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美工巧
【摘 要】木雕的艺术,在中国有着很深的传统文化背景,同时也留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艺术资源。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工艺美术必须通过现代艺术观念的转换,才能体现出当代的美学思想。现代的木雕艺术,已经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工艺美术模式,它将由传统的手工艺转换成现代艺术形态;审美价值也将由传统工艺侧重的技艺型,转为表现多样的人文艺术。
【关键词】木雕 材质美 创作方法 现代木雕
木雕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结晶,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强烈的民族传统色彩。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出现了木雕工艺品的雏形,发展到了明清时代,木雕工艺已非常成熟和精湛,尤其是清代木雕工艺技术更是达到了高峰。在清代钱泳的《履园丛话》里就有关于雕工的记载:“乾隆初年,吴郡有杜士元号为鬼工,能将橄榄核或桃核雕刻成舟,做东坡游赤壁,一方篷快船,两面窗隔,桅杆两,橹头稍篷及柁篙帆樯毕具,俱能移动。舟中坐三个人,其巾袍而髯者为东坡先生,着禅衣冠坐而若对谈者为佛印,旁有手持洞箫启窗外望者,则相从之客也。船头上有童子持扇烹茶,旁置一小盘,盘中安茶杯三盏。舟师三人,两坐一卧,细逾毛发。每成一舟,好事者争相购得,值白金五十两。”由此可见,精雕细刻、巧夺天工的木雕工艺品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中国清代画家石涛说过一句名言“笔墨当随时代”。木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那些传统的寓意吉祥、精巧细腻的木雕工艺品已经渐渐地不能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审美需求。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有很多民间程式化的因素,如象征性的传统装饰纹样的运用和《营造法式》里记载的榫卯工艺,直接影响到创作者的艺术构思、意念追求和制作方法。而现代装饰木雕相对于传统木雕艺术而言,更重视创造者个性的展现,在制作手法上显得更为丰富。有大刀阔斧、粗犷有力的,也有运用现代机械设备,精细雕刻打磨的,无论是在创意构思,还是风格样式上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性。随着木雕艺术品在我们现代生活里越来越受到青睐,社会需要大量的木雕专业人才,虽然民间已经扩展到相当人数的木雕工匠,但传统的手工艺人虽然掌握着卓绝的技巧,但由于他们缺乏文化艺术修养和美术专业基础,作品多承袭传统,形式呆板、意韵浅薄,远远满足不了现代人们艺术品位的追求。如何将木雕艺术中传统的技艺、样式,融入现代的设计观念,是我们当下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
木材的天然造型和自然纹理势必会影响到艺术家的创意和表现形式,也就是常说的“因材施艺”。大自然赋予木材细腻、光洁、温润的天然美学属性,木材本身色泽的深浅和质地的松疏密实,能给人们以一种生命和灵秀的美感。随着时间的流逝,其色泽更加沉稳,那种久远的自然韵味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淡雅之美。这种美是与中国人审美心理联结在一起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质朴、含蓄、温和、内敛之性格。它跟中国传统生命哲学是相符合的,表达出对生命的重新思考认识以及对生命淳朴自然的创造冲动。从原始材料的形态属性中挖掘美的要素,以充分体现木雕艺术的趣味和材质美,是木雕艺术创作首先要注意的重点。现代设计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开始意识到人文化、民族化、本土化设计的重要性,越发地注重与传统人文艺术的结合。木质材料的艺术与工艺,在中国是有很深的文化背景与传统的。木雕艺术作为传统人文艺术的形式,承载了现代人类的精神情感和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追求,是一种渴望生命力的象征。其次在造型构思方面,可以考虑将现代装饰技法应用到装饰木雕的创作中。如强调节奏美、韵律美的审美观作为作品创作理念,将形式美中的概括、夸张、抽象、变形等构图技法结合到木雕的技法之中,用新的美学语言来满足现代人新的审美需求。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应从主观意趣出发,提倡原创,讲究线条的质感与美感,将装饰语言与雕刻语言结合到一起。如果一味地在精雕细刻上,下死功夫,盲目地追求形似,过分地重工轻艺,容易失却灵气大气,沾染匠气俗气。这些多元文化的呈现和交融,可以使作品自身的价值意义得以提高和升华,最终成为一件材质独特,有颇具艺术价值,彰显个人风采的艺术品。
