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探索与创新,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作为独立学院,在办学与管理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构建滨江学院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差异化发展道路,这对于滨江学院培育办学特色、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质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
生物工程专业属于多学科交叉学科,主要是培养具备生物工程基本知识、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科学定位滨江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其自身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是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教学型大学,既不是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为目标的研究型大学,也不是以培养职业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浙江省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为了准确把握社会对滨江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特征和趋势,明确作为合格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从三个层面开展了调研工作:对国家相关政策及国内同类院校进行调研;对省内设有相同专业院校进行调研;对用人单位及毕业生进行调研。以广泛深入的市场需求调查为基础,全面分析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特征和趋势,定位了滨江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全国特别是浙江区域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具备生物工程基本知识、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技能,又具有在生物技术与工程及中医药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的实践应用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思路的差异化
确定滨江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差异化发展思路,对于提高办学质量、培育办学特色无疑是一项积极而影响深远的工作。滨江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与本部有着差异化发展,在人才培养类型、人才培养规格、实践教学要求、人才培养途径等方面均有不同。
1人才培养类型不同
浙江中医药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属于普通本科高校,其主要培养的是一流的具有中医药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即基础知识宽厚、综合素质高并且具有良好自学能力的通识型人才。而滨江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主要培养的是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既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又具有较高实践应用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2人才培养规格不同
滨江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上,相对于本部是有一定差别的。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对基础知识、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相邻学科理论知识的要求宽而不深,其深度和广度限制在技术开发、运用与创新所必要的范围内,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3实践教学要求不同
滨江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和本部生物工程专业都具有实践教学环节,但其指导思想、教学要求、教学时数等则有很大的不同。本部生物工程专业虽然也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主要开展研究性、探索性的技术训练和素质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2]。而滨江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则重点培养学生技术开发与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人才培养途径不同
滨江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是按照相关行业的岗位设置、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来设置的,职业针对性较强。滨江学院生物工程专业采取产学研结合的培养途径,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并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探索专业特色
目前浙江省共有5所独立学院开设了生物工程专业,由于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科研方向以及专业设置先后等方面的差异,专业特色也不尽相同。如有些院校以酶工程为主,或以基因工程为主,或以微生物与环境保护为主,或以微生物发酵为主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作为滨江学院的母体高校,在中医药领域具有深厚的办学积淀和背景。滨江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充分依托和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注重现代生物工程在传统中医药中的交叉融合与应用,在人才培养方面强调中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的培养,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培养。围绕着中医药生物工程人才的培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注重特色项目的培育,重视中药发酵工程、中药活性成分分离等中医药生物工程技能的培养,这也成为专业建设的一大特色。
2优化师资队伍
独立学院主要培养的是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独立学院的教师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生物工程作为工科专业,在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相关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还要求加强工科方面的训练。因此,建设一支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滨江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实现全面可持续、内涵式发展的需要[3]。
滨江学院生物工程专业青年教师多,学历层次高,但是具有工科背景和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比例少。可以通过引进具有工科背景、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为专职教师,完善现有师资结构;加大现有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各类学科培训、社会考察交流、岗位实践等培训方式,加强教师的工科意识和工程训练,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4];加强校企合作,引进具有企业丰富工作经验的骨干充实教师队伍,建立校内外双师型师资培养基地,以此来优化师资队伍。
3改革课程体系
滨江学院生物工程专业采用“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该体系由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模块等构成。公共基础平台的课程使学生全面理解人类社会科学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掌握各类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形成均衡的知识结构,获得必要的能力训练,具备创新的综合素质。学科基础平台的课程是同类学科中所属专业最基础的课程,着眼于知识宽厚,为同类学科中各专业学生均应修读的课程。专业基础平台的课程体现了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为学生学习专业模块课程奠定基础。专业模块的课程纳入学科先进的思想、方法和内容,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
修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在保持原有课程体系不变的基础上,增设了应用模块。应用模块中设置了高等数学、创业基础、生物与制药软件应用、蛋白分离工程等课程,其课程设置体现了两方面特点,一是纳入学科先进的思想、方法和内容,为继续深造的学生强化专业素养,例如该阶段的高等数学只涉及考研相关的内容,对部分学生增强了核心课程内容的训练;二是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贴近社会实际,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例如设置了创业基础、生物与制药软件应用等应用型课程。应用模块的设置进一步完善了“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结构,强化了生物工程专业的社会适应性。
4加强实践环节
工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开放实验、生产实践、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在工科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物工程属于多学科交叉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生物相关的知识技能,还要掌握工科的相关知识。只有通过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使得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切性。
滨江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在修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对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对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模块中实验教学内容相关、相承的课程,打破课程壁垒,整合为独立的大实验课程,如:《基因工程》、《生化制药学》的实验课整合为《基因工程实验》;《工业微生物学》、《生物工艺学》、《发酵设备》的实验课整合为《发酵工程实验》。基因工程大实验课以科研课题中获得的植物蛋白表达克隆为主线,将基因工程常用的实验技术按顺序连接起来,涉及基因克隆、菌种构建、工程菌的发酵、蛋白分离纯化、产品电泳与检测等环节,让学生在整个产品生产流程中了解各个技术细节,既有“点”、又有“面”,彻底改变过去实验课时少、实验内容孤立、交叉重复等现象,使学生对基因工程产品开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并根据学科发展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引入特色实验项目。
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可以为学生跨专业、跨学科甚至跨校、跨行业的社会实践提供平台,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滨江学院生物工程专业通过打通校企联系渠道,使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工作,使企业中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作为专业师资的重要补充,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较好的场地。企业的支持为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之,通过对滨江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分析差异化发展道路,有利于完善滨江学院整个人才培养系统,提供可运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独立学院构建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同时对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以及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娟.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析[D].河北:河北大学,2007:1-12.
[2]李万木,谢明荣.应用型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教育之比较[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20-21.
[3]武新玲.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54-255.
[4]王晰.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辽宁:大连理工大学,2010:33-34.
推荐访问: 探讨 独立学院 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