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传染病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思考
摘要: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家畜传染病学”的教学活动,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的观点,打破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活动要和畜牧兽医生产一线紧密结合。把学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作为培养学生应用性技能的重要阶段。因此要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严格学生毕业实习的指导和考核监督,利用校外的人力、智力资源,为学生开办专题讲座等,形成“家畜传染病学”教学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及其能力的教学特点。
关键词:家畜传染病学;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陈钟鸣(1954-),男,河南洛阳人,金陵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张志成(1978-),男,安微潜山人,金陵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0038)
基金项目:本文系金陵科技学院教育教改研究课题(JY09301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5-0154-02
新建本科院校是指1997年后我国高校规模扩张后新成立或发展起来的一类高校,目前全国约有270所左右。目前该类院校多处于快速发展期,建校之初的教育基础薄弱、师资队伍、实验室条件相对较差等状况得到很大改善。这类高校多数以招生本二批次学生为主,这也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而诞生的一类高校。金陵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培养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如何在课程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实用型高层次人才,本文就此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认清“家畜传染病学”课程的性质,坚持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方向
“家畜传染病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介绍和研究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主要发病特征及诊断和防制方法,其中诊断是关键,防制是目的。其中诊断和防制这两个节点的实践性、应用性特点非常明显。我校是一所刚刚升本不久的本科院校。按照教育部专家的解读,新建本科院校是指1992年以后成立或升格的学校。这类学校的共同特点是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师资队伍、实验室条件尤其科研和学术基础与老本科院校相比尚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该类学校、尤其是我校主要以教学为主,多数学校尚未有研究生招生资格,作为培养本科生为主的理工科院校,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我校教育的主线。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
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打破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传统的以知识教育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应用实践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教师的组织引导,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将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如在家畜传染病教学中,对许多动物病症的认知需要在生产实践中观察、比较、分析,我们就将学生集中到生产现场作深入的了解和分析。这样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室中探讨,农牧场生产一线的认证、比较,从活的动物病例中间疏理传染病课堂教学中的脉络,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教材中的内容,总结体会出一套动物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治规律来。这样将课程的部分内容贯穿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再带着问题去学,最后完成所设计的实践,从而使学生较好的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的着眼点不仅在于解决书本中或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而在于取得实践性的成果,了解和体会理论和实践的不同并完成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同时又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有些教学内容受教学时数所限,以及内容的时空特点,在课堂上难以完全实现教学效果,必须将这些教学内容延伸到生产实践场所中去。比如大型牧场的消毒、隔离操作,综合防控措施的实施,如疫苗的接种计划、抗体水平的抽查与测定在现场教学的效果要远胜于课堂理论教学。
对于一些带有研究性、探索性或综合性的理论和技术,则尽量安排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或科技推广项目,使其从中加深理解并牢固掌握所学的内容。比如鸡群不同时期血清抗体的变化要在鸡场实践中观察和测定;病原分离的一些基础工作也需要在实践中进行,一些基因片段的分析和克隆,除要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外,还要根据在实践中的变化进行周密思考,不断调整方案和手段,最终完成实验的目的。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融知识的学习于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较好地解决了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问题,使专业培养尽可能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三、把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作为培养学生应用性技能的重要阶段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并总结前三年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家畜传染病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包括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组成的预防兽医学,占据了学生毕业论文题目与内容的“半壁江山”。根据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指导思想,要求学生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80%以上为实验性项目和综合性项目,其中60%的题目要来自于生产实践,即题目必须在生产实践中或结合生产实践来完成,所以与家畜传染病学相关的论文题目也大部分需要和生产实践结合才可完成。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了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我校和近四十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教学科研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做为长期的人才培养合作基地。教学基地多为各类养殖场、兽医诊疗单位、兽药饲料生产或营销单位、动物疫病防治所(站)、动物免疫与兽医公共卫生服务单位等。这些基地可有效地保证学生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科技下乡和科技服务活动,还可供青年教师生产实践锻炼,开展一些科研项目,有些实践基地也作为接收毕业生的就业基地。这样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根据学生所选毕业论文题目不同,将学生分成3-5人一组,分别到不同的企业或不同的工作岗位去,开展实验,收集数据,为毕业论文准备素材。在实习中间,师生也会帮助企业进行一些技术方面的指导,学校也会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同学做一些技术讲座,辅导一些技术操作,实现了学校和企业间的互帮互助,为互利共赢打下良好的基础。
