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模式探索
[摘 要]提出双语教学对于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起着重要作用,总结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微生物双语教学的课程目标、教材选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剖析,提出了适宜的教学模式。以期对地方农业院校微生物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 微生物学 双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053-03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微生物技术产业将成为21世纪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的探索,完善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合于21世纪的人才,是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趋向。微生物学在发达国家中发展比较成熟,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一门学科。同时微生物学又隶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因此在该学科中引进双语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将专业知识与国际学科前沿发展相结合,进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储备知识和国际前沿对接。但是微生物学本身在理论上就比较难懂,即使使用母语讲授,学生的学习难度也比较大,对于农业院校的学生来讲,微生物学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就会难上加难。那么在农业院校建立怎样的一套合适的双语教学模式呢?笔者根据前期的调查研究,结合本专业的教学特色,构建了适合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模式。
一、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研究分析
(一)双语教学模式的种类
《郎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提到双语教学种类有六种,一是沉浸型教学模式,即在学校中全部使用非学生母语的语言教学;二是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即刚入校时使用母语对学生进行教学,此后循序渐进使用第二语言部分地进行教学活动;三是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即学生入校后全部或部分使用母语,其后逐渐仅用第二语言教学;四是英语沉浸模式,即全部应用英语授课。教师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教学,目的在于让英语非母语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英语,与此同时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点;五是英语为第二语言模式,该模式大致与英语沉浸模式相同,不排除对部分学生用母语进行个别辅导;六是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即一些学科仍使用学生母语教学,同时每天进行英语课教学来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从以上《郎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的注释中我们看出,第四种模式即英语沉浸模式在微生物学教学实践中最常使用。在教学中,全部英语授课,辅导学生学习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术语,此为双语教学标志性所在。
(二)在生物技术专业中开展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1.学生语言状况的差异与双语课程设置之间存在冲突
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有6至7年的外语学习经历,通过了全国统一高考,具有一定的外语基础。总的来说,具备双语教学模式的最基本条件,然而由于自身情况参差不齐,外语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若按照CET标准划分,学生英语水平可分为三类:一是没通过CET-4的学生;二是通过了CET-4的学生;三是通过了CET-6的学生。如果不加区分地将这些学生分在同一个班进行双语教学就会暴露出很多问题。即使是同一类学生,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有个体差别,这就是设置双语教学课程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由于江西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国际班的本科生具有比较强的英语读写和应用能力,大二上学期四级通过率为83.78%,他们读英文教材没有太大问题,只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调查发现,学生们对于普通微生物学开展“双语教学”的认同感高于中文式《普通微生物》的课程。83.75%的学生认为在本科生中开展双语教学是有必要的。为了缩小学生个体差异,我们选择生物技术国际班作为双语教学的实验班。
2.双语教学的要求和专业教师的外语水平之间存在差距
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专业知识比较扎实,而且还要求有程度比较高的外语水平和教学经验。目前能用英语给大学生物技术专业进行授课的专业教师数量很少,其原因不是教师的英语水平不高,而是教师大部分都是在重语法轻应用的“哑巴英语”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这也就导致了好多老师承担不了双语教学课程;还有一部分如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尽管他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都很强,但是他们欠缺生物技术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这部分老师就只能教授公共英语课,不具备生物技术专业课教学的能力。
事实上,各国对双语教学的理论定位和实践定位都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中国。虽然“双语教学”犹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但是从国内各大高等院校的情况来看,能真正将双语用于教学的院校屈指可数。教师的外语水平就是严重制约双语教学推进的原因之一。
因此要积极开展对教师进行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而师资的双语教学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渐进行,切实加强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校外培训和校内培训相结合。首先,在国家规划中把教师双语教学培训列入其中,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双语教学培训才可以获得政府的支持。其次,明确规定双语教学培训的形式,如正确采用国内进修与国外进修相协调的方式。再次,要制定严格的参加培训人员的选拔标准,只有那些具有优秀的职业道德,具备较好的外语水平的中青年教师才有资格参加培训等。
3.教材的选择和双语教学的开展之间存在的矛盾
教育部规定双语课程的开设比例为5%—10%。要大规模开设双语课程就必须以相应配套教材为基础。但是,生物学双语教材的建设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双语教学教材的选用处于探索阶段,双语教材的很多方面都存在问题。
许多高校在进行双语教学时使用原版教材,这是因为使用原版教材具有较明显的优点,一是学生可以学习“原汁原味”的外语,二是教师可以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理念。但是选择原版教材和开展双语教学活动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首先是原版教材的版权问题,费用极高。其次是学生的外语水平和教师外语能力极难达到完全理解原版教材内容的高度。也有学校将现有的统编教材翻译成英语进行双语教学,虽然存在很多的弊端,却是在缺乏合适双语教材情况下的权宜之计。
二、微生物学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课程目标的设置
双语教学注重专业知识教学和专业外语教学的综合运用,在进行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又要扩大在本知识所涉及领域的外语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水平。所以教学过程中,专业知识的教授是重点。换句话说,就是采用通用的国际化语言来促使学生能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用母语思考问题转换成用英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以获取专业的前沿知识点。放在首位的是专业课程学习,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的关键是双语教学是第二位的。在微生物学课程中采用双语教学,是促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及其涉及的生物技术方法和原理,同时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该学科领域的英文文献,并能用英文进行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
