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与日本信息社会的建设

2022-03-11 10:11:16 | 浏览次数:

【摘要】日本学者提出了“信息社会”的概念并被国际社会所接受,在此基础上,日本政府把建设信息社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在一系列不断提升的信息社会建设的蓝图及其实践中,体现着信息通信发展水平的新媒介发挥了积极的引领及支撑作用。

【关键词】日本;信息社会;新媒介

日本学者梅棹忠夫在1963年1月发表的《信息产业论》为后来风行世界的信息社会论奠定了基础,而作为日本学者提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为数极少的得到国际社会公认的理论之一[1],信息社会论不断得到深化并被用于实践,建设信息社会也成为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并几十年持之以恒。在这一过程中,体现着信息通信发展水平的新媒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新媒介是“以全新的技术实现既往未有的传播功能,或对既存媒介在传统技术与功能上实现了某种质的超越的媒介”[2],在新媒介的发展历程中,“新”只是一个与“旧”相对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初,新媒介概念在日本盛行的时候,CAPTAIN(文字图形信息网络)、都市型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等被看作是新媒介,而进入21世纪后,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宽带互联网、第三代乃至第四代移动电话则成为新媒介的主要代表。

从信息社会概念的提出到建设国民主权社会,从CAPTAIN到3.9G移动电话,日本信息社会的建设为新媒介提供了表现的舞台,而不断创新的媒介形态也在引领与支撑着信息社会的发展。

高度信息化社会建设阶段——新媒介的兴盛(1984年—1994年)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信息社会的概念及理论在日本逐渐扩散,日本政府也开始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进行信息化的实践。以当时的邮政省和通产省为主,相继在东京郊外的多摩新城和奈良的东生驹市等开展了影像信息传输等试验。这些理论研究及实践探讨为80年代新媒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4年被称作日本的“新媒介元年”。在这一年,日本国会通过了《电子通信事业法》《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法》以及这两个法律的《关联完善法》等所谓“电电改革关联三法”,确立了电子通信事业的竞争体制,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加大了机构改革的力度,如作为信息通信主管部门的邮政省,设立了多个以信息通信为主的新媒介技术的研究、调查、开发机构与组织。

1984年2月6日,时任首相中曾根在施政演说中提出“要积极促进高度信息社会的实现”,同时设立了首相的个人政策咨询机构“关于高度信息社会的恳谈会”,并于10月26日提出了最终报告书;自民党信息产业振兴议员联盟在1984年10月19日提出了“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建议”;邮政省制定的“通信政策大纲”(1989年后改为“信息通信政策大纲”)中,“新媒介的振兴”被列为1985年度政策重点的第一位,1986年度的重点则包括卫星广播和都市型有线电视等[3],新媒介成为高度信息化社会建设的重要工具。

在这一阶段中,作为邮政省重点推广的新媒介,CAPTAIN于1984年11月30日开始在首都圈和京阪神地区提供商用服务;都市型有线电视则于1987年4月1日在多摩正式开播;卫星电视也于1984年5月由NHK开始试验广播,1987年开始24小时广播;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服务于1988年4月19日正式开始在东京和名古屋、大阪之间向签约的29家单位提供;文字播送业务于1985年11月29日由NHK正式开始,12月其他的几家电视台也相继开播。播送的节目包括新闻、天气预报、道路交通信息、股市行情、娱乐指南等;高清晰电视(Hi-Vision)的实用化播放试验则于1994年11月25日开始。

高度信息通信社会建设阶段——多媒介时代的到来(1994年—2000年)

进入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的破灭使日本的发展进入一个相对停滞的时期,而同时期的美国却在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信息产业,特别是在克林顿政府的“信息高速公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政策指引下,掀起了新的信息化浪潮。伴随着高带宽、双向通信的“信息高速公路”向日本袭来的还有“多媒介”(多媒体)。一时间多媒介取代新媒介成为热门词语。

面对汹涌而至的新的信息潮以及已经在信息化方面落后于美国的现状,日本政府感觉到了危机并开始积极应对。1994年5月,通产省发表“高度信息化方案”,把1994年确定为“多媒介元年”。1994年8月2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设立“高度信息通信社会推进本部”的决议,由首相(时任为村山富市)担任本部长,内阁官房长官、邮政省大臣和通产省大臣担任副本部长,其他阁僚为成员,以推进高度信息通信社会的建设,以推动信息通信相关的国际合作。

