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新型人才的个性培养
[摘 要] 在明晰创新教育与创新能力、创新个性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创新个性培养对创新教育的要求,提出构建创新教育平台,培养创新型人才良好个性的策略。
[关键词] 创新教育;创新能力;创新个性;培养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3-0001-08
0 引言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对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集中体现为对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思考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中国的教育传统:如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着力于分析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刻苦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中国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的相对优势。但与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相对照,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培养的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需要极大加强,培养出的拔尖创新人才还严重不足;我国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的调动明显不够,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复旦大学校长、美国诺丁汉大学校董事会主席杨福家指出:中国尚无世界一流大学,中国和英美高等教育相比,差距巨大。据统计,我国发明家的平均年龄45岁,美国发明家的平均年龄28岁,相差17年,这说明我国高等教育的创造能力培养相当落后。我国的企业、事业单位不愿录用应届毕业生,原因是实际工作能力差。这表现出企业、事业单位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失望。
我国把孩子送到国外接受教育的家庭数量逐年增加。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我国多数高校学生的学历不承认,特别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拔尖人才?点中了我国教育软肋。
有识之士对钱学森之问给出了多种答案:高校是一个学术机构,应当是纯净的学术“象牙塔”,大家都应齐心协力地追求卓越,把学术搞得越来越好,但现在高等教育的弊病是追求卓越的精神己退居次要位置,而中心位置是追求权利,谁的官大,谁的权利大,谁说了算,教育行政化由此而来,在教育行政化的气氛中,学校培养不出拔尖人才[1]。当下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培养不出有个性的学生,所以教育要全面改革,使之体制上走向产业化、内容上走向个性化,目标上走向差异化。同时身体力行建立了以“关注个性、尊重个性、保护个性”为宗旨的“华佗论箭个性奖学金”,用于奖励兼具个性、聪明、善良、勤奋、健美的学子[2]。培养不出世界级大师,培养的学生没有创新能力、没有领导能力、没有幽默感、没有口才表达能力,这是因为我国的考试制度训练出来的学生目光短浅、视野狭窄,学生为了考试过关,目光不得不短浅,视野不得不狭窄,如果不从考试中跳出来,这就影响到我们未来的人才[3]。上述种种见解表明,现有的教育体制不适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进行改革。
创新型人才需要创新教育来培养。《国家中长期人才培养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对人才培养开发机制提出了新目标,即坚持以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完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选拔人才,构建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发展机制。
本文探讨构建创新教育体制中的创新型人才的个性培养问题。
1 创新教育与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的关系
1.1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过程中表现的潜在心理品质。创新能力是人的想象力、批判思维能力、洞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是保证创新活动得以实现的诸种能力和各种积极个性心理特征的有机结合。创新能力是人的心理活动在最高水平上的展现,是一种天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具有明显的结构优化特征。创新能力形成的基本因素为遗传因素、环境、实践和创新思维。
遗传素质是形成人类创新能力的生理基础的必要物质前提。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遵循遗传规律,遗传素质潜在决定着个体创新能力未来发展的类型、速度和水平。遗传素质又称禀赋、天赋或天资,是指个体与生俱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脑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大脑是人的创新能力形成的物质基础,是人的创新能力发展的物质载体。大脑的生理解剖特点、生长发育规律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环境是人的创新能力形成和提高的重要条件。环境的优劣影响着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水平和速度。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周围的自然情况和条件,或靠山或靠海,风风雨雨,千变万化;社会环境包括家庭、邻里、学校和社会,人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人与环境是互动的:人的创造能力的发展受环境的影响;人的创新能力也能主动地改造环境。
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出真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人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实践也是检验创新能力、水平和创新活动成果的尺度标准。创新能力只能在创新活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形成的核心与关键。创新思维的特征是: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突发性、思维效果的整体性、思维方式的发散性、思维表述的新颖性和独特性。
1.2 创新个性
个性是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和教育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比较固定的特性。个性一词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l,是指演员——一个具有特殊性格的人。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人的个性就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人的个性是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征,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的个性就是人自身独特的社会性,是区分不同生命体的重要依据[4]。
推荐访问: 培养 创新 个性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