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2022-03-13 08:23:20 |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效果及运用价值。方法 43例消化道出血患者, 对其进行血管造影诊断, 并根据诊断结果选择针对不同出血部位的介入治疗。对上述患者出血部位、诊断后治疗方法、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3例患者经血管造影诊断后, 进行动脉栓塞治疗34例(79.07%), 进行注射加压素治疗9例(20.93%);止血成功38例, 无效5例, 止血成功率为88.37%;经治疗, 43例患者均未出现肠管坏死或穿孔、肝功能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34例动脉栓塞患者中1例出现弹簧圈异位, 发生率为2.33%。结论 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诊治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诊断;介入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8.061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腹症疾病类型之一, 该病发病突然、出血量大、出血部位及原因难以判断, 具有较高病死率, 因此及时有效找出出血原因及部位是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临床用于诊断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检查方法较多[1], 但均存在一定程度局限性, 诊断效果不佳。本研究旨在进一步分析探讨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诊疗中的临床效果及运用价值, 特选取本院收治的43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43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25例、女18例, 年龄25~73岁, 平均年龄(49.68±7.87)岁。

1. 2 方法 ①对患者进行升压与扩容处理, 根据初期临床症状判断患者可能出血部位, 并对该部位进行血管造影诊断;②出血部位明确后, 根据患者出血量等具体情况选择动脉内灌注加压素或栓塞治疗;③对阳性发现者行动脉栓塞治疗, 栓塞时采用明胶海绵或弹簧圈;④对血管较细患者采用同轴导管技术选择性插入微导管进行栓塞;⑤针对不适合栓塞治疗或下消化道大量出血患者采用动脉内注射加压素治疗:经患者血管缓慢注射加压素, 注射速度为0.2 U/min, 注射20 min后进行血管造影复查, 检测结果显示出血明显减少或停止, 加压素剂量减半再进行60 min灌注, 病情稳定, 经血管造影复查无出血现象, 改为静脉滴注加压素, 持续24 h。

1. 3 出血程度评价标准及观察指标 ①根据患者出血程度评价止血效果, 出血速度为0.5 ml/min时可在血管造影中显现, 并以此为评价标准[2]:出血速度<0.5 ml/min评定为止血成功, 反之则为失败。②对所有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2 结果

2. 1 43例患者血管造影诊断结果及治疗效果 43例患者经血管造影诊断后, 病因为十二指肠溃疡17例, 诊断出血部位为十二指肠, 出血血管为胃十二指肠动脉, 其中行动脉溶栓14例、灌注加压素3例;病因为直肠癌5例, 诊断出血部位为直肠, 出血血管为髂内动脉, 行动脉溶栓4例、灌注加压素1例;病因为胆挫伤5例, 出血部位为胆管, 出血血管为胆动脉分支, 行动脉溶栓3例、灌注加压素2例;病因为胰十二指肠切除4例, 出血部位为胰十二指肠, 出血血管为胰十二指肠动脉, 行动脉溶栓3例、灌注加压素1例;病因为肝硬化7例, 出血部位为食管或胃底, 出血血管为胃冠状静脉, 行动脉溶栓5例、灌注加压素2例;病因为中毒3例, 出血部位为食管或胃腔, 出血血管为胃冠状静脉, 3例患者全部行动脉栓塞;病因为肝癌并胆管破裂2例, 出血部位为胆管, 出血血管为肝动脉分支, 2例患者均行动脉栓塞治疗。上述43例患者进行动脉栓塞治疗34例(79.07%), 进行注射加压素治疗9例(20.93%);止血成功38例, 无效5例, 止血成功率为88.37%(38/43)。

2. 2 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经治疗, 43例患者均未出现肠管坏死或穿孔、肝功能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34例动脉栓塞患者中1例出现弹簧圈异位, 发生率为2.33%(1/43)。

3 讨论

消化道出血主要是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或黏膜糜烂、肠道憩室炎等引起的疾病类型, 发病部位主要集中于胃部、食管、十二指肠、直肠、结肠与小肠, 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呕血、便血。若未对患者出血部位做出有效诊断, 仍采取传统保守治疗措施, 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常导致病情发生进展, 对预后造成不利影响。

近年来,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与进步, 血管造影在心脏大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外周血管疾病及肿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不明部位消化道出血中, 血管造影诊断技术可帮助主治医师快速准确找出出血部位, 明确诊断后, 进行有针对性的介入治疗, 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及患者生存质量。在宋权等[3]研究中, 39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有效率为89.7%, 取得显著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 43例患者经血管造影诊断后, 进行动脉栓塞治疗34例(79.07%), 进行注射加压素治疗9例(20.93%);止血成功38例, 无效5例, 止血成功率为88.37%。再次佐证了血管造影诊断结合介入治疗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在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中, 介入治疗具有止血方便、创伤小等显著特点, 是快速安全的治疗方案, 经血管造影诊断有针对性的选择动脉灌注加压素或动脉栓塞治疗, 可有效提高止血效果, 且安全性高, 在43例患者中, 出现1例弹簧圈异位动脉栓塞患者, 经紧急处理后, 止血成功。

综上所述, 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诊治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张文雷, 张佳欠, 王鑫森, 等. 疑难消化道出血39例的介入诊疗.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22):6486-6487.

[2]孙富文.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介入诊断与治疗.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 36(2):143-144.

[3]宋权, 王朝华, 谢晓东, 等. 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中国医药科学, 2015, 5(7):175-177.

[收稿日期:2016-05-25]

推荐访问: 造影 消化道 血管 血中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