高度信息通信社会推进本部在1995年2月颁布了作为今后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方针的“高度信息通信社会推进基本方针”。方针认为,高度信息通信社会是一个新的社会经济系统,它要实现人类知识生产活动所产生的信息和知识的自由创造、流通以及共有,使生活与文化、产业与经济、自然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协调发展。这一系统将取代发生了制度疲劳的原有系统,促生“信息革命”的变革潮流,扩大经济的疆界,促进全国范围的均衡发展,实现真正宽裕和丰富的国民生活。

1996年8月,高度信息通信社会推进本部做出了推进“文件的电子数据保存”“申报与申请手续的电子化与无纸化”的决定,以提高行政服务的水平与效率,各省厅之间从1997年1月开始利用电子邮件来传递行政信息。而随着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电子邮件的运用、以手机为首的移动信息终端的普及、全球性的移动通信的出现,以及之后的电子商务的实用化等新情况的出现,1998年10月,高度信息通信社会推进本部对基本方针进行了修订,提出了民间主导、政府完善环境、发挥国际共识基础上的主导权等三个原则,并以普及电子商务、实现电子政府、增强信息学习、完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等四方面作为当前的目标。

在这一阶段,移动通信开始进入第一次高速发展期。到2001年3月,日本手机用户超过6000万户,达到约2人1台,PHS用户超过580万户,达到约22人1台。此外,ISDN的信道数也达到了970万[4]。

在1996年通信卫星开始数字广播后,2000年12月,广播卫星也开始了数字广播。

高度信息通信网络社会建设阶段——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2001年—2005年)

这是以第四媒介——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化社会建设阶段。在这一阶段伊始,2001年1月6日,小泉纯一郎对日本政府机构进行了战后规模最大的改革,政府部门从原来的1府22省厅压缩为1府12省厅,其中,主管信息通信的邮政省和自治省、总务厅合并,成立了总务省,原邮政省的所有事务均由总务省承继。根据不同时间段建设重点的差异,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两个不同的时期:

“e-Japan战略”——高度信息通信网络基础的完善。虽然早已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但在20世纪末期以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为中心的信息通信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发展过程中,日本不仅落后于众多欧美国家,甚至与“亚洲四小龙”相比在不少方面也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为改变这一状况,日本开始把推进IT革命放到政府战略的高度,实施“IT立国”。

2000年7月,日本政府把高度信息通信社会推进本部改为“信息通信技术(IT)战略本部”,同时,组成由索尼公司社长兼首席执行官出井伸之担任议长的“IT战略会议”,以促成全体国民能够享受IT革命的恩惠,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IT立国”为目标,汇集官方与民间的力量,进行战略性的研讨。

信息通信技术战略本部于2000年11月提出了“IT基本战略”,而“高度信息通信网络社会形成基本法(即IT基本法)”也获得国会通过并于2001年1月6日起实施,高度信息通信网络社会的建设也由此拉开了帷幕。

根据“IT基本法”,2001年1月6日成立的“高度信息通信网络推进战略本部(简称IT战略本部)”取代了信息通信技术(IT)战略本部,本部长依旧由首相担任。2001年1月22日,IT战略本部在“IT基本战略”的基础上制定了作为IT国家战略的“e-Japan战略”。

“e-Japan战略”以5年内建成世界最先进的IT国家为目标。通过这一国家战略,把日本建设成一个知识创新型的社会,这个社会能使国民所拥有的知识相互发生碰撞,进而萌发多种多样的创造性。2001年3月,IT战略本部第三次会议将“e-Japan战略”具体化为“e-Japan重点计划”,对世界最先进的IT国家,也就是高度信息通信网络社会作了更详尽的描述:

第一,是所有国民均能享受IT的好处的社会。5年内至少3000万家庭可用低廉的费用常通高速互联网,其中1000万为超高速互联网(30~100Mbps),而且2005年的互联网个人普及率比现在提高60%。

第二,是实现经济结构改革的推进和强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社会。

第三,是国民生活舒适和丰裕、区域社会具有丰富个性及充满活力的社会。

第四,是为全球范围的高度信息通信网络社会的实现做出国际贡献的社会。

在高度信息通信网络社会的建设中,建成世界最先进的信息通信网络无疑是基础。根据“e-Japan重点计划”,建设世界最先进的信息通信网络的具体措施包括互联网的完善、广播电视的数字化、通信与广播电视融合的相应制度的完善、地理信息差异的纠正等。

