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趣味无穷

2022-03-10 10:24:15 |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篆刻是我国一门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理应得到传承和发扬,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却存在学生对篆刻文化认知较浅、缺少教材内容以及篆刻工具材料缺乏等问题,使得篆刻艺术走向式微。因此,笔者通过对篆刻教学内容及教学材料的创新,提高学生对篆刻文化艺术的兴趣;让学生动手、动脑,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审美素养;加入传统文化交流的内容,潜移默化地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可谓一举多得。

【关键词】篆刻文化;初中美术课堂;实践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美术课程标准》也指出:“选择美术教科书内容时,要特别重视优秀的中国传统美术和民族、民间美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体现中国特色。”所以,美术教师要积极发掘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并将其与美术课堂整合,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特色,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篆刻艺术的研究背景和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篆刻艺术,乃于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材质上雕刻篆体文字之艺术。因以制作印章为主,又称印章艺术。[2]篆刻艺术作为国粹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厚重的悠久的传统文化。它丰富多彩,流派纷呈,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一枚小小的方印中包含着金石、书画、雕刻等艺术,从选石用料、选篆配篆、章法布局到运刀如笔,每一细微之处都可见作者的巧思熟虑与艺术造诣。篆刻艺术具有独特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篆刻是我国一门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理应得到传承和发扬,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却存在学生对篆刻文化认知较浅、缺少教材内容以及篆刻工具材料缺乏等问题,使得篆刻艺术走向式微。因此,笔者通过对篆刻教学内容及教学材料的创新,提高学生对篆刻文化艺术的兴趣;让学生动手、动脑,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审美素养;加入传统文化的交流,潜移默化地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可谓一举多得。

二、发掘四会当地的篆刻文化资源,走进篆刻文化

(一)走进“文宝斋翡翠博物馆”

“文宝斋翡翠博物馆”位于“中国玉器之乡”——广东省四会市,是国内唯一一家展示中国翡翠历史、文化、艺术的人文博物馆。博物馆占地2000平方米,主要展示廖锦文工艺大师的玉器艺术作品。该博物馆主要分6个展区,以“文字”、“图腾”、“典故”、“文艺”、“神话”、“人物”、“教化”为主题,展示了玉器与八千年华夏文化的历史典故、人文艺术、玉德精神等方方面面。[3]四会玉雕与篆刻,一个雕刻的是图案,一个雕刻的是文字,二者在形式上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带学生走进玉器博物馆,欣赏琳琅满目的玉石艺术品,感受玉石的美丽、访问四会玉石雕刻大师,了解四会玉器的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图1——4)

(二)博览“篆刻书林”

到书店、图书馆查阅资料,加深学生对篆刻文化的认识、了解,为接下来的篆刻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如,《篆刻刀法百讲》《篆刻自学与欣赏》《篆刻100问》等。(图5——7)

(三)搜索网络世界

教师布置课前预习,让学生借助网络,以“篆刻文化”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查找相关资料。做好课前预习,把握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了解自己存在的困惑。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尽快的进入课堂的气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开发“篆刻文化”课程

“篆刻文化”课程就是指为实现篆刻文化教育目标而提供给学生的、经过选择和组织的活动与内容。它既包括篆刻文化课,也包括课外活动,还包括校园环境在内的隐性课程等。根据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及“篆刻文化”知識体系的特点,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制定了一系列适用于初中生的篆刻课程,每个年级用六节课的时间,大约占美术总课程的30%。

(一)赏识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进来,刚踏入一个暂新的环境,很多学生还来不及转变角色,他们的认知过程与小学生还有许多相似之处。具体来说,在感知方面,七年级的学生能够有目的地观察和感知事物,但他们的知觉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笼统性、混淆性和无意性;在注意力方面,他们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注意力还不够稳定、集中,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吸引;在动手能力方面,七年级的学生虽然处在身心发育阶段,但个体之间发育存在差异,有些学生还是个子比较小、力气比较小,不能从事高强度、高难度的手工操作。因此,七年级的篆刻教学内容力求简单、形式生动有趣,应以欣赏古今篆刻名家范作为主,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篆刻的兴趣,让他们初步了解“篆刻”艺术,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书写

