。

雕刻的是人民自己、是人民英雄

“有这么一群石匠——从前跪着雕碑,如今站着刻碑;从前雕过皇宫帝陵,刻过帝王将相,如今雕刻的却是人民自己、是人民英雄。这就是时代的伟大进步。”编剧王勇向记者讲述了创作的初衷。

人民英雄纪念碑从奠基到落成历时9年,其间有很多值得回顾的历史瞬间。王勇没有选用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而是独辟蹊径,从一群普通石匠的感情纠葛切入这个宏大的主题

剧情故事发生在1952年春天,军代表张玉琴奉命回到老家——中国石雕之乡河北曲阳的大石村,招募村里的能工巧匠去北京雕刻人民英雄纪念碑。

在大石村,石、张两家世代以石刻为生,技艺精湛。但是因为几百年前建造卢沟桥时两家发生过恩怨,此后断绝了往来。1942年,张玉琴与石家大儿子石富相恋,两人奔赴延安,于战火中喜结良缘。在1947年渡江战役中,石富英勇牺牲。

在玉琴、石富投身革命的10年间,石老爹的小儿子石贵和儿媳妇小荷也在支前路上牺牲了。老人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石富身上,盼望他有朝一日能够回乡,继承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技艺。

当玉琴怀揣石富的唯一遗物——血染的小石像返家时,石老爹肝胆俱裂、痛不欲生。在为尸骨未存的儿子刻了一块墓碑后,石老爹弃锤断钎,发誓再不刻碑。感奋之中,他唱出了肺腑之痛:“谁不想子孙承欢乐淘淘,现如今兄弟俩,一个江南死,一个江北倒,兄弟隔江望,热血汇江涛……我丢锤断钎挂斧封刀!”

石老爹很平凡,小富即安就是他的人生追求。他还记恨着几百年来的家族恩怨,拒不承认玉琴这个儿媳妇。然而,当玉琴为了救护石老爹险些牺牲,当玉琴告诉石老爹,有那么多的战友在战斗中抛头颅、洒热血,壮烈牺牲,一座座青山埋下他们的忠骨,却不是每一位烈士都像石富这样,有父亲为他雕刻墓碑时,他才终于明白,人民英雄纪念碑跟祖祖辈辈跪着雕刻的皇宫帝陵、帝王将相都不一样。雕刻人民英雄纪念碑,也不仅是为自己死去的亲人,更是为无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人民英雄刻碑。最终,石老爹抛下个人恩怨,把自己对亲人、对英雄的爱融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雕刻中。

作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作品,该剧集结了王洪玲、王英会两位梅花奖得主及国家一级演员张四刚等艺术家出演。艺术家们精湛的表演,将河北梆子的独特艺术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石匠们的人生轨迹与新中国交织在一起

说起这部剧独特的视角,王勇动情地说:“不记得多少次走过天安门广场,也不知多少回仰望人民英雄纪念碑,可谁又知道纪念碑背后的故事?这样一个宏大的题材,通过怎样的视角切入,选择多种多样,既可以领袖为主角,也可以碑体设计者梁思成、林徽因为线索,还可以浮雕创作者吴作人、刘开渠、张松鹤等其中任何一个画家、雕塑家为素材。然而,石匠们的故事始终牵引着我的思绪,引发我无尽的遐思,久久萦怀难却。”

王勇告诉记者,创作《人民英雄纪念碑》并非一时一刻的冲动。十几年前,王勇在为纪录片《中国名乡》创作脚本时,接触到河北曲阳石匠雕刻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故事,进而了解到曲阳是个石匠之乡,那里的石匠从西汉至今,祖祖辈辈以雕刻为生,从云冈石窟、乐山大佛、敦煌石窟、五台山佛像、故宫、圆明园、颐和园,到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历朝历代都留下了他们的雕刻印记。当时间定格在1949年9月3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的头一天,一座历时10年之久,将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了。于是,那些雕过龙、刻过凤,雕过皇宫帝陵、刻过帝王将相,雕过各路神仙、刻过八方神圣的石匠们,他们的人生轨迹从此与新中国交织在一起。

从“侧峰”走到“高峰”

从2018年底首演至今,《人民英雄纪念碑》已演出46场,足迹遍布京郊大地,已有两万多人次观众欣赏了这部作品。多位专家从选材、创作、表演等各方面对此剧给予了肯定。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认为,这是一部撞击心灵的作品。著名评论家王蕴明在看过该剧后,惊喜地说:“这部作品从大事着眼、从小事着手,从‘侧峰’走到‘高峰’,艺术笔法在当前主旋律作品中非常少见。”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能够成功上演这样一部红色精品,得益于北京演艺集团的提前策划。”河北梆子劇团党总支书记杨照珩告诉记者,《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一部由上至下“孵化”出来的作品。

除了选准“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年度热点进行提前策划,云集国内一线主创,北京演艺集团领导一直跟进此剧的创作。《人民英雄纪念碑》演出的前4场,集团负责人场场必看,每看一场都会汇集专家提出修改意见,力争将该剧打造成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优秀剧目。

为了让首演效果达到理想状态,总导演孟冰,执行导演陈超、李杰等主创们精益求精,48天不间断地全方位排练中,产生了44稿导演工作台本,几乎每天都有调整。时间紧、任务重,石老爹的扮演者王英会在口腔手术后,当日就回到了排练场。他一手端着冰水,一手端着空杯,不开口时就含一口冰水,唱词时再把血水吐到空杯中。

王洪玲是河北梆子演员中的翘楚。在这部戏里,她饰演玉琴。作为团长,王洪玲除了排练,还要协调作曲、灯光、舞美等各个环节,做好演员与导演、编剧的沟通工作。期间,还要处理剧团的日常事务,参加各种创作会。每晚10点后,才是她看剧本背台词的时间。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距离人民英雄纪念碑不到一千米,是距离人民英雄纪念碑最近的文艺院团。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我们希望用自己的精诚之作,以实际行动缅怀革命先烈,让民族英雄的灵魂有所归依,让后人对他们有永远的记忆和凝望。”王洪玲动情地说。

(责任编辑:李聪)

推荐访问: 归依 灵魂 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