到2002年10月,日本高速互联网可上网家庭数约5800万户,其中DSL方式约3500万户,有线宽带方式约2300万户,而超高速互联网FTTH的可上网家庭数达到1600万户,已大大超越了“e-Japan战略”所制定的相关目标。另外,高速和超高速宽带互联网的实际签约使用数从2000年3月的约22万户增加到2003年3月的约943万户[5]。虽然签约使用者人数增长迅速,但利用率却偏低。

“e-Japan战略Ⅱ”——IT的应用。2003年7月2日,IT战略本部正式发布了“e-Japan战略Ⅱ”,认为经过两年的努力,“3000万户家庭上高速网、1000万户家庭上超高速网”的互联网利用环境的目标已经完成,上网费用达到世界最低,电子商务及与电子政府相关的制度也基本得到完善,支撑目标社会的信息通信基础基本完善,IT战略需要进入下一个阶段,即从“IT基础完善”转向在此基础上的“IT应用”,建设一个“健康、安心、感动、方便”的社会。

到2005年底,日本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66.8%,上网人数约为8529万人,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互联网利用率为57%,使用移动终端上网的用户数首次超过使用计算机上网的用户数。2005年度末(2006年3月)的宽带用户数也达到约2330万户[6]。日本已实现了“e-Japan战略”所提出的目标。

遍在网络社会建设阶段——遍在网络与数字技术(2006年—2009年)

“IT新改革战略”——遍在网络社会的建设。在完成“e-Japan战略”后,2006年1月19日,IT战略本部推出了“IT新改革战略”,发出了新的改革宣言:2010年在世界上率先完成由IT而起的改革,把日本建成可持续发展的、人人自主参与社会活动的协作型IT社会。这个社会首先应该是在确保安全和保护隐私等的前提下,“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如何、无论是谁”都能轻松使用IT的遍在(Ubiquitous)网络社会。

实际上,日本总务省在2004年12月就提出了以实现遍在网络社会为目标的“u-Japan政策”,建立不分有线与无线的、无缝的遍在网络。

如果说总务省的“u-Japan政策”是侧重于技术角度对建设遍在网络社会的一种预演,则IT战略本部的“IT新改革战略”就是国家整体视点下遍在网络社会建设的行动指南。

根据“IT新改革战略”,今后5年的IT政策重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发挥IT的结构改造力,解决日本社会现存的各种问题;2.支撑IT结构改造力,完善遍在网络社会的基础;3.向世界发出日本的声音并为国际社会作贡献。

但是,正当日本沿着“IT新改革战略”所确定的路线,通过每年制订的重点计划及相应的细则、路线图等进行着遍在网络社会建设时,一场始料未及的金融风暴在2008年以美国为源头席卷全球,同时,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原来未曾预料到的问题。在美国、英国、韩国等相继开始研讨与制定应对金融风暴、聚焦数字技术的新战略后,日本IT战略本部也在2008年12月决定不再等待“IT新改革战略”的原实施期限到期而立即开始面向2015年的新的中长期战略的讨论与制定。

从“三年紧急计划”到“i-Japan战略2015”——迎接数字新时代。由于新的战略制定需要时间,但金融风暴却来势凶猛,为了克服眼下的经济危机,日本IT战略本部决定在新的中长期战略出台前,先在2009年3月底前制订应对经济危机的三年紧急计划。

2009年4月9日,IT战略本部发布了“面向数字新时代的新战略——三年紧急计划”,希望通过这一计划的实施,能够走出经济危机,改善雇用状况,发挥数字技术的创造力,奠定未来数字社会的基础。

2009年7月6日,IT战略本部正式颁布了新的发展战略——“i-Japan战略2015”,这一战略涵括了“面向数字新时代的新战略——三年紧急计划”的基本内容,其主旨是实现国民本位的、任何人都能实际感受数字技术带来的好处的“数字安心与活力社会”。

“i-Japan战略2015”将重点放在数字技术上,包括使用更容易的数字技术、突破数字技术的应用障碍、确保放心地使用数字技术、通过数字技术与信息向经济社会的渗透来实现新的日本创造等。

但是,“i-Japan战略2015”还没有来得及充分展开,日本的政局就发生了改变,长期垄断政权的日本自民党在2009年选举中输给了民主党,2009年9月日本诞生了首个非自民党政权。执政理念的不同势必影响到政策的制定以及战略的实施,政权更迭也使日本的信息化建设发生了转变。

国民主权社会建设阶段——新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2010年— )

