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研究型协同创新团队有效性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研究

2022-03-12 10:30:12 | 浏览次数:

摘 要:基于团队有效性理论研究成果系统梳理基础,采用个案文本叙事及实证研究方法,对高校辅导员创新团队典型个案进行团队有效性影响因素及其之间作用机理进行分析,以期对打造建设高效高校辅导员研究型创新团队提供参考经验及启示。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创新团队;团队有效性;影响因素;形成机理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8)01-0105-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eam effectiveness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the mechanism of team effectiveness in the typical cases of innovation team of college counselors with case-based narrative and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and inspiration for building a highly efficient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teamof college counselors.

Key words:College counselors; Innovation team; Team effectiveness; Influential factors; Formation mechanism

一、国内外团队有效性相关研究综述

团队作为一种灵活组织形式,具有学习、协作、竞争和联谊等重要功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经济社会发展,团队作用日益彰显,培育创新团队,推进协同创新越来越受到广泛应用。对于团队有效性研究已成为管理学领域研究热点。国内外关于团队有效性相关研究比较深入,成果丰硕。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体现在:Hackman认为:“团队有效性是指团队实现预定目标的实际结果或复杂性产出。”[1] Sundstrom强调团队效能体现的是一个团队内部互动过程,包括团队成员之间信任、沟通、协作、凝聚力以及所有对团队内部互动过程有力要素和条件[2]。Campion等人提出团队有效性影响因素主要有工作设计、团队构成、环境、相互依赖性和团队运行过程[3]。王重鸣认为团队结构和过程因素是影响团队绩效两大重要因素[4]。Cohen和Bailey研究了团队共享心理特质对团队有效性影响[5]。Stewart & Bar rick认为团队成员间相互依赖性与团队绩效相关[6]。王鹏等人研究认为团队成员努力程度与团队有效性之间关系呈正相关[7]。Lester等人和Pearce研究认为,团队效能感与群体效能感对团队有效性影响有显著差异,若任务相互依赖性高时,团队效能感与团队绩效之间关系较强[8-9]。Mohammed和Mathieu等人研究认为,共享心智模型通过直接影响团队过程和团队成员来对团队绩效增强其影响力[10-11]。Katzenbach等人提出团队有效性具有規模小、能力互补、共同愿景和共同责任[12]。李明斐等人提出团队有效性五大特征即团队价值观、人际关系互动、角色分配、团队领导力和团队智慧[13]。

综观文献研究,团队有效性研究存在着一定局限,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主要表现在:现有团队有效性模型不能足以解释团队有效性因素之间的影响作用关系,很少见有对团队效能形成过程进行深入研究。

二、跟进高校辅导员研究型创新团队有效性研究价值蕴涵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身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最能把握学生的情绪,最能了解学生的需求,最能贴近学生的情感,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印发实施以来,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使得高校辅导员队伍规模与质量均得到长足发展,同时也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和前进动力,并取得了积极进展[14]。《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出台为加速推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研究团队有效性影响关键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相互关系,揭示团队有效性形成机理,将为构建和建设高校辅导员研究型创新团队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打造建设高效高校辅导员研究型创新团队,是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工作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更是提升辅导员认同感、归属感、成就感的关键举措,直接关系着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稳定性,关系着辅导员能否将这一职业作为一项可终身从事并甚感荣耀的事业去努力奋斗,对于丰富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理论研究资源累积,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三、高校辅导员研究型创新团队有效性影响关键因素及形成机理——基于XX高校“五朵金花”创新团队实证考察启示

