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心理组块”原理的新会葵艺灯设计研究

2022-03-11 09:57:07 | 浏览次数:

摘 要:葵艺是新会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本文利用“心理组块”认知原理,破除并重构原有的葵艺心理组块,利用葵叶这种天然材料作为灯罩进行系列葵艺灯设计,传递了一种新的照明体验。寻求了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的结合点,提出了复兴中国地方文化传统手工艺新的可能性,也为地方文化新会葵艺与现代灯具产业的结合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新会葵艺;心理组块;工业设计;葵艺灯具

1五邑“新会葵艺”传承的困境与机遇

葵艺是广东新会最重要的文化代表,也曾经是新会最主要的产业,2008年,“新会葵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因为葵艺技术基础和手段的缺陷及葵艺制品实用性降低而导致葵艺产品大幅减产,目前新会葵艺面临传承危机。本文将在深入了解葵艺的各项工艺的前提上,以现代工业设计创新的理论方法重新审视新会葵艺。在符合人们审美趋向及现实需求的前提下,寻求新会葵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点。本文将以葵艺产品创新为中心,更新葵艺的内容及形式,丰富葵艺产品的门类,传统葵艺介入现代产品设计,将增加现代产品的文化内涵;同时葵艺依靠现代工业设计有了一个新的载体和生命。本文同时将为工业设计“活化”葵艺提供一套相对完整的策略及方法论,在战略高度上构建葵艺发展方案,为实现新型的葵艺产业及葵艺品牌的构建提供可参考的解决方案。

五邑地区的历史古城新会素有“葵乡”之称,“葵”特指新会的蒲葵。嘉庆四十一年(1562)《广东通志》载“蒲葵出新会”。葵艺曾经是新会最为主要的产业, 1958年7月6日,周恩来总理视察新会葵厂,对新会葵艺作了高度的评价。上世纪90年代,随着空调、电风扇及塑料用品的普及,葵制品因实用性降低而大幅减产,加之葵工艺没有创新发展,这更加速了葵艺产业的萎缩。目前,整个新会只有少数零星的家庭作坊式的葵厂。

图1 新会葵博园

由于葵艺产业的萎缩,葵艺手工艺人老年化,面临人才断层问题。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凡新会,若男与女,所以资生者,半出于蒲葵焉”。上世纪80年代,有近二十万人直接或间接以葵艺为生。现在,年轻人看不到葵艺的前途,无人愿意从事此工作,葵艺传承面临人才危机。同时葵艺原材料种植的急剧减少。上世纪80年代初,蒲葵种植面积达42000多亩,现在蒲葵种植已经不足5000亩,目前葵艺原材料难以满足大规模的生产需求。

然而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及地区更加注重维护其本土文化的独特性。2008年,“新会葵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大了其认知度及影响力, 为葵艺的复兴带来一定的机遇。江门市政府对葵叶传承性保护给予一定支持。2002年,新会区政府把南坦葵林列为新会重要的自然生态区,同年在圭峰山建立了葵博园(如图1),从多个层面展示新会葵艺的辉煌历史。2009年,新会技工学校开办了全日制葵艺专业班,进行葵艺人才的培养。此时提出新会葵艺传承与创新机制研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既能传承千年的葵艺历史传统,又能为葵艺在新形势下自身机制创新发展,尤其是与现代设计与工艺相结合的创新模式能让新会葵艺摆脱困境并重新振兴。

图2 新会小鸟天堂

2现代工业设计与传统葵艺的结合

2.1以小鸟天堂为原型的“归巢”葵艺灯设计

葵叶晒干后呈棕黄色,具有较高的韧性与强度,且具有较高的透光性能,光能透过葵叶散发出温馨且柔和的光源,光源从任意角度都不易直接被看到,避免了对眼睛的刺激,避免炫光。且确保边缘有透光性,以便光源与黑暗处产生柔和的过渡,避免产生生硬的边缘过度。且用葵叶做灯罩并在葵叶上烙画,体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将地域文化、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灯具结合起来设计出一系列创新的葵艺灯设计是对地域文化的宣传,葵艺的复兴及对整个灯具行业都有重要影响。以“归巢”葵艺灯设计为例。以广东新会的著名景点——小鸟天堂为原型,该景点的特色(如图2)是在一个四面环水的大榕树上栖息者上万只珍贵鸟类,每当夕阳西下时呈现出万鸟归巢的壮观景象。葵艺灯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两根铁丝进行焊接合围成面,之后对这两个面进行弯曲,由这两根铁丝形成空间曲面;在利用五邑地区传统烙画工艺将大榕树和百鸟烙于葵叶上,工艺精湛且不褪色,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文化氛围。将葵叶固定在铁丝上,形成了一个怀抱式的造型,象征这这颗大榕树几百年来向母亲一般迎接着万鸟归巢,给它们提供修养生息的绝佳场所(如图3)。当灯光开启时,光线透过两片弯曲的空间曲面形成丰富的层次感,投射出夕阳下大榕树上万鸟归巢时的景象,形成了良好的光影体验(如图4)。

