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性实验在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11 08:36:21 | 浏览次数:

摘要: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之比近2.5:1,实验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以往中职检验专业微检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虽然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但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不参与实验设计和准备,而是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由于学习始终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学生渐渐失去了对实验课的新鲜感和对知识的渴望,失去对实验的兴趣[1]。为此,课题组在10级高职检验专业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将设计性实验应用于《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教学,并将其与科研项目结合进行,试图为学生提供一个培养综合能力和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平台,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微生物学 检验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0.003

1 设计性实验的应用

1.1 设计性实验的内涵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并加以完成的实验,既可以结合课程教学,也可以结合科研项目进行[2]。

1.2 设计性实验项目的选择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高职院校卫生保健工作,我们将设计性实验项目定为“我校学生浅部真菌感染情况的调查”。原因是:在现代临床感染规律的变迁中,机会感染占有重要比重,而真菌在机会感染中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3]。故真菌标本采集及检测方法是医学检验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项目。浅部真菌引起的皮肤癣病是一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性强。由于高校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惯,具有群体生活的特点,易造成该组疾病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4]。通过调查,力求加强学生和学校对真菌感染的认识,提高重视程度,为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1.3 设计性实验的实施过程

1.3.1 介绍实验项目、目的、要求和考核方法

项目:我校学生浅部真菌感染情况的调查。

目的:了解学生手、足、甲、发癣病等发病情况,探究学生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与癣病发病关系。

要求:实验由自愿组成的八个实验小组独立完成,每个小组检查的对象(本校区11级学生)由小组抽签决定,调查必须包括问卷调查、标本检验、总结报告三部分。

考核方法:小组互评分占10%:根据文献查阅、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解读综合评定。组内互评分占20%:根据小组成员任务完成的质量、态度等进行组内评定。调查对象评分占20%:根据小组在进行问卷调查及标本采集时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人文关怀等方面进行评定。指导教师评分占50%:根据小组实验方案及调查问卷的设计、实验的准备及实施、结果的记录及总结等方面进行评定。总成绩的20%计入实验考核成绩。

1.3.2 实验方案的设计、准备和实施

各小组根据实验任务,查阅资料并进行理论分析和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并形成书面资料,在规定的上课时间,由小组长向其他小组及指导教师汇报设计结果,根据教师和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形成最终方案,并进行小组互评。调查问卷是由课题组汇总八个小组的设计方案,形成统一的调查表,统一印刷。各小组根据方案进行组员分工、实验用品及标本采集场所的准备。在规定的早晚自习时间和上课时间,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问卷调查、采集和检验标本、整理资料和书写报告。

2 总结

2.1 学生的反馈结果

学生在完成全部实验任务后,课题组进行了针对本次实验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00%的学生认为设计性实验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实践能力和独立运用知识的能力。97.6%的学生认为熟悉了设计性实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了科研意识。95.4%的学生认为有助于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培养了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加强了团队意识。90%的学生认为检验标本量大,占用课余时间过多,负担大。93.2%学生认为实验项目应有选择。

2.2 设计性实验的可行性

高职检验专业的微生物学检验总学时为144学时,实验课为100学时,其中设计性实验6学时。学生在进行设计性实验之前,已完成基础检验技术和常见微生物的常规检验模块的学习及考核,并且已有2学时的自身浅部真菌检测的实验训练,基本具备了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和完成实验操作的能力;4名指导教师皆为微生物学检验专职教师,并在医院检验科进行7天的真菌检验的临床实习,同时,我们邀请了两位临床专家对可疑的检验结果进行确认,保证了设计性实验的顺利实施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具备开展此项实验的设备和条件,我们还成立了兴趣小组,协助教师参与实验室管理,保证了实训期间实验室开放使用和安全;实验的各环节都有指导教师的监督和指导。

2.3 设计性实验的实效性

2.3.1 以学生为主体,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设计性实验从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制定操作程序到实验实施和总结,每一环节学生必须“亲力亲为”,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和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学生对未知的检验对象和标本充满着好奇,实验热情极高,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学习目的非常明确,独立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比较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3.2 以临床任务为项目,提高了学生专业综合能力

“实现专业课教学与临床岗位零距离对接”是微生物学检验教学的重点和目标,我们以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能用到的基本操作做成典型的任务,形成任务引领型的设计性实验课程,通过完成实验设计→实验准备→标本的采集与检测→结果总结及报告,使学生对检验工作的性质和过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与实验室及“患者”的“亲密接触”,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2.3.3 将科研项目融入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

本次实验将学生进实验室从事科研活动融入到正常教学之中。通过完成“我校学生浅部真菌感染情况的调查”,学生了解了科研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结果分析及总结报告撰写的基本要领,体验创新甘苦。学生普遍认为在科研实践过程中,不断地遇到困难,不断地寻找解决办法,不断地尝试失败与挫折,这才是真正的锻炼。

2.3.4 提供了教学互长平台,提高了教师的综合能力

虽然设计性实验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了解实验的进程,统筹监督和指导全过程。教师会比平时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劳动,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强化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学习科研方法,与学生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不断地更新和拓宽自己知识库,在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同时,教师的专业能力、科研能力、沟通能力、管理和驾驭实验的能力都会得到提高。设计性实验为提高教师综合能力提供了机会和氛围。

2.4 问题及对策

2.4.1 学生热情有余,毅力不足

设计性实验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学生实验热情极高, 但有些学生只想轻易收获,却不能持之以恒。当面对不配合的患者和大量的检验标本,特别是检验和总结遇到困难时,一些学生热情渐退,逃避困难,将自己负责的标本推给小组其他同学。指导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加强考核力度。

2.4.2 小组合作存在形式上的倾向,合作实效性难凸现

为了在实验时学生能互相交流、互补长短、互相监督、共同发展,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和考核。但发现学生在小组实验活动时很难做到人人参与、互相交流,往往是“能者多劳”,一些学生不能全身心地参与到实验中来,合作只是一种形式。指导教师应督促小组明确分工,强化组员的责任意识,完善组内考核细则。

2.4.3 强化实验室管理,加强生物安全教育

设计性实验给学生的发挥和创新留下了比较广阔的空间,但与此相适应,学生的许多工作都要在课余时间完成,开放实验室就势在必行。但学生独自使用和管理实验室的能力欠缺,生物安全意识淡薄。为此,我们采用了定时开放实验室的办法,并由兴趣小组配合教师共同监督和管理,严格遵守登记和检查制度。为了使学生自身不被传染,环境不被污染,要求并监督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白服、戴白帽,检验时戴手套,实验完毕必须对手及台面进行严格消毒。设计性实验完成后,教师要对实验室(包括培养箱)进行全面消毒,以防实验室污染。

设计性实验给学生足够的参与实验和实验管理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科研意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

作者简介:关静岩(1965-),女,医学学士,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系副教授,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曹德明,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王金花,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刘凤仙,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推荐访问: 实验 微生物学 检验 设计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