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之处的关怀

2022-03-11 08:06:54 | 浏览次数:

微创手术领域的代表腹腔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成人外科手术中,而小儿腹腔镜技术目前在国内只有为数不多的医院开展。首都儿科研究所是较早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之一,早在1996年就引进了全套的腹腔镜仪器,而近两年来,以李龙教授为首的外科团队又将小儿腹腔镜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千里之外 慕名求医

2007年3月的一天,新疆库尔勒的一位名叫李艳(化名)的孕妇在当地某医院顺利娩下一男婴,虽然婴儿出生时只有2.2公斤,但哭声响亮,肌张力好,完全是一个健康的孩子,李艳一家沉浸在母子平安的喜悦中。然而第二天,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别的孩子在母亲怀里大口地吸吮着乳汁,神情安详,而李艳的孩子刚刚吞咽一口乳汁后,就发生了呛咳症状。由于乳汁呛入气管,阻塞呼吸道,孩子的小脸变得青紫,情况十分危急。医务人员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抢救措施,使孩子转危为安。但是再次对其进行人工喂养时,仍然出现同样的情况,这引起了医务人员的重视。经过进一步检查,医生告诉李艳,孩子发生呛咳是因为患有“先天性食管闭锁”,这是一种先天性畸形,据资料统计其发生率为八千分之一。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初为人母、满怀喜悦的李艳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医生建议她们转诊去上级医院,因为这种疾病治疗的唯一方法就是手术治疗,而且传统的手术方式就是通过开胸入路进行手术,当地医院尚不具备这样的医疗条件。而在乌鲁木齐,医生的答复同样是无可奈何的摇头与同情的目光。

李艳看着奄奄一息的孩子,痛苦而绝望。就在这时,一个朋友告诉她,远在北京的首都儿科研究所开展小儿腹腔镜技术,可以治疗包括先天性食管闭锁、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小儿难症。

李艳一家怀着一丝希望,立即乘飞机赶到了北京,接诊的医生就是首都儿研所小儿外科主任医师李龙。李龙教授认真查看了患儿已做的检查报告单,又对患儿进行了深入检查后,确诊此患儿患的的确为“先天性食管闭锁”,但是患儿已经三天滴水未进,身体极度衰弱,手术的成功几率因此会很低。在这种情况下,李龙和科内其他医务人员在为患儿静脉输入营养液,进行支持疗法,纠正其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后,立即为其进行了胸腔镜手术。此时已经是患儿出生后的第五天。

手术仅仅进行了两个小时,术中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术后第五天即痊愈出院。

记者见到李龙教授的时候,正遇见李艳一家抱着已经三个月、体重也达到9公斤的孩子前来复查。李龙仔细地给患儿做了体检并看了最新的X线片及报告单后,露出了笑容。他告诉在一旁神情紧张的家属:“一切正常,以后就像正常孩子一样喂养。”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李艳喜极而泣。她说,是李龙医生给了她的孩子第二次生命。而李龙说:“是现代的医疗新技术救了孩子。”

微创手术 人文关怀

据李龙介绍,首都儿研所自开展小儿腹腔镜技术以来,已经成功施行了两千余例手术,患儿家属普遍反映良好,国内各地的患儿陆续来京诊治。

“腹腔镜手术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李龙坦诚地说。他讲了一件令他记忆尤深的事情。早在他读研时,有一次随导师做手术,通常麻醉结束后,评估麻醉效果的常用方法就是用镊子夹一下病人手术部位的皮肤,问其是否感到疼痛。当李龙像往常一样拿起镊子准备测试的时候,导师突然夺过镊子并在李龙的手背上夹了一下,疼痛之中李龙不解地看着导师,导师说:“你知道疼痛的感觉了吧,一名医生最重要的职责其实就是如何减轻病人的痛苦。”