“葵叶”系列灯具采用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葵艺”的工艺制作完成。该系列灯具采用LED为光源,整体框架为金属焊接而成,灯具的表面蒙上葵叶,葵叶的表面装饰采用“新会葵艺”的特色工艺----烙画。系列灯具使用了天然的材料,绿色环保,传递了一种新的照明体验。该设计寻求了传统与当今需求的结合点,探索了复兴五邑侨乡传统手工艺可能性。

图3 “归巢”葵艺灯草图 图4 “归巢”葵艺灯

2.2 葵灯设计理论——心理组块

心理组块是认知心理学最近研究的热点领域,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乔治.米勒是该理论的奠基人,他指出“组块”是人类认知事物的重要方法,“意义单位”就是“组块”。指的是学习者通过心理运作将一些零碎的信息转化成若干个有意义的“意义单位”。“人类长期在学习和训练中”就是“组块”。人们对周边事物的理解就是按照“组块”来完成的。

人们组建一个新的认知组块一般需要三个步骤:常规认知心理组块、心理认知组块破解、心理认知组块重构。

(1)事物一般常规心理组块的建立认知者对事物建立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并且趋于整体的认知组块。

(2)破解一般事物的心理组块:按照心理组块的原理来说,破解心理组块就是人们对心理的组块的有效性、合理性产生了怀疑,但此时人们也还未构建出更好的心理模块。在此阶段,有些组块成为制约我们的一种惯性,使得我们无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过行为实验表明:破解的组块紧密程度越大,人们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越小。

(3)重构心理组块:这个阶段是通过对前阶段的否定后,打破原有心理模式,构成新的组块。

有目的有步骤的利用心理组块原理进行指导,有助于设计是打破原有的心理惯性,从而提高其设计的创新性。以新会葵艺创新性设计为例,阐述心理组块的重建对葵艺设计实践的有重要指导作用。

2.3心理组块结构与葵艺创新设计

葵艺经过1600多年的发展,人们对葵艺已经形成非常清晰且固有的认知。而这些认知构成了独特的“葵艺心理认知组块”。其中一些特有认知组块包含有如果葵艺是新会的,葵艺就必定是做葵扇,编葵篮与烙画等传统固有认知。这些固有认知在人们的头脑中存在了太久的时间,严重阻碍了葵艺的发展,尤其是葵艺从业者,葵艺大师,他们接触葵艺时间越长,固有组块影响就越深,就越难从传统观念里解脱出来进行葵艺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葵艺产品已经于当今社会实际需求严重错位,缺少现代设计理念指导,原有产品继承有余但开拓不足。在原有心理组块中,新会葵艺的材料为新会蒲葵,产品载体为葵扇、葵篮、葵帽等,产品造型与结构为葵扇为平面造型,葵扇的边缘用薄竹片固定。产品的工艺为火烙画等观念深深植根于人们心理。

要破除原有心理组块,设计师一定要对原有的心理组块有所质疑。新会葵艺只能是葵扇、葵篮,葵帽吗?葵艺的特征还有改动的空间吗?设计师要创新葵艺产品,一定要打破原有葵艺的传统“组块”、设计师要有质疑的品质和突破传统的勇气。

要重建心理组块,需经过大量实践调研,设计团队发现葵艺中的玻璃葵扇在灯光下透光性很好。设计师受到启发是否能用葵艺做一盏灯具。将分属两个不同领域的“灯具”和“葵艺”心理认知组块进行改变。灯具也因为葵艺的植入显示出了一个全新的照明体验。同时,葵艺由于灯具的植入,在新的载体中出现了新的生命体,为葵艺的传承与复兴提供了新思路。新会葵艺新组块从材料来说是新会蒲葵,从载体来说是葵扇、葵蓝、葵帽、灯具、家用装饰品等。从造型与结构来说是可以为平面造型,也可以为曲面造型,除了用薄竹片固定葵叶的边缘外,还可以用玻璃胶固定,用木头的榫卯结构固定。从工艺来说是火烙画、激光烙、发热铁压印等。

3灯具设计原点及实践设计

灯具设计的原点在哪里,中山古镇作为中国灯具制造之都,其灯具设计师可大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最低层次是抄袭的“设计师”,他们没有自己的理念,只会抄袭西方或别人的优秀设计,也称为“山寨设计师”;第二层次的设计师是灯具图文设计师,其主要工作就是设计灯罩及灯框的图纹,在古镇很多中式灯具设计师就属于这类;第三层次是灯具造型设计师,这类设计师对灯具的结构及生产制造工艺都十分熟悉,他们在进行灯具造型设计时,可以全面的考虑到灯具的牢固性及生产的可行性,并在造型上有所创新,这类设计师大多是一些具有工程背景的工程师改行做设计师的;第四类设计师可称为“光”的设计师,他们知道设计灯具其实是设计“光”,光才是灯具最本质的要素,灯具要从光的设计开始,这类设计师在古镇是极少数,他们往往可以设计出一些好的作品;第五类设计师也是最高层次设计