2009年12月30日,日本新政权的内阁会议通过了“新成长战略(基本方针)”,认为过去的依赖公共事业、尊崇市场原理的成长战略是失败的,需要实施以需求引导的新成长战略,这样才能使日本重现昔日辉煌。在这一基本方针的指引下,2010年6月18日,内阁会议正式通过了到2020年的“新成长战略”。

“新成长战略”要实现“强经济、强财政、强社会保障”的目标,在经济、财政与社会保障一体化重建的过程中,重点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就是“科学、技术、信息通信立国战略”,认为信息通信技术是新技术创新的基础,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国民生活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在“新成长战略”指导下的信息化发展战略自然也发生了变异。2010年5月11日,IT战略本部在其颁布的“新信息通信技术战略”中明确指出,本次的信息通信技术战略(IT战略)不是过去的IT战略的延长线,而是为建设新的国民主权社会,由支撑非连续性飞跃的重点战略所组成的新的战略。

根据“新信息通信技术战略”,在国民主权社会建设阶段将要发挥支撑作用的新的信息通信技术及媒介主要包括:新一代光网、下一代无线网、云计算、下一代计算机、智能电网、机器人、下一代半导体与显示器等的革新的设备、嵌入式系统、3D影像、语音翻译、软件工程等。

以“新信息通信技术战略”为基础,IT战略本部在2010年6月制定了实施“新信息通信技术战略”的工程表,把整个工程划分为短期(2010年、2011年)、中期(2012年、2013年)、长期(2014年以后)三个阶段,以年度为单位,按照近细远粗的原则对各省府在实现重点措施中的具体做法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方式等作了明确的界定。而且,每年均根据前一年的执行情况对工程表进行修订。如2011年8月,根据东日本大地震发生时的信息通信状况以及地震后的恢复与振兴需要,IT战略本部认为,针对本次地震的海啸信息可能未充分传达到居民而造成避难迟缓的指责,必须对灾害发生后的地震信息、避难信息等如何及时正确地传达给居民的方式方法进行重新研究,因此,对于震前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就不能仅仅是修复了之,而是要以强化防灾无线等防灾信息基础为首,从防灾对策出发来构筑新的城镇基础,完善与之相应的多层性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样,才能吸取东日本大地震的教训,强化全社会对灾害风险的应对能力,灵活运用迄今IT战略所获得的成果,使信息通信技术的特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2012年7月则根据电子行政、医疗信息化以及个人号码制度等的实施情况对工程表进行了修订。

2010年3月,日本的宽带互联网家庭覆盖率(有上网可能)超过了99%,其中超高速宽带的家庭覆盖率为91.6%;2011年末,日本的互联网用户达到9610万人,人口普及率为79.1%[7];到2012年6月,日本的宽带互联网签约用户数达到4181.5万,其中超高速宽带FTTH用户达到2283.9万[8]。另外,2012年9月末,日本移动电话(含手机和PHS,即小灵通)的用户签约数达到13678.7万,其人口普及率为106.8%,其中3.9G用户达到了728.9万。而由于3.9G的迅速推广,3G用户的比例则从2012年6月末的99.98%降到了9月末的94.5%[9]。

参考文献:

[1]吉沢英成.情報文明学の構想——高度情報化社会と文明の共存[M].東京:以文社,2002:127.

[2]吴小坤,吴信训.美国新媒介产业[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3.

[3]電気通信政策総合研究所.わが国における情報政策の展開——情報化の理論と施策[R].1991:121.

[4]総務省.平成13年版情報通信白書[EB/OL].[2009-12-4]http://www.soumu.go.jp/johotsusintokei/whitepaper/index.html.

[5]総務省.平成15年版情報通信白書[EB/OL].[2009-12-4]http://www.soumu.go.jp/johotsusintokei/whitepaper/index.html.

[6]総務省.平成18年版情報通信白書[EB/OL].[2009-12-4]http://www.soumu.go.jp/johotsusintokei/whitepaper/index.html.

[7]総務省.平成24年版情報通信白書[EB/OL].[2012-7-19]http://www.soumu.go.jp/johotsusintokei/whitepaper/ja/h24/pdf/index.html.

[8]総務省.電気通信サービスの契約数及びシェアに関する四半期データの公表[EB/OL].(2012-9-27)[2012-11-12]http://www.soumu.go.jp/menu_news/s-news/01kiban04_02000044.html.

[9]総務省.基本データ(EB/OL).[2012-12-16]http://www.soumu.go.jp/johotsusintokei/new/.

(作者为上海大学影视学院、上海大学影视与传媒产业研究基地副教授)

编校:张红玲

推荐访问: 日本 媒介 社会 建设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