李龙说,从那以后,他就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而腹腔镜手术的原理就是利用显微镜,使切口及术野范围比传统手术均要小很多,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早日康复。以往未开展腹腔镜手术前,弱小的儿童患上某些疾病,采用传统的开刀手术,不得不切开皮肤肌肉,对患儿损伤大,恢复慢,患儿极度痛苦,而且术后留下的皮肤瘢痕,特别是巨大的瘢痕会永久性存在,给孩子成长过程中留下心理阴影,造成精神损害。

而先进的腹腔镜手术借助高科技手段,仅通过比钥匙孔还小的切口建立通道,完成手术,手术视野清晰,手术操作准确,出血少,损伤小。孩子接受手术后,疼痛轻,痛苦小,恢复正常活动快,瘢痕不明显,所以又有人称之为“无痕手术”。这是外科手术由破坏性向无创性发展的新阶段。这项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飞速发展,并取代了传统的开放手术,用于治疗某些儿童疾病。在我国,这项技术起步较晚,目前仅集中在几个大城市的少数医院开展,尚未普及。

李龙说,首都儿研所作为较早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目前的技术力量已经在小儿腹腔镜领域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医院配备了先进的腹腔镜手术设备,手术室能同时开展四台腹腔镜手术。

同时,医院更重视科研与临床诊疗同步发展,自2001年起,首都儿科研究所小儿外科研究组采用腹腔镜开展彻底切除胆总管囊肿、肝管空肠吻合手术,进行微创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研究,至今已经完成了100多例手术,取得了并发症率低于传统手术,术后疼痛轻于开放手术,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短于开放手术的良好效果。该研究成果已被国际著名的《美国小儿外科杂志》(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刊登发表。

学术交流 着眼大局

为推动小儿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促进我国与国际先进医疗技术的交流,首都儿科研究所与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受香港SK Lee Foundation基金会资助,制定了小儿腹腔镜医生培训计划,于2007年6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联合举办第一期全国小儿腹腔镜学习班;第二期和第三期学习班将随后在香港和深圳举办。学习班的学员为内地和香港的各级小儿外科医生,并由香港和内地开展小儿腹腔镜经验丰富的专家,包括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谭广亨教授、河北医大二院李索林教授、首都儿研所李龙教授等授课。

学习班的内容包括:小儿腹腔镜外科常见手术(疝囊高位结扎,睾丸固定,肾盂成形,肛门成形,胆总管囊肿切除和巨结肠根治等手术)演示及讲解、模拟基本技术训练和动物实验。在手术演示中,全程直播了八台小儿腹腔镜典型手术项目。这是国内第一次由香港和内地小儿外科医生联手开展的小儿微创外科培训。

李龙说,首都儿研所已经在小儿腹腔镜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应当看到的是,目前在我国这项技术尚未得到广泛应用。首都儿研所作为医疗技术水平走在前列的儿童医院之一,有责任将此项新技术进一步推广,让更多的患儿受益。

李龙教授最后说,小儿腹腔镜技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于“细微”之处体现了医生对患者的关怀,是医务工作者的科技创新,也体现了传统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体现了医学科研领域的发展趋势。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满足其身心方面的需求,将是医务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专家档案

李龙,博士生导师,首都儿科研究所小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1985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儿科系,1988年硕士毕业,1993年博士毕业,先后在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外科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一系列小儿腹腔镜治疗先天性小儿普外和泌尿系畸形手术,在治疗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共发表论文121篇,SCI论文19篇;近5年发表论文共计73篇,其中SCI论文11篇,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重点科技项目计划课题1项、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等;曾获首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目前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攻关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项,北京市科技攻关课题2项。

他临床经验丰富,熟练掌握小儿腹腔镜技术,擅长小儿腹部复杂疑难病诊断和治疗(包括先天性巨结肠、肛门闭锁、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门脉高压、小儿肝脏移植、肝巨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和胰头肿瘤切除等)。 正开展的研究工作方向为胸、腹腔镜治疗小儿消化道畸形的临床应用研究和小儿肝移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推荐访问: 之处 细微 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