俗话说:“七分篆三分刻”,也就是说要学好“刻”,就必须学好“篆”。 “篆”是“刻”的基础,而“刻”是“篆”的具体体现。因此要学好篆刻这门艺术课程,就要先学好篆书的书写技法。八年级的学生身心在不断发展,思维十分活跃,但少数同学却表现出自控力不强的特点。而学习书法,可以让人静下来,培养人的细心、耐心、专心和毅力等优秀品质,让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因此,在八年级学生中开展软笔篆书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修心养性,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全发展。正如古人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更可以为九年级的篆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临创

九年级的学生的个性特征不断地增强,性格对他们的行为影响越来越大。随着年龄与见识的增长,他们的行为会渐渐形成习惯,性格也越来越稳定。这一时期的学生,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发展迅速,他们的逻辑和抽象思维也开始增强,归类、对比、推理等能力日益增强,对具体形象的依赖逐渐减弱,想象力、创造力也得到不断提高。无论是临刻还是创作一方印,都需要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就学习篆刻而言,它的过程也是先易后难,从临刻简单的白文印开始,逐渐到临刻复杂的朱文印,接着过渡到简单的创作,最后实现完全独立创作和后期的边款创作。因此,安排九年级的学生进行临刻和创作的学习,不仅符合篆刻的学习规律,也符合九年级学生思维、心理和行为发展的一般规律。(图8——16)

四、篆刻工具材料的创新

篆刻的印章材料有许多种,常用的价格又能接受的有寿山石、青田石等普通石料,高档的也有鸡血石、田黄石等。这些篆刻的石料太普通常见,我们可以结合四会当地资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用适合学生的工具材料。

(一)四会玉石料

四会是国内最大的翡翠加工基地,是“中国的玉器之乡”。四会不仅有很多玉器的加工工厂,还有很多的玉器、玉石批发市场,最著名的有玉器街、天光墟、玉博城等,为我们的课题选材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古之君子必佩玉”,历代皇帝就有使用玉作为自己的玉玺。自秦始皇开始,天子制玺,必然用玉,而非玉材质是不能制作国玺的。汉代以后,印章文化发展迅速,用玉制作的私印数量开始增多。至明清,玉印使用更加普遍,成为文人收藏的一种艺术品。[4]因此,用玉石来制作印章这种方法是可行的,我们可以尝试把玉石运用到篆刻教学中去。但是玉石的材质比较坚硬,在雕刻的过程中,学生容易伤到手,所以,教师应多加提醒学生雕刻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二)橡皮、肥皂

橡皮和肥皂相对于石料而言,价格比较便宜、取材更加容易,十分适合学生使用。它们表面平坦,便于绘制图样,而且软硬适中,一般的小刀或美工刀都可以雕刻。在雕刻的过程中不需要太大的力度,也可以省去很多繁杂的工序,相对于石刻而言时间上也短很多,适合初中阶段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进行练习,既节省了时间,又容易上手。

(三)地瓜、土豆

地瓜、土豆不仅可以作为一道美味佳肴,还可以用来进行篆刻练习,而且价格便宜,一只地瓜或土豆就可以做七八个印章,既方便又有趣,满足中学生雕刻练习的需要。陈沫吾、王源清等篆刻家小时候就有用地瓜、土豆等蔬菜上刻字,一直孜孜不倦地练习,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篆刻作品,成为一代篆刻大师。

五、结束语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迈向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没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就不能有现代文明的诞生。在篆刻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尝试开发篆刻教材资源,在篆刻工具上进行创新,以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篆刻文化学习,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使得学生学习到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让篆刻这项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学生不仅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逐渐产生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2.

[2]文宝斋翡翠博物馆 [OL]. https://baike.so.com/doc/9955590-10303129.html,2019.8.14

[3]谢卫东.篆刻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余琳玲.杭州西湖美术文化资源寻绎与课程建构[M].浙江: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5]刘江.篆刻艺术赏析[M].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16.

[6]刘书卿,曾翃.篆刻[M].河南:河南科學技术出版社,2017.

推荐访问: 方寸 无穷 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