(二)合适教材的选择
调研发现多数学生持以下观点:在双语教学中英文教材是最基本条件,可根据学生英文掌握情况选择英语板书或英语为主的PPT讲稿。所以我们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教材建设,既引进原版教材,又编写双语教材。
教育部相关文件里要求高校使用优秀教材,尤其在生命科学、信息教学等高速发展的今天,使用国际通用、专业对路、可比性强的高质量原版教材是必须的,在生物技术领域也非常适用,但应该适度适当地引进原版教材。目前国内引进的微生物学双语教材英文版类别较少。要选择适合生物技术专业学习使用的英文教材,需要综合考虑内容排版、编写理念、涵盖范围、前瞻性、易读性等方面,反复对照、深入分析英文原版与中文教材,确定合适的教材。
同引进英文原版教材相比,引进国外先进教育方式和思想,进而编写适于国内现状的双语教学的教材是一个更为通用的选择。但应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编写,同时也要考虑四个问题:(1)双语教材要符合教育部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要求;(2)编写者应具有实际教学经验和较好的外语水平,同时严把教材质量关;(3)统筹统编教材与双语教材的关系;(4)结合双语教学的需要和特点指定难易适度的教材。
(三)授课方式的优化
根据农林院校的现状,就本课程而言,完全采用英语授课是对教师和学生的英语能力和专业功底的一大考验,教师的教授水平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均是双语教学受制约的瓶颈。经调研,课堂的英语使用量是学生争论的焦点,支持双语教学的学生中59.46%希望课堂基本用英文,重点部分中文复述,18.92%希望课堂以中文为主,16.22%能接受全英文授课。学生普遍表示已经适应,并要求教师增加课堂英语使用量。少部分英语差的学生表示英语量过大很难跟上进度。这些学生也表示,课堂上强制性听英语授课确实接受知识效果不好。
所以我们强调用英语教学时,重要的概念还需要用中文强调和解释。如果是纯英文教学,一堂课下来,学生还是不甚了解,需要课后下很多功夫去温习,用中文解释一下,便于学生跟上进度。否则这样的双语教学,就不是学专业课,而变成一门听力课了。
(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对于本科生,英文基础不很扎实,上课时应结合多种教学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参与主动性是双语教学的关键。可以在板书基础上,有效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视频等技术手段,提高信息量,拓展和丰富教学内容。为了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应该精心设计、有条不紊地使各种媒体技术自然衔接,从而发挥各自优势,生动、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同时提供良好的网络资源方便学生的辅助学习。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网络资源的网站:
微生物学和病毒学教学资源网(http://microbiol.org/vlmicro/vleduc.htm)、美国康乃尔大学微生物学资源库(http://instruct1.cit.cornell.edu/Courses/biomi290)、英国莱斯特大学微生物资源网站(http://www.micro.msb.le.ac.uk)、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药学院网上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资源(http://www.med.sc.edu:85/book/welcome.htm)、滤过性微生物学网络资源(http://www.cc.emory.edu/WHSCL/medweb.microbiology.html)。
学生要学习好双语课程,不仅需要过语言关,还需要过对专业知识内容的理解关。由于双语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含量有限,所以一定要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巩固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自学,从而解决上述两个环节的问题,建立良性的教学互动模式。这就要求教师以中文版课程网站为基础建立英文版课程网站,并且重新编制英文版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课件、考试大纲、习题等。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在网上建立教师在线解答等项目,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五)教学内容的优化
教学内容的优化要以突出专业特色为教学内容。例如,要让学生对某一课程感兴趣,首先可以让学生了解课程对其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有何益处,所以绪论的有效引入显得特别重要。通过讲述学生最为常见的、耳熟能详的日常现象,激发学生不断学习和深入探索的欲望。让学生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和见到的面包、酸奶、酒、酱油等都是微生物的作用,进而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考虑到“普通微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基础课,在授课时可以适当增加与其专业相结合的知识内容,重点讲述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微生物学基础,包括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遗传;以基因工程为中心,介绍微生物分子操作的基础与基因操作系统;微生物酶工程、发酵工程和代谢工程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和应用的进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要尽量联系实际。向学生讲述相关理论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将近期的科研成果和先进的技术理论融入教学,使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方向和动态紧密结合,使课程具有科学性和探索性,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多了解学科前沿的知识,例如新理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领域中的应用等。
(六)考核方法的创新
应该从提高学生能力角度出发,探索多元化考核方法,这是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基础。例如课件制作、专业翻译、专题综述、课堂小实验、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期末笔试等多种课程考核形式,其中期末笔试中英文考核内容占50%以上,通过压力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对于科研能力强的学生,若得到一定级别奖励,可免去考试直接给予优秀成绩,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欲望和水平。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和英语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现阶段我国双语教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专业的差异使得双语教学不可能套用统一的模板,所能做的只是基于某些共性基础上的摸索和创新,同时结合自身院所及专业特征总结教学方法,对于学生与教师均是一种挑战。江西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由于授课对象、课程性质和特点不同,故其双语教学模式不能完全套用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只能通过设计合理的个性化教学模式,采取积极高效的管理和教学方法,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双语教学研究,构建双语课程框架,以此实现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的双重收获。
[ 参 考 文 献 ]
[1] 孙群,吴羽纺.“微生物学”课程双语教学课堂实践及评估[J].高等理科教育,2005,(1):71-75.
[2] 曾薇,王淑莹,彭永臻.环境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7):68-70.
[3] 谢咸颂.基于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2,(10):98-100.
[4] 方祥,钟士清,郭丽琼等.微生物学网络资源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5):164-167.
[5] 杨贫智.新课程与分层学导式教学设计探究[J].大学教育,2012,(8):116-118.
[责任编辑:碧 瑶]
推荐访问: 微生物学 双语 生物技术 教学模式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