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五凤齐鸣
总结,编著了《东阳木雕技艺》一书。1986年任东阳木雕技校校长后,培养了一大批木雕专业人才,其中有多名弟子已被评为省级大师。近年来,他又对东阳木雕不断创新,提高艺术水平,先后创作了“华夏雄风”“四季歌”“唐伯虎真迹”“五洲风云”,其中“八十七神仙卷”获得西湖博览会特等奖。为中央党校贵宾厅创作了大型屏风“校园风光”,为淮北市博物馆制作大型木雕装饰“运河风情”,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接待厅创作大型壁挂“春色满园”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新作。
记者:传统木雕多以塑像、家庭装饰为主,这次通过李宝琦的个人收藏展,我们看到您将很多名画因素植入您从事的东阳木雕当中,那是什么样的一种机缘巧合促使您做了这样的创举呢?
冯文土:东阳木雕旧时多以民间传院和历史题材为依据创作作品,题材相对单调。后来在与故宫专家的交流中,我有了将历史名画用到东阳木雕的想法。这一想法转告故宫专家后,专家们明确表示支持。认为我们东阳木雕的形式与故宫极具历史价值的名画题材二者结合,会大火提高一种新兴艺术品的艺术含量和收藏价值。从此我开始着手在刀法上、技法上加以完善。将微观的画用木雕表现是很不容易的,其中很多技法需要转变,需要作者一定的功力。同时故宫的专家也为我提供了帮助,很多从未展览的故宫藏画供我近距离参照,经过反复尝试、努力,最终促成这样一桩艺术联姻,将历史名画用不腐烂的东阳木雕展现出来。作品一经推出,全国木雕界很多人都向我表示祝贺,很多收藏家也想出高价收藏。
记者:今日的东阳木雕现状是怎样的?
冯文土:现在的东阳木雕繁荣程度很高,家居、宗教等多有应用,有时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东阳木雕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也与我们一直走创新的路有关,是在与时代结合的创新下发展到今天的。另外,现在东阳木雕的市场也好,过去是以国内为辅,国外为主。因为过去一个人月工资才几十元,也没有钱去买精美的东阳木雕。现在是以国外为辅,国内为主。比如李宝琦这样的精品收藏家,能花大精力和财力收珍贵的黄花梨料,再运到我们这里,请我们加工,这种现象过去比较少,现在也逐渐有了。还有就是现在政策也好,过去一些特殊时期因为政治因素,我们只能雕工农兵形象,不敢做所谓的“封资修”的东西。现在我们可以放开手脚,更多题材我们都可以尝试。但问题也存在,作为东阳木雕技艺的国家非物质文化继承人,我也有困惑,有时常觉得是“后继无人”。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父母都希望子女能上大学。在他们心中认为学这样的木雕本身就是低人一等的,很不愿意送孩子来学木雕。而现在的年轻人做学徒时又不大能吃苦,难坚持下来。现在很多人都对我说:“我是您的‘粉丝’,想跟您学东阳木雕。”但每次我都要告诉他们,学东阳木雕光做学徒就要三年,再当伴作又要三年,而真正想自己动手作木雕则要八九年。即使这么久,还是要有天分的,没天分一辈子也“上不去”,所以学东阳木雕是很苦的。告诉他们后,很多人就不愿意学了。
记者:那当年您做学徒学木雕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您能谈谈当年您与师傅问的事情吗?
冯文土:我们当年做学徒,师傅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为了让我们专心学艺,甚至不允许我们谈恋爱。但那样的严格确实对我们帮助很大,在师傅那里除了学到创作思路、技巧,师傅也教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他经常说“活到老,学到老;看得到的要学,看不到的也要学”,对我影响十分大。而且师傅还很善于留心观察,有一次,他看到一只漂亮的小鸟,为了观察小鸟的一举一动,他就追着小鸟到处跑,小鸟飞到哪里他就追到哪里,有点像齐白石爬在地上,看着虾,学画虾。
冯晓峰艺术简历:
冯晓峰,1968年出生。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师从其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文土。从1986年开始从事美术设计,先后学习包装装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和工艺美术设计及创作。1986至1988年在杭州之江高等艺专学习包装装潢设计。1993年在中国美院环境艺术系学习,随后至杭州国美设计院担任中式装潢设计师,当时参与了杭州楼外楼的装饰设计,及南京皇朝大酒店、萧山交通银行等一系列工程项目。1996年在中天集团装潢奢司担任设计总监,先后设计装修了许多重大工程。历任东阳木雕研究所所长、冯文土艺术创作室主任等职。所设计创作的作品“野风赞”在2008年获得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
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春夏秋冬”获中国第三届木雕竹编优秀作品博览会金奖,“雄风”获2009年首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兰亭雅集图”获2010年第二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记者:作为东阳木雕的年轻传承人,您有一定的代表性,请您谈谈对东阳木雕的认识与体会。
冯晓峰:我在美院学的是室内设计,跟西方的文化接触的自然多一些。所以我也在思索如何将室内设计与东阳木雕结合,所以我主要做的就是东阳木雕在装潢与室内设计上的应用。我们年纪轻的要从工艺上超过老一辈的可以说非常困难,他们的技艺也都很高,但是我们可以在别的方面作出突破。
记者:如果将东阳木雕应用到室内设计上,也许很多人会说这样的作品会影响到东阳木雕自身的艺术性,您怎么看?
