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弟子研究回顾
摘要:仲尼勃兴私学,培养了一大批弟子,使他的思想和人格不仅影响了当世同时亦能够流传于后世。这些弟子发扬并光大了孔子的思想和人格,成为儒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由于仲尼弟子对仲尼思想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历来有很多学者注重孔门弟子的研究并出了很多成果。本文针对这些研究成果做了一个梳理和回顾。
关键词:仲尼 仲尼弟子 研究回顾
如果想深入的研究仲尼,脱离开其弟子单独去研究是不够的。深入的研究孔门弟子可以让人们更好的了解孔子的社会活动和言论的具体内容。另外要想研究儒家学说的发展情况也需要在研究孔子的同时对孔门弟子进行探讨。因此春秋后的战国时代开始就有一些学者在研究孔子的同时也对孔门弟子做了各方面的研究。以下对孔门弟子研究的历程和成果做个回顾。
一 汉至清以前研究概况
汉代的的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写了一篇《仲尼弟子列传》,开创了孔门弟子研究的先河。在《汉书.艺文志》中,著录有:《曾子》十八篇、《漆雕子》十三篇、《宓子》十六篇等是关于孔门单个弟子的著作。而《孔子徒人图法》一书,是研究孔门弟子的第一部专门的综合性著作。这些书现在早已失传,但可以看出在汉代人们对于研究孔门弟子是很注重的。东汉末年郑玄辑成了《孔子弟子目录》一卷也已经失传,这是有关著录孔门弟子研究的第一部书籍。汉末三国之际,王肃写了《孔子家语》虽然不是单纯介绍孔门弟子的,但是其中有大量的章节是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如《颜回》、《七十二弟子解》、《子路初见》等都是专门分节来介绍孔门弟子的言行。在《隋书.经籍志》中,著录有《鲁国先贤传》二卷、《曾参传》一卷、《曾子》二卷等书。这说明当时人们对这方面的问题也是很注意的。
到了唐代,《旧唐书.经籍志上》记有《孔子弟子传》五卷等对孔门弟子有零散的介绍。《唐会要.学校》中也介绍了一些。研究孔门弟子成就最大的要算是司马贞和张守节。他们通过对《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的“索隐”、“正义”的注解,对孔子弟子进行了又价值的探求。
在宋代的著述中,曾不断提到孔门弟子的思想和事迹。汪晫还辑有《曾子全书》一卷。在《太平御览.人事部》的有关章节中,有很多段落谈到了这方面的内容。不过总的来看,唐宋时代这方面的著作并不算多。
明代,此类著作逐渐增多。万历年间专有《圣学宗传》十八卷、《曾志》四卷。天启年间有《圣学嫡派》四卷、《圣门志》六卷。崇祯年间有《孔门两弟子言论翼》。还有年代不明的如《陋巷志》八卷、《新刻孔门儒教列传》。由此可以看出,到了明代末年,人们对孔子弟子的研究又逐渐关心起来。
二 清代的研究概况
汉代是孔门弟子研究的一个繁盛时期,而清代则可以说好似孔门弟子研究的一个大盛时期。有关这方面的著作多达三十多种。如《孔门弟子考》一卷、《孔门弟子传略》二卷、《孔子门人考》、《先贤传》《曾子十篇》、《曾子三种》、《曾子家语》六卷、《陋巷志》、《洙泗考信余录》、《文庙贤儒功德录》、《仲里志》六卷、《圣门十六子书》、《孔门师弟年表》一卷、《圣门诸贤述略》一卷、《门人考》一卷、《文庙从祀弟子赞》一卷、《文庙从祀贤儒表》八卷等等。除以上专著外,在《阙里志》、《阙里文献考》、《类典串珠》、《曲阜县志》、《大成通志》等书中,也有专门章节介绍孔门弟子。总的说来,清代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从汉至清的研究搜集整理了一些资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方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搜集整理的材料,往往不注明出处,真假难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历代所编印的有关这方面的书,往往是内容雷同,重复现象严重。还有就是以对封建统治者是否有利来定是非。如曾子的“孝”达到了愚孝的程度,就连孔子对曾子的一些“愚孝”行为都不完全同意,可是后代封建统治者为了更好的维护封建统治就一再宣扬曾子,后来被封为“宗圣”。这些都是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的。
三 今人的研究概况
今人吸收了前人的经验教训,在马列主义思想指导下,确定了正确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对封建社会提倡过的孔子及弟子的言行有分析有区别地去对待,既不简单的全面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如封建社会历代官府,都一再肯定曾子的孝行,大力宣扬“愚忠”、“愚孝”。他们之所以如此,当然是为了维护他们的反动统治,今人在研究曾子的思想时就是有区别的去对待。今人在研究孔门弟子方面做出的成绩有一些专著如《孔子.孔子弟子》、《孔子弟子考》,还有一些从民间故事的趣味性的角度搜集了关于孔门弟子的小故事,老少皆宜,读来很有趣,也能从故事中了解一些孔门弟子的思想及其他方面的情况。但缺点也即是故事性强,部分篇目真实性有待考查。如《孔子弟子的故事》、还有的研究著作是图文并茂,注重对孔门弟子简短的介绍以及在孔子眼中各个弟子的风貌也有所涉及。这方面的著作是《孔子七十二弟子图谱》。这些著作从各个层面研究了仲尼弟子。如《孔子.孔子弟子》第一部分重点研究了孔子对其门下弟子的收徒授业的发端,介绍了弟子数目,授徒的时间以及授业的思想基础和目的,并介绍受教的条件,而且很详细的介绍了孔子授徒的具体措施,以及孔门弟子的分化,并介绍了孔子的政治遭遇和消极厌世的思想。第二部分重点研究了孔门弟子,并分类介绍了以颜回为首的德行之儒,孔门中杰出的政事弟子子贡、子路和冉求。并重点介绍了子思、曾参,子张和宰予的思想贡献和影响。此书最后还考查了“漆雕氏之儒“和“仲良氏之儒”。另外本书中对于子思的观点较之前人的研究也有所突破,开始怀疑子思的地位。突破观点如下“由于宋儒的大力鼓吹,一般总以为先秦儒家最终形成了从孔子、曾子、子思(及子思弟子)到孟子的所谓‘道统’的一脉相承的传统。很显然,这是一个很重要亦很敏感的问题。”[1]“事实上,曾子和子思之间是否有过师承关系,我们并没有确切的证据。”