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设计理念在smartismT2手机工业设计与smartismOS交互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对包豪斯的核心设计理念功能主义及简洁化的设计语言进行解析后,将其引申到现代设计活动中,并加以视觉图像理论对实际产品进行分析。探讨包豪斯在新时代工业设计中如何结合现代设计方法且保留其历史精华的设计应用,期许获取启示,以推动现代设计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包豪斯;功能主义;极简主义;视觉图像;现代设计;交互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93-01
20世纪初由著名设计师格罗皮乌斯创办了一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包豪斯早期深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极力推崇手工艺人,认为手工艺人和艺术家之间没有根本性区别[1]。同时包豪斯主张将手工艺与工业机械设备相结合,大力推崇“双轨制教育”(形式导师与车间师傅共同教授),使学生共同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1]。这使得大量与摈弃工业化生产的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手工艺品相比更加简洁、标准化的设计涌现在了这所举世闻名的设计院校中[1]。包豪斯中期由格罗皮乌斯和他的学生们共同设计建造的德绍包豪斯校舍就是其时代典型的代表作,其理论上推崇的功能主义设计理念也同样体现在工业设计中,各种极其简洁美观,功能性极强的批量化产品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如:布兰德1926-1927年设计的台灯和布罗伊尔1925年设计的世界第一把钢管椅)在当时,包豪斯工业设计已经相当成熟,这对现代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现代设计虽已于包豪斯相隔好几十年,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趋势下,仍然有极简主义的一块净土,这是包豪斯所留下的宝贵遗产。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工业产品,在大众中有极其高的普及率(几乎人手一个)。在互联网高度繁荣的时代,触屏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当下主流,其手机外观也趋于一致(长方形方盒子)。交互设计也基本由IOS和安卓系统所包揽。于是世界被分成两大阵营,一类是使用IOS的操作界面,另一类是安卓的操作界面。智能手机交互设计所带给大众的视觉图像让这个不得不成为现实。在每个视觉时代,那些被定为“必看”的东西都被树为不容置疑的,人们总是将没有见过的东西视为不存在的[3]。真的是这样吗?那些更优秀的设计仍然存在于这个世界,这与当年包豪斯并不被看好一样,然而谁才应该更被看重呢?
基于安卓系统的可自由编辑特征,国内外手机厂商也不断有更多的创新产品出现。Smartism T2便是其中之一。Smartism T2是隶属于锤子科技下的第二代智能手机产品,其在工业设计中将极简主义发挥至了惊人的境界,其中“全金属”无断点边框更是解决了手机外观设计上的一大难题,使得机身四周没有任何瑕疵。整体外观上表现出祥和安静的感受,并且放大了功能性:依旧保持了下部三个实体按键;同时取消了顶部的开关机键将其设置与HOME键合二为一;将SIM卡槽隐藏至边缘,且易于打开。在交互设计上Smartism更是将包豪斯的设计理念贯彻地十分彻底,而且并重了以人为核心的设计理念,使其在设计界大放光彩。
早在Smartism T1(锤子科技第一代产品)的交互设计就获得了国际知名大奖IF产品奖金奖,笔者在此着重讨论下整个Smartism OS交互设计与包豪斯之间微妙的关系。Smartism OS操作系统中最属出彩的应当是其交互界面的网格化区分设计(世面上称其九宫格)。1923年包豪斯的展览海报第一次利用网格化区分,来将内容进行分层,表现出了一中抽象的等级观念和秩序[2]。Smartism OS的九宫格设计更是利用了其特征,让用户清晰地将同类APP应用归为一类,使得操作上避免了大多数盲区,用户在使用习惯后,可以不用盯着屏幕就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其APP图标的伪扁平化设计。伪扁平化图标实际上突出了图标的功能性,在去除繁杂修饰的同时,更能显现其用途,这与包豪斯的大多数设计遵循功能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如出一辙。在包豪斯中追求极简主义是为了工业化批量生产和功能性的突出,而在锤子科技的产品中追求的极简主义是对包豪斯及工匠精神的诠释,在现代设计中,以人为核心的设计理念正散布于设计界个个角落,而锤子科技将工匠精神和包豪斯功能主义合为一体,即表现出工匠对于完美细节追求的偏执也表现出对产品实用性的重视并在这基础上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以用户为核心”的道路。
维系我们信念和实践的关键不在于对真相做出智力上的选择,也不在与对价值观念作伦理的选择,有些所谓次等的活动涉及知识和伦理并起决定作用[3]。在大多数人看来锤子科技只是罗永浩对于情怀的贩卖,而很多人却不曾了解这些情怀是对历史的尊重。在大多数人看来锤子科技的工业设计只是为了极简而极简,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较之未经删减的烦琐设计,删减后略显沉默的设计更能激发接受者的想象力[4]。
参考文献:
[1]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大卫·瑞兹曼.现代设计史[M].王栩宁,若斓荙-昂,刘世敏,李旭,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德布雷.图像的生与死[M].黄迅余,黄建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黑川雅之.设计修辞法[M].张钰,译.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4.
推荐访问: 工业设计 设计理念 交互 设计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