冯晓峰:这点是不会的。东阳木雕艺术在装修装潢、家居摆设上都是可以应用的。很多人现在装修好房子都会想到放置一些工艺品,这样的背景下将东阳木雕融入家居只会增加东阳木雕的领域,提高东阳木雕的宽度。让艺术性与家居性合二为一,是对东阳木雕影响的增强。
记者:从事这样的创新遇见了哪些困难?
冯晓峰: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我国各地对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的认知度不同。有的地区和城市的人们会偏爱古色古香的设计,有的则偏爱现代结构。如何在设计方案中,既要满足客户的要求,又要体现出设计师的理念,有时候往往是左右为难,真的是一件很苦脑的事。这几年来,我一直在探索用电脑设计的方法搞木雕设计,用现代化的高新技术,加快东阳木雕的发展。回到家乡,跟父亲一起来搞东阳木雕,就是想寻找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点,想要在设计观念、制作工艺等多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为发展东阳木雕出力。
面壁九年一苇渡江的木雕“达摩善”与林学善
林学善艺术简历:
林学善,1945年11月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州市特级工艺美术名艺人。1966年毕业于福州市工艺美术学校雕刻专业,师从著名雕刻师阮宝光。现为福州市雕刻工艺品总厂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工艺美术艺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多次应邀赴日本国东京、大坂、名古屋,美国洛杉矶、旧金山,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举办个人艺术展。并固擅刻“达摩”在国内外享有“达摩善”之美称,广受赞誉。作品被国内收藏家及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香港、澳门及台湾等地的收藏家收藏。所作荔枝木雕“蒲团达摩”有“木中田黄”之价。作品融自然美与艺术美为一体,熔传统雕刻技法与现代绘画手法于一炉,大胆运用中国画的虚实相生原理及书、画、印的画面构图。重点刻画人物表情,形神兼备。妙在传神,回味无穷,深具艺术的神韵妙趣。1999年,“蒲团达摩”“创业艰难百战多”“蓑笠翁”“达摩”“圆”木雕作品分别荣获第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银奖、铜奖(国家级)。2000年,“沧桑”“松高洁”“母爱”“钟馗”作品分别荣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银奖、铜奖(国家级)。2001年,荔枝木雕“达摩渡江”荣获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国家级)。2010年3月,木雕“思乡曲”“禅”两件作品入选上海世博会展,其中“禅”荣获金奖。
记者:您所创作的达摩题材被称作“木中田黄”,也是当代术雕艺术品的代表,您是如何让作品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林学善:现在出现了很多很浮躁的东西,有些人学习一年、两年、三年,就想当大师了,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我当时接触木雕是在孩提时代,那时我的家乡福建一代术雕文化气氛很浓,后来我又相继去了学院和研究所进行系统的木雕学习和创作,最后还去过中央美院雕塑系进修。今天很多人都说,木雕艺人的作品很匠气,其实匠气就是说你缺少文化。因为多数老艺人文化有限,所以跟老艺人学的年轻艺人们自己的作品也会有局限。尤其是在创作的突破上会有局限,缺乏创新,老艺人做什么题材他们就跟着做那些题材,有的一辈子都不改变。而我受了学院教育后,再看家乡很多寺庙内的达摩塑像,就马上有了艺术共鸣,就开始创作达摩题材了。所以文化修养对木雕创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有些人往往忽略了文化修养,在过去还可以,在今天是不行的。
记者:您觉得从事木雕或从事其他艺术,艺术者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的品质?
林学善:执著!到现在,我对木雕的执著都没有改变,我的创作理念就是走精品化道路。同样的木雕产品,别人做十件,我只能做一件,而且一件作品至少要做几个月。精工必然出自细活。好的作品不怕没有价值。现住我收了很多弟子,我的女儿和女婿也在日本从事木雕。我就告诉他们必须认真对待作品。我也要继续进取,追求艺术的更高境界。
责编 水清
推荐访问: 齐鸣 传承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