[2]《孔子弟子的故事》这本书生动的介绍了关于孔门弟子的一些逸闻趣事,使这些平时在我们的阅读中所体会到的很正儿八经,很远的人物形象更丰满,离现实生活更近。如《小气鬼子夏》这篇。让人们读后忍俊不禁,对子夏的人物形象也有了另一层面的认识。除了这些著作外也出现了很多单篇研究的文章,这些单篇的研究又可以分为几类,有的是着重于研究孔门弟子的思想方面的,例如:席盘林的《论子思的臣道思想》、山东社会科学院儒学研究所孙聚友先生的《论子思的人格及思想》、刘力和陈国峰先生合写的《子思的人性论思想》、北京师范大学罗新慧老师的《曾子礼学思想初探》、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红霞老师的《子夏思想述析》、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文玲老师的《论曾子的孝道观》、复旦大学历史系的祝瑞开老师的《曾参的思想风貌兼说武城非南武城之省》、河南许昌教育学院的刘玉娥老师的《曾参思想和生平事迹辩证》等等,这些文章用辩证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研究,如“在新的世纪里,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会越来越高,敬养父母尤其是敬父母愈来愈显得重要,因此在当代,弘扬中华民族爱老敬老之美德,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发扬孝道的独特作用,显得极为迫切和现实,当然曾子的孝道观,我们应坚决抛弃其中的封建性的糟粕,继承和法扬其中的精华,在原有孝道基础上,添加上新的道德因素。”[3]除了思想方面,还有的研究文章是专门研究孔门弟子的人物形象,如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刘玲娣老师的《子贡形象的现代阐释》和《子贡形象的重塑与司马迁的道德追究》等等。还有的是专门研究孔门弟子生平家世的,例如罗新慧老师的《曾子家世考析》和《曾子生平考析》、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王红霞老师的《子夏生平考述》、河南许昌教育学院的刘玉娥老师的《曾参思想和生平事迹辩证》也除了研究曾子的思想外也兼顾了生平事迹的考证。有的研究文章着眼于孔门弟子对孔子思想的传承及发展,如贵阳中医学院副院长杨柱的《曾参对孔子教育思想的传承及其历史地位》、有的是把孔门弟子分成不同的地方区域来研究,如《孔子弟子中的河南人》、《孔子的三位甘肃弟子》、商丘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秦崇海先生的《孔子中州弟子传论》等等、有的是根据孔门弟子不同的作为和着重于在某一领域的成就来研究,如泰山学院政史系的万光军先生和图书馆的高腾云先生合写的《孔子与政事派弟子》、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徐鸿修教授的《孔子高足学术大师——谈子夏的历史贡献》、山东大学文学院唐子恒老师的《试论孔子弟子的从政观与实践》等等。有的着眼于从儒学这一方面来研究的,如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崔大华先生的《儒学的最初传授——孔子及门弟子略述》、山东大学电气学院薛辉和杨立民先生合写的《试论儒学中的子贡》、罗新慧老师的《试论曾子对于儒家伦理思想的发展及其意义》、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史系李景旺先生的《论子夏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等等。
回顾孔门弟子的研究,我们会发现汉代和清代是两个研究的高潮,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搜集整理的材料,往往不注明出处,真假难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历代所编印的有关这方面的书,往往是内容雷同,重复现象严重。还有就是以对封建统治者是否有利来定是非。今人的研究更趋于用科学的眼光,吸收了前人的经验教训,在马列主义思想指导下,确定了正确的研究方法和步骤。但是总体而言这方面的单篇研究多但专著很少。研究还不够系统,需要以后的研究者全面系统地把每个弟子的资料分别地整理出来并注明资料的出处,然后按照一定顺序(家世履历、思想特点、国别问题、生卒年、对后世的影响等等)对每个弟子逐个逐项地研究。
注释:
[1]高专诚:《孔子.孔子弟子》P199
[2]同[1] P200
[3]李文玲:《论曾子的孝道观》
参考文献:
[1] [魏]王肃.孔子家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 [唐]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
[3] [宋]刘昫.旧唐书.经籍志[M].北京:中华书局 ,1985
[4] [宋]汪晫.曾子全书 [M].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2009
[5] [明]周汝登.圣学宗传十八卷[M].济南:齐鲁书社,2009
[6] [明]过庭训.圣学嫡派[M].济南:齐鲁书社,1996
[7] [明]吕元善.圣门志六卷[M].济南:齐鲁书社,2009
[8][清]阮元.曾子十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9][清]冯云辑.圣门十六子书.[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10]高专诚.孔子.孔子弟子 [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11]朱彝尊.孔子弟子考. [M].北京:中华书局
[12]汪林.孔子弟子的故事[M],山东:山东友谊出版社,1997
[13]张弛. 孔子七十二弟子图谱[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1
[14]李文玲.论曾子的孝道观[J].管子学刊,2000(4)
作者简介:张巧红(1982.7),女,河南人,南京师范大学。
推荐访问: 弟子 回顾 仲尼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