严格学生毕业实习的指导和考核监控。
为了充分利用教学实习基地的技术和人才资源,确定学生的指导教师由生产单位和学校双方共同产生,学校要求企业委派责任心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学校也派一名指导教师协助指导,并协同组织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论文工作,两名指导教师根据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结合生产企业不同阶段的生产情况,协调学生的实习工作。学生在实习基地期间的日常管理由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在基地期间的工作表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情况由基地指导教师及时反馈给学校,以便学校来综合评估学生的实习效果。
对学生的实习成绩和毕业论文的评定,邀请企业的同志共同参与。在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中,不仅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毕业论文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思想作风、个人素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务实态度和合作精神等进行综合评价。企业对表现突出的同学可要求其留下来工作。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则获得了包括成绩在内的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有利于修正人才培养方案和实习实践措施。
四、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由于我校是一所升本不久的新建院校,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和老院校相比具有相当大的差距。为了给学生提供较好的教育资源,我们就利用附近老牌大学的教师资源,还利用省农科院、省畜牧兽医站、省市的家禽研究所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或行业的专家,定期来校为学生做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不仅讲包括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内容,还向学生介绍他们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案例、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措施。请来的高校的老师则更多地向学生介绍这门课程、这个专业当前研究的一些热点或最新进展,把国外已经使用国内尚未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概念推荐给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本课程、本专业的最新进展,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在课程及专业教学中把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关键位置
作为本二批次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即顺利“就业”,因此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就成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能力是一个人运用知识发挥智力、借助技能完成一项实践活动的综合体现。在家畜传染病的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让学生掌握疾病诊断的能力,包括病原学诊断、流行病学诊断、实验室诊断。对比较新的或比较复杂的诊断技术包括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也要让学生有所了解和掌握,以适应学生将来毕业后工作的需要。人的能力结构决定着人才潜在的创造性,强调以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潜在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过程中,专业能力的培养是基础,如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一定的专业研究能力等。对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院校来说,应着重强化以下几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就业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六、应突出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教学特色
大学教育的四年,是学生自身能力逐步形成和提高的阶段。按照以专业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在实施家畜传染病课程教学时,根据毕业生将来的不同发展方向,确定了不同的侧重点。对有能力考研的部分同学,则着重于微生物与免疫学,生理生化学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加强外语学习,夯实基础。对大部分将来以就业为发展方向的同学,则着重以当前畜牧业需要的应用技术与知识的指导与培训为主,如畜牧场或企业的管理能力,出现重大疫病时的处理与应变能力,企业的经济核算与经济管理能力等。力争体现既应重视部分学生继续深造所需求的专业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又要重视将来直接就业的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在家畜传染病及其他专业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始终重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并重的培养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形式,如:一是强化课内实践教学,加大课堂训练和实验教学的力度,推进家畜传染病学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二是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增加学生接触生产实践进行深入锻炼的机会;三是将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过程,训练其岗位工作能力和应变协调能力;四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创新活动和竞赛活动,从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几年的实践,获得了比较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张泰城,昌庆钟.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08,(22).
[2]朱汉清,李倩.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能力培养路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08,(22).
[3]曾小彬.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续)[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3):1-3.
[4]顾永安.关于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
(3):79-83.
[5]刘耘,王向红.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培育[J].中国高等教育,
2009,(7):48-49.
[6]叶山岭.对构建普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
教育,2010,(8).
[7]林海平,张立钦,张昕,等.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改革[J].微生物学通报,2009,(12):1912-1915.
[8]周燕,高印寒,金魏,等.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5):5-7.
(责任编辑:刘丽娜)
推荐访问: 家畜 培养学生 病学 传染 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