(一)个案与文本叙事:XX高校“五朵金花”创新团队

“五朵金花”是南京某高校优秀辅导员的代表,他们五位矢志育人、各具优势、成果卓越。她们中有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20余年的“老”同志,有博士,有“海龟”,有博客达人,有敬业模范,她们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成为有用之才”的共同目标,聚集到了一起,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学习进步,自发组建了xx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团队。在统一规划下,团队自2008年组建以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育人规律,共同夯实辅导员工作技能,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的真切需求,凝练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机制、丰富育人载体,以创新的精神打造了一套符合辅导员长远发展和育人需求的工作模式,以实际行动践行辅导员光荣的育人使命。xx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的探索中正在摸索一条以辅导员工作团队促进辅导员工作提升的职业化发展之路[15]。结合个人学习背景和工作特长,“五朵金花”逐渐成长为具有专业优势的辅导员,她们坚信科研创新是提升自身素质的内在动力。2009年,团队牵头撰写《xx高校辅导员工作指南》,率先提出了辅导员的工作标准,根据“教育、服务、管理、研究”四大职能编写,并配有实务指南、典型案例、疑难杂症专家会诊、小贴士等特色栏目,全面涵盖了辅导员工作,成为南京大学辅导员的“工作宝典”。九年来,该辅导员工作创新团队中的“五朵金花”从辅导员工作的新手逐渐成长为一专多能的学生事务专家。在这一过程中,“五朵金花”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相互扶持,她们依靠团队的力量,花开四季,馨香满园。“五朵金花”创新团队事迹入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先后被新华网、《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宣传报道,产生了良好社会效果。

(二)高校辅导员研究型创新团队有效性影响关键因素及生成机理分析

基于对“五朵金花”辅导员创新团队事迹文本研究,发现影响辅导员研究型创新团队有效性关键因素主要有团队功能定位、价值取向、建章立制、师生共长和成果凸显等,它们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生成了高校辅导员研究型创新团队有效性。通过实证考察和研究分析,我们试着阐释和揭示高校辅导员研究型创新团队有效性形成机理,为科学有效地培育高校辅导员研究型创新团队提供借鉴启示。

1.功能价值:高校辅导员研究型协同创新团队持久发展“根本”。某高校“五朵金花”辅导员工作创新团队在建队之初就确立团队“三观”即团队工作观(以团队互助模式实现輔导员工作全覆盖)、团队学生观(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培养潜力的未来人才)和团队价值观(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要靠专业的辅导员支撑)。五位辅导员基于共同价值取向和育人观聚在一起,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以创新精神成功打造了一套符合辅导员长远发展和育人需求的工作模式,取得丰硕业绩。团队功能定位与目标价值是引航灯,起着指引方向,照亮前进道路,至始至终指引着辅导员工作创新团队砥砺奋进,行稳致远。明确团队功能定位、确立价值目标是高校辅导员研究型创新团队持久发展的“根本”。

2.差异优势:高校辅导员研究型协同创新团队组建成立“基点”。差异化战略是增强辅导员工作创新团队旺盛生命力和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五朵金花”辅导员工作创新团队,她们中有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20余年的“老”同志,有博士,有“海龟”,有博客达人,有敬业模范,可谓各具优势。“五朵金花”团队在工作中注重丰富工作内涵同,五位辅导员结合自己专业背景和工作特长,致力成长为专业化差异优势型辅导员如“理想信念支持型”、“心理帮扶支持型”、“就业创业支持型”、“资助育人支持型”和“专业导师支持型”辅导员。正是这种“差异优势”形成了“五朵金花”辅导员工作创新团队组建“基点”。高校辅导员研究型协同创新团队组建成立也不例外,应在跨学院、跨专业之间具有学科交叉辅导员队伍中遴选团队成员,相互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为打造高精尖辅导员研究型创新团队奠定基础。

3.建章立制:高校辅导员研究型协同创新团队科学发展“命脉”。立标准、建机制,打造一专多能辅导员专家团队是“五朵金花”辅导员工作创新团队科学发展“命脉”。标准和机制是实现辅导员工作创新团队可持续科学发展有效途径,以机制推进团队建设科学化水平,促进团队工作常态化、科学化和标准化。例如“五朵金花”辅导员工作创新团队牵头编撰《xx高校辅导员工作指南》,率先提出辅导员工作标准,并配有“实务指南”、“典型案例”和“疑难杂症专家会诊”等特色栏目,为学生工作提供了借鉴启示。建立每两周一次集体备课制度,集中讨论在工作中发现的新现象、新问题,针对工作难点和热点,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以工作坊的形式进行专业辅导,注重积累和总结现象背后的问题症结和普遍情况,凝练成文形成工作案例20余篇,并通过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分享体会,推广经验。由此其实我们,在高校辅导员研究型协同创新团队建设中要尤为关注建章立制重要作用,用不断健全制度体系规范研究团队行动,用良性互动机制提升研究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

