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部肿瘤57例临床治疗分析
摘 要 目的:讨论腭部肿瘤的诊断、手术治疗和组织修复。方法:对收治的57例腭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腭部良性肿瘤占59.6%(34/57),恶性肿瘤占40.4%(23/57);腺源性肿瘤占89.5%(51/57);发病部位中硬软腭交界及软腭部占63.2%(36/57),硬腭部占36.8%(21/57)。结论:带蒂颊脂垫移位即刻修复腭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是安全简便的方法。
关键词 腭部肿瘤 组织修复 带蒂颊脂垫移位
腭部肿瘤因其位置表浅,临床上易于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但病理类型及发病部位的不同,也需采用不同术式和组织缺损修复方法。本文就我科近10年的57例腭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院2001~2010年57例患者,男32例,女25例;年龄17~76岁,平均46.3岁。其中多形性腺瘤29例,乳头状瘤3例,肌上皮瘤2例,黏液表皮样癌9例,腺样囊性癌7例,肌上皮癌4例,鳞状细胞癌3例。肿瘤部位:硬腭部21例,硬软腭部22例,软腭部14例。
方法:57例均手术治疗,对于17例硬腭部的良性肿瘤距肿瘤边缘5mm全层切开黏骨膜,由骨膜下完整剥离肿瘤后对遗留的组织缺损以碘仿纱条填塞包扎。硬软腭交界及软腭部的良性肿瘤完整切除后,8例面积小的缺损于侧方行松弛切口后可直接缝合;9例大的组织缺损用带蒂颊脂垫移位修复。腭部的恶性肿瘤在扩大切除后形成的缺损10例用带蒂颊脂垫移位修复,13例采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
结 果
17例带蒂颊脂垫移位修复患者中除1例出现局部感染坏死外均一期愈合。13例采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患者有2例因血管危象修复失败,后采用腭部赝复体修复,其余11例均一期愈合,后期语言及进食功能良好。7例腺样囊性癌中5例进行了术后放疗,另2例拒绝放疗。
57例患者随访1~9年。1例多形性腺瘤患者术后15个月复发,再次手术后未见复发;1例鳞状细胞癌术后8个月局部复发,局部放疗姑息治疗,11个月后死亡;1例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后死于远处转移;其余未见复发或转移。
讨 论
本组中腭部良性肿瘤占59.6%(34/57),恶性肿瘤占40.4%(23/57);腺源性肿瘤占89.5%(51/57);发病部位中硬软腭交界及软腭部占63.2%(36/57),硬腭部占36.8%(21/57)。此与俞光岩等[1]的报道相似,这是由于硬腭部的黏膜下层无腺体或少量腺体,而硬软腭交界及软腭部有丰富的腭腺,与其解剖结构相符合。
腭部肿瘤位置表浅易于早期发现,如能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则预后较好。术前对肿瘤病理类型的判断,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和预后判断至关重要,孔凡芝等[2]主张原则上不做活检以防肿瘤扩散,强调重视术中快速冷冻切片在腭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作者认为如肿瘤生长迅速,伴有疼痛、溃疡及骨质破坏则应警惕恶性肿瘤。因此术前常规行CT检查以了解有无骨质侵蚀性破坏是有必要的。
腭部肿瘤的切除并不困难,主要是肿瘤切除后的组织缺损如不及时修复,会影响患者咀嚼、吞咽、发音及言语功能。有学者主张[3,4]口腔癌术后缺损立即修复可以减轻患者对手术后功能障碍和畸形的恐惧心理,提高治愈率、生存率和生存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术后尽早地参加正常的社会生活,具有现实意义。本组病例根据组织缺损大小、部位。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进行修复,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者的体会是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的手术创伤大,对术者的技术要求高,术后的观察和护理任务重。而带蒂颊脂垫移位修复则手术简便,因颊脂垫解剖位置恒定,切除腭部肿瘤后,可在同一切口区域分离出颊脂垫,立即进行修复缺损,术后无需断蒂,不会造成面部畸形[5]。且术后护理容易,也可尽早接受术后放疗,提高了远期疗效,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俞光岩,高岩,孙勇刚.口腔颌面部肿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9-255.
2 孔凡芝,董立新,王玉玲.腭部肿瘤的诊治——附78例临床病理分析[J].肿瘤防治杂志,2003,10(1):94-95.
3 姜晓钟,赵云富,陈必胜,等.前臂游离皮瓣行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术110例[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20(1):73-75.
4 李芳凝,路彤彤.前臂游离皮瓣转移修复软腭部肿瘤术后缺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7,23(5):306-308.
5 谭伟兵,陈林林,谭伟昌,等.带蒂颊脂垫在修复腭部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2,42(6):156-157.
推荐访问: 肿瘤 临床 治疗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