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循证护理用于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摘要】 目的:总结剖宫产患者术后实施循证护理内容的意义与价值。方法:筛选出2014年1月-2016年3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剖宫产术的11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循证护理组有患者60例,组内实施循证护理内容;一般干预组有患者59例,组内实施常规干预内容,观察两组入选对象术后疼痛程度,并对其不良症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循证护理组入选对象中,有3例(5.00%)患者术后出现不良症状,一般干预组有14例(23.73%);同时循证护理组入选对象疼痛指标优于一般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实施剖宫产术的产妇,为提升其术后预后质量,需在术后护理工作中落实循证护理,以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控制不良症状出现。
【关键词】 常规干预; 剖宫产; 循证护理; 不良症状; 疼痛指标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1.0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1-0100-02
笔者所在医院已成功引进“循证护理”方案,不仅被落实至各个科室中,而且在剖宫产患者中发挥重要价值,能够改善患者手术指征,提升其术后预后质量。为总结剖宫产患者术后实施循证护理内容的意义与价值,对119例2014年1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剖宫产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后施行两种干预措施,并对患者预后、疼痛指标等进行评定,期待提升患者疗效,促进其康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出2014年1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剖宫产术的11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循证护理组患者60例,年龄23.1~42.2岁,平均(30.2±4.9)岁;产次:经产妇20例、初产妇40例。一般干预组患者59例,年龄23.0~42.7岁,平均(30.5±4.6)岁;产次:经产妇18例、初产妇41例。两组入选对象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一般干预组 组内实施常规干预内容,即指导患者正确喂养方式,予以健康指导,并定期擦拭会阴部,为患者更换床单等。
1.2.2 循证护理组
1.2.2.1 组建专业循证小组 (1)组建专业循证小组,并寻找、分析循证问题。组建循证小组后,明确组内成员工作职责,并共同寻找、分析科室内各种问题,涉及疼痛问题、心理问题及饮食问题等。(2)组长带领成员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并对文献信息的实用性、实时性及真实性进行评定[1]。(3)从文献资料中探寻循证问题的处理方案,收集大量实证信息,通过深入分析,再研究处理对策。(4)结合本次研究入选对象的临床信息与诉求,制定出适合患者,且能有效解决疼痛问题、心理问题以及饮食问题的循证护理计划;(5)落实循证护理内容。
1.2.2.2 疼痛干预 (1)产妇接受剖宫产后,通常会出现疼痛感,部分产妇沿袭传统思想,认为自己必须克服疼痛感,往往不会向医师、家属表述自身情况,影响其预后。因此,实施剖宫产后,护理人员要鼓励产妇表述自身感受,改变传统观点,及时反馈自身主观疼痛情绪,便于医护人员评估其疼痛指标,并采取正确方式消除疼痛感。(2)为缓解产妇紧张心理和疼痛感,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取正确体位及姿势,以减轻其腹部肌肉组织的紧张感,嘱咐产妇咳嗽时,需用双手对其切口位置进行轻压,避免牵拉切口,引起疼痛感。(3)嘱咐患者进行早期运动,促进患者排尿以及排气,促进其子宫组织收缩,有助于降低切口张力。
1.2.2.3 饮食干预 产妇受禁饮及禁食等因素的影响,其精神状态较差,以至于影响恢复速度,甚至引起低血糖现象,无法满足母乳喂养,因此需要加以饮食干预:(1)對产妇及其家属展开健康指导工作,向其宣教剖宫产仅为分娩方式,而非疾病治疗手段,以缓解其紧张感。(2)向产妇及其家属宣教进食的重要性,以促进母乳分泌,提升母乳质量[2]。(3)向产妇宣教早期吸吮的必要性,改变传统禁饮与禁食理念,嘱咐患者术后6 h饮水,但需严格控制饮水量。(4)产妇进食后,需观察其身体反应,并合理搭配食品中的营养结构,确保营养供给的充足性,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
1.3 观察指标
选择VAS法对剖宫产患者术后疼痛指标进行评定,细分为四个等级:(1)疼痛剧烈,计7~10分,患者疼痛感十分强烈,已经对其正常休息、正常睡眠产生影响;(2)中度疼痛,计4~6分,有明显的疼痛感,尽管对患者正常睡眠产生影响,但处于能忍受的状态;(3)轻微疼痛:计1~3分,疼痛感十分微弱,患者耐受性强;(4)无疼痛:计0分,未出现疼痛感[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比较
循证护理组有3例(5.00%)患者术后出现不良症状,一般干预组有14例(23.73%)患者术后出现不良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入选对象疼痛指标比较
循证护理组入选对象疼痛指标优于一般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上将循证护理称作“EBN”,属于新型护理模式,来源于循证医学,其操作程序涉及五个流程:(1)寻找、分析循证问题;(2)查找相关文献资料;(3)从文献资料中探寻循证问题处理方案;(4)结合研究入选对象的诉求与临床表现,制定循证护理计划;(5)落实循证护理内容等[4]。上述五个流程环环相扣,通过对产妇术后临床指征进行分析与评定,分析其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再加以个性化指导与干预,落实疼痛护理及饮食护理等措施,从而提升产妇术后舒适度,促进母乳分泌,有助于提升新生儿喂养质量,促进其健康发育[5]。本研究实施两种干预内容后,循证护理组入选对象中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为5.00%(3/60),一般干预组为23.73%(14/59);且循证护理组入选对象疼痛指标优于一般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实施剖宫产术的产妇,为提升其术后预后质量,需在术后护理工作中落实循证护理内容,有助于改善患者疼痛程度以及控制不良症状出现,在妇产科内有持续应用与推广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林华娟,王秀芬,周日红,等.循证护理模式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9):1194-1196.
[2]陈玲,刘彩云,王兰芳,等.循征护理在胎膜早破护理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1):154.
[3]张燕妮,张俊茹,张海燕,等.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80.
[4]黄秀芹,张继军,肖水,等.产科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角色转换的促进作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6(6):810-812.
[5]李碧娴,蒋曼,吴妙君.一体化护理在改善剖宫产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及角色转换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5(8):2155-2157.
(收稿日期:2016-07-03)
推荐访问: 护理 术后 临床 探讨 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