4.师生共长:高校辅导员研究型协同创新团队有效发展“灵魂”。“五朵金花”辅导员工作创新团队把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作为团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致力以创新精神成功打造了一套符合辅导员长远发展和育人需求的工作模式,试着摸索一条以辅导员工作团队助力自己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成长发展之路,在帮助学生成长同时砥砺自己,形成“学生助我成长 我带学生飞翔”良好生态。实践证明,师生共长是高校辅导员研究型协同创新团队有效发展“灵魂”。启示我们在高校辅导员研究型协同创新团队 建设中要积极发挥两大主体“辅导员—学生”能动作用,打造“师生协同成长共同体”,最大限度地激发辅导员和学生个体内在动力和成长渴望,让师生深刻地感受到学习进步、不断成长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5.成果集成:高校辅导员研究型协同创新团队高效生长“动力”。“五朵金花”团队坚信科研创新是提升自身素质的内在动力。近年来,她们主持科研项目九项,其中国家级项目一项,省级项目四项。在《中国青年研究》、《高校辅导员》等核心期刊发表学生工作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研究成果获“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二等奖、三等奖,工作案例获评“江苏省优秀辅导员工作案例”等奖励。 “五朵金花”辅导员工作创新团队以扎实的理论研究助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实践证明,成果有效集成、转化凸显是高校辅导员研究型协同创新团队高效生长的“动力”。在学生工作实践中,应致力将辛苦转化为成果,把经验上升为科学,把碎片化学生工作系统化和项目化,在育人工作基础上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形成一批研究成果,培育一批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进一步增强高校辅导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贡献度,亮出高校辅导员“精气神”,树立高校辅导员职业形象,把高校辅导员研究型协同创新团队打造成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示范基地、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加速器和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试验田。

高校辅导员研究型创新团队有效性生成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实践证明,建设成一支科学有效、运行高效的辅导员研究型创新团队,明晰其功能定位是高校辅导员研究型创新团队可持续发展之“根本”;集聚团队成员之间“差异优势”是其组建成立之“基点”;建章立制是确保辅导员研究型创新团队科学发展之“命脉”;师生共长是其有效发展之“灵魂”和“追求”;成果集成是辅导员研究型创新团队高效和快速生长之“动力”。功能定位、差异优势、建章立制、师生共长和成果集成这五大核心关键因素,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 Hackman J R.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Bchavior[M].NJ:Prentice Hall,1987:342.

[2] Sundstrom E,DeMeuse K P,Futrell D.Work teams:applications and effectiveness[J].American Psycho lo-gist,1990,45(2):125-133.

[3] Campion M A,Papper E M, Medsker G J.Relations between work group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ness:a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J].Personnel Psychology,1996,49(2):429-452.

[4] 王重鸣.管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 Cohen S G,Bailey D R.What makes teams work:group effectiveness research from the shop floor to the executive suite[J].Journal of Managetment,1997,23(3):239-290.

[6] Stewart G L,Barrick M R.Team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Assessing the Mediating Role of Intra Team Process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Task Typ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43(2):135-148.

[7] 王鹏,高峰强,倪萍,等.几天效能信念的形成及其对团队努力程度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3):103-107.

[8] Lester S W,Meglino B M,Korsgaard M A.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group potency; 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of newly formed work groups[J].Academy of Manggenment Journal,2002,45(2):352-368.

[9] Pearce C L,Gallagher C A, Ensley M D.Confidence at group level of analysis: 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gship between potency and team effectiveness[J].Journal of Occupationgal and Organizationgal Psychology,2002,75(1):115-119.

[10] MAthien J E,Heliner T S,Goodwin G F.The influence of shared mental models on team process and performanc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0,85(2):273-283.

[11] Moharnmed S,Klinoski R,Rentsch J R.The measurement of team mental models:we have no shared schema[J].Organizational Rasearch Methods,2000,3(2):123-165.

[12] Katzenbach J R, Smith D K.The Wisdom of Teams:Creating the High-performance Organization[M].Boston,Mass:A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3.

[13] 李明斐,楊卫泽.项目团队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界定与实现[J].管理工程学报,2002(s1):91.

[14] 冯刚.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发展路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颁布十年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2016(11):4.

[15] 张学军,缪志聪.青春路上“五朵金花”伴你成长——记南京大学一个辅导员工作创新团队[N].中国教育报,2013-06-06(11).

[责任编辑:吴晓红]

推荐访问: 研究 辅导员 机理 协同 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