近几十年来,我国涌现出多位个性鲜明的善于运用木雕创作的雕塑家,也举办了很多形式的木雕作品展览。如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孙家钵先生就是很杰出的一位,孙先生多年以来创作了大量的木雕作品,他的作品形象都刻意保留了雕刻过程中刀斧的痕迹。犹如范迪安先生评说的大写意水墨中用笔的“斧劈皴”,和隋建国先生所说的有意保持在“开大荒”的状态。最后再在木材上略施色彩渲染,整体朴实洒脱,这种未完成感,却又无限接近于存在的真实与完满,颇具人文色彩。生活在四川的李先海先生,就地取材,以当地的乌木、阴沉木为雕刻材料,作品的人物形象生动夸张,栩栩如生。人物躯干多概括成平面化,衣衫褶皱随着乌木的肌理也进行了装饰化的处理,巴蜀民俗风情尤为浓郁,流露出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再如殷晓峰先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创作的《嬷嬷人》系列木雕作品,取材于北方少数民族所崇尚的神灵形象,有着神秘独特的民族象征性。他后来创作的《修复的嬷嬷人》系列作品,又将传统与现代手法相结合,使木材的天然性与金属材质的现代性产生对比,呈现出独特的材质魅力和美感。萧立先生于2001年在桂林愚自乐园国际艺术园创作的大型木雕作品《大梦》与《入梦》,在材料上选择用樟木、金属、石材等多种材料组合完成,材质变化多样,造型跌宕起伏。宛如梦境般的超现实主义手法,赋予了他的作品空灵的艺术美感和诗意幻境,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精神。在2010年9月由《雕塑》杂志举办的“心声木鸣——首届中国现代木雕展”及研讨会上,艺术家们主要探讨了木质材料在现代文化科技语境中的各种可能性。从所展出的一百多件作品中,也可以感受到传统元素和技法在木雕创作中的传承和发展,呈现出在当代文化艺术的语境中,木雕的造型方式更加自由化与多样化。“斫”当代木雕艺术展,是2010年10月在北京798艺术区里举办的一次五人展,参展的几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向我们呈现出木雕艺术的另一种形式,传达了当代艺术家正以开放的姿态,不断地拓展着木雕的形式语言,更具有观念性和实验性。最后谈谈我参加首届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展的木雕作品《对峙》吧,在创作时,我“因木拟形”地挑选了一根弯曲的槐木,运用了其天然的形态来表现造型。龙槐的质地牢固光洁,纹理细密,色泽淡黄如象牙,年久色渐深,古朴俊秀,硬度适中。木质独特的纹理和天然的节痕,如流动的线条,与简化的人物形体造型相结合。以现代抽象的艺术手法,表现了空间与形体结构的和谐美感,作品寓意了现代人的某种精神生活现状,如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僵持与沉默的对峙。用简洁的形式,传达出丰富的内容,如同太级般和谐的动态,与人物的强烈的不稳定失重感相呼应,既动且静,刚柔相济,平衡而富有动感。
木雕艺术一直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们,那种木纹与凿痕、光滑与粗糙、刀痕的交错排列所表现出的艺术语言,其魅力是其他材质的雕塑无法达到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木雕艺术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越来越多,在城市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对自然的渴望、返朴归真的艺术追求是人类共同的审美趋势。处于钢筋混凝土包围之中的大多数人正在开始眷恋传统手工艺的东西,木雕艺术能给人们带来一种自然的年代的质朴久远、温馨舒适的感受,为我们的生活环境注入了生命力,使人们在精神上找到了一种归属感与亲和力。木雕艺术品沧桑的木纹与现代的生活环境,搭配得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时尚抽象、有独创性、形式多样的木雕艺术作品,能够更好地反映时代的节奏和气息,越来越深受大众的喜爱。艺术家们在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也在为现代人们的审美趋向努力着。从形式美到艺术美,从单一到多元化,都在现代的木雕作品中展现出来,他们所作的不仅仅是创新,还有形成他们自身的审美意识的理念。未来木雕艺术品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清)钱泳.履园丛话[M].中华书局,1979,1.
[2]孙家钵[M].吉林美术出版社,2008,3,第1版.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西安
推荐访问: 工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