师,即“照明体验”设计师,灯具的目的是为人们照明的,灯具传递给使用者的照明体验才是设计的原点,这相比第四层级“光”的设计师认识更为深入了(如图5)。

葵艺灯设计制作实践是设计团队根据心理组块原理,从草图构思到结构设计,从模型制作到最终的打版并展览。该方案的构思起源于中国的传统的灯笼,但将传统的灯笼简化并几何化,并充分考虑到后续的结构与工艺。在概念草图阶段,葵艺灯的设计经历了从等高到非等高、连续到非连续的演变。在灯框设计及葵叶的固定细节等方面,考虑到葵叶具有较强的延展性和较低的强度,在造型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葵叶的力学特征,设计出合理的结构以固定葵叶。避免因设计不当而出现的强度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要充分考虑葵叶与其他部件的连接与装配以及配件的标准化设计与易加工特性,以降低生产及制作成本并能够批量化生产(如图6)。

图5 灯具设计的5个层次 图6 “灯笼”葵艺灯草图和爆炸图

考虑到葵叶较弱的阻燃性,采用了冷光源设计,注重内部光源的选择及光源的位置,以确保其灯具的安全性。由于葵叶为软性材质,设计组先按照图纸弯好铁框,在用热溶胶将葵叶固定在铁框上,最后根据葵叶框将多余葵叶裁掉,从而实现葵叶从“软”到“硬”的转变。工厂加工制作出灯具的骨架,骨架主要由铁丝和塑胶件组成,铁丝通过焊接连接,塑胶配件与固件由螺纹连接固定。通过塑胶卡扣将葵叶镶嵌在骨架上。葵叶上的烙画则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廖惠林先生完成。葵叶灯由工厂加工出骨架,灯罩部分由葵叶合围构成,设计师挑选出上好的玻璃葵叶片,根据图纸修剪成合适的大小,在经廖惠林先生在葵叶上烙画,使葵艺灯具有文化及艺术价值,最后才用胶水固定在铁丝上并且嵌接在骨架上(如图7)。在项目制作过程中,设计师不仅设计了灯具,而且全程参与了灯具制作。通过触摸制作灯具,设计师对材料特性有更深的理解,对灯具制造与灯光有了更深的体验,手工的意义在这一设计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该设计巧妙的利用了葵叶的透光性,相比未透光的葵叶,透光后的葵叶更显晶莹剔透,层次感丰富,使其视觉感受产生质的变化(如图8)。葵艺灯具传递出来的五邑侨乡文化及传统手工艺特色引起欧洲观众的极大关注,获得较大反响。意大利绿色设计协会以及建筑保护协会对这一设计评价为:葵叶系列灯具设计使用了天然材料,传递了一种新的照明体验。该设计寻求了传统与当代需求的结合点,提出了复兴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新的方法的可能性。

图7 “灯笼”葵艺灯的制作过程 图8 “灯笼”葵艺灯实物

4结语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利用工业设计“心理组块”原理,将传统的新会葵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并打破葵艺原有的设计种类,将葵艺与灯具相结合设计出全新的葵艺灯。利用葵叶良好的透光性,设计出具有良好照明体验的现代灯具,并邀请国家非物质文化继承人廖惠林在葵叶上烙上画,使得传统葵艺文化得以传承。并探究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点,为传统地方手工艺的复兴与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灯具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邹阳,付庆伟.挖掘、转化、延续——原型优化法在梅山文化主题公园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装饰.2015(12):85-87.

[2] 温为才,徐静婷,陈振益.基于心理认知组块角度的“新会葵艺”设计创新研究[J].包装工程.2016(12):116-120.

[3] 张俊竹.商业橱窗EAVFS感性设计模式的构建研究[J].美术观察.2016(3):130-131.

[4] 王时音,强墨.工业设计时代手工艺的回归[J].包装工程.2015(4):5-9.

[5] 邹咏梅.新会葵艺艺术特征探析[J].艺术评论.2015(8):121-124.

[6] 李旭龙.汉字图形化在字体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评论.2015(9):102-104.

[7] 郑真.非物质文化符号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创新运用——以长江三峡地区为例[J].艺术评论.2015(10):83-86.

[8] 王迪,吴建勇.淮安市遗产廊道选线规划与艺术设计研究[J].艺术评论.2015(11):68-70.

[9] 黄荡,邓新财,刘学师.湖北恩施土家族民俗文化调查报告[J].新西部: 理论版.2014(2):42-43.

[10] 陈振益.新会侨乡传统葵艺采风纪实及研究——兼论葵艺的传承发展之路[J].美术大观.2014(4):74-75.

本文系基金:

1江门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基金资助(JM2014C46),研究成果。

2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研究项目基金资助(2013JK174),研究成果。

3广东教育研究院研究项目基金资助(GDJY-2014-C-b013),研究成果。

4江门市基础与理论科学项目基金资助(江科(2014)145号),研究成果。

5五邑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金资助(2013zk18),研究成果。

推荐访问: 工业设计 原理 心理 研究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