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课题研究的教学策略与步骤
[摘 要]译林新版《英语》正逐步取代《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势也逐步显现。教师对新版教材中首次出现的Project模块进行教学设计,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复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课题研究;综合复习;教学策略;教学步骤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0-0038-01
本文将对译林新版《英语》中的3B Project 1《My puppy》进行同课异构,并深度剖析教学过程中几个突出的问题,试图找准教学Project模块的方向。
一、语言实践,同课异构
A教师在本模块的教学中,用75%的时间来复习前面四个单元,从祈使句的肯定形式到否定形式,然后由“Is this your...? Yes,it is./No,it isn’t”到“Where’s...?It’s in/on/under/behind...”这几个句型进行教学。虽然三个情境的设置关联性不大,但是每个程序都充斥着大量的书写练习,剩余25%的时间则用于 “Part C Take your puppy to a puppy show”的教学。
从A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对于Project的教学采用了传统保守的复习法,实际上就是把译林新版《英语》中的Project与《牛津小学英语》中的 Review and check等量齐观,照搬照套Review and check的复习模式。
B教师简略复习语言知识后,耗费75%的时间学习Part C Take your puppy to a puppy show,该环节的主要流程如下。
步骤1:演示,看图片中有多少个学生,他们在哪里。
步骤2:理解。
(1)观察和回答:男孩是谁?小狗叫什么名字?
(2)聆听和回答:小狗在做什么?
步骤3:巩固。
该案例中,教师片面解读Project模块。Part C作为综合课题只是一个参考借鉴的模板,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说出丰富多彩的英语,因此不可与Story time版块相提并论,应避免异化为英语故事课或英语对话课。同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育的目的:“通过英语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综合运用能力的提法是近年来的首创,即“语言本身”与“使用语言的人”高度契合,以人为本,以文为根,人文合一才是“根本”。因此,教学Project模块时,教师要尽其所能释放空间,促使学生实现个性化的语言发展。
二、摆脱束缚,综合输出
C教师的教学流程按照Project中的三个模块依次展开。
步骤1:安娜有一只小狗,你能找到她的小狗吗?看这张照片,你能看到什么?玩具熊、球、椅子在哪里?哪个女孩是安娜?
步骤2:你有小狗吗?
(要求学生给课本第67页中的小狗图画上色、剪裁并拼装)
步骤3:带你的小狗去看小狗秀。
(师引导学生分步朗读对话后进行角色表演)
从案例C的教学中,看似层次分明,但是制作Puppy花费了大量时间,学生将主要精力投入上色、剪裁、拼装、制作等方面上,缺少语言表达。而教师也只关注到该课题表层的形式,未能领悟其中隐含的理念,导致整堂课的教学徒有其表,事倍功半。另外,部分教师死扣课本,亦步亦趋,教条主义,不敢创新。然而,英语教学是以课程标准为纲,而教材只是根据课程标准衍生出来的,是学科知识的载体。因此,教師应创造性地解析、整合、改造教材,从依赖教材转型升级至利用教材,引导学生互动操作、合作探究,使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
三、课程高效,运用情景
笔者对以上案例进行反思,并对Project模块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在综合复习时,教师可围绕多个情境预设一个中心话题,不要生搬硬套,更不要凭空臆造,做到各模块间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系统关联、持续发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前四个单元的目标语中提炼总结,自由发挥,使之横向、纵向交织成严密的思维网,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地运用于相应的情境之中,彰显语言的交际意义。对于Project中的制作环节,教师可采用课外活动的助推模式在课前布置,让学生在家完成后带到班级展示,课堂上只进行最后的拼装程序,以免这一冗长的环节耗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总之,研究课题要做好规划,要想使显性与隐性目标同时实现,教师示范后应引领学生借鉴、参加、操作、应用,分享活动成果,并利用综合复习激发学生原有英语词汇的表达欲,灵活地应用于拓展活动中,促使学生想说英语、能说英语、愿说英语、敢说英语。
(责编 容 耘)
推荐访问: 英语 浅析 课题研究 步骤 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