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2022-03-14 08:25:24 | 浏览次数:

摘 要:基于协同理论,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差异性与同一性,将两者进行整合,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重点分析两者整合的有效途径,通过发挥系统各要素的功能,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良性互动,优势互补。

关键词:协同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7-0248-02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多重冲击,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时代特征,不可避免地涌现出价值取向模糊、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甚至出现许多严重的危害自身与社会安全的情况。这些问题,不仅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还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解决[1]。协同理论重视形成1+1>2 的整体合力,在协同理论指导下,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发挥整体功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探索新途径。

一、协同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原因分析

协同理论(Synergetic),又称协和学或协同学,是西德斯图加特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赫尔曼·哈肯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是指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合作或同步的联合作用及集体行为,结果是产生宏观尺度上的结构和功能”[2]。主要是研究不同事物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理的新兴学科。协同就是要在各子系统之间构建起协调一致的目标追求,以利于各子系统的优化组合和协同效果达到最优,从而实现系统的共同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两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学科特点,两者之间存在着差异性,但在教育目标、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上又有同一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差异性与同一性,决定了两者可以互为补充,进而成为整合的必要;两者结构要素具有的同一性,为两门学科协调、同步、合作、相互渗透的关系奠定了基础,也为协同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整合的协同教育就是基于协同理论下,学生个体、学校、社会三大载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有机协调的教育体系。在这种体系的作用下,生成教育合力,产生最大教育效益[3]。

1.差异性成为整合必然

两者理论指导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4];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属于心理科学的范畴,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除了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还需坚守科学性原则,坚持价值中立的立场[5]。

两者内容侧重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联系当前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政治观念、价值取向等思想方面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传授自我认知、人际关系、环境适应等有关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环境关系的知识。

两者解决问题的层面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旨在解决有关思想观念、道德品行的问题,使学生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困惑和冲突,塑造完美人格。

两者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公开、集体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活动主体是一个集体;心理健康教育则更多针对有心理困惑或障碍的个人开展辅导,注重保护个人的隐私。

2.同一性提供整合可能

两者根本目的同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为了把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终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还要能够妥善协调自身与各方面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上的独立完善的人格。而这些要求涉及学生心理结构中非智力因素的各个方面,就需要社会各个系统的协调一致,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具有现实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是保障,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促使大学生达到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教育目标。

两者内容相互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合理扩展和延伸,为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健康的心理基础和新的工作方法。解决心理矛盾、战胜心理疾病、纠正心理偏差,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反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又会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养的学生,更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和环境协调能力,从而能以积极的态度自觉调适心理、培养健全人格。

两者实施途径协调一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都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结合多样化的途径加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要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资助紧密结合体系,采用个别咨询、团体辅导、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

二、协同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途径

协同理论强调系统的两个方面:一是自组织性,二是协同效应,所以要想有效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个系统,必须在分别组织好两个独立系统的基础上,将两者进行整合,互为补充为一个系统,形成一个整体,实现系统优化。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整合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多个要素,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6]。笔者根据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特点,运用协同理论,探索各要素整合途径。

1.师资整合

鉴于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严重缺乏的现状,而且思想政治教育也缺少专门的教师。因此,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二者的师资力量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担负起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子系统的教职工的培训,教授心理健康教育及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师应成为优秀心理素质的榜样,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反之,心理健康教育子系统的教职工也应具备相应的政治素质和理论储备。两个子系统的教职工可定期参加学科研讨会、师生交流会等活动,彼此交流讨论,丰富工作经验和心得,打造政治素养与心理素养皆备的“复合型”教职工,从而在育人过程中实现互助与协作。

2.内容整合

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在内容上存在同一性,因此应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科学安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教学理论与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相结合,采用心理学方法对具体个案进行“思想诊断”“思想治疗”,以案例支持理论,真正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调一致。而在解决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时,也可借助思想政治理论体系中的某些世界观与方法论,如教学生用辩证的、矛盾的、全面的观点来看问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解决人际关系中产生的各类矛盾,从而更好地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无论是思想问题还是心理问题,都是人脑对客观实践的主观反应,只有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内部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实效,只有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达成目标。

3.方法整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整合,就是吸取双方的方法优势,弥补不足。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主体都是大学生,要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根据教育对象的个性特征选择教育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此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将心理咨询中的个别谈话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心与心的交流,彼此建立朋友式的信赖关系,以提高教育的认同感。还可采用个别辅导、案例分析的方法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开展思想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建立“思想政治”档案,跟踪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另外,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融入趣味讲座、小组讨论、行为训练、社会实践等形式引导大学生重视心理问题,加强心理的自我教育,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力争.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途径思考[J].江苏高教,2008(1):127-129.

[2]赫尔曼·哈肯.协同学[M].凌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7-15.

[3]周红.论基于协同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学术论坛,2011(7):210-213.

[4]姚本先,杜松涛.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J].宁波大学学报,2006(8):130-113.

[5]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 [2016-01-24]http:///s78/A12/szs_lef/moe_1407/moe_1141/

s6874/s3020/201001/t20100117_76892.html.

[6]许晓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途径的研究[J].理论界,2008(2):186-188.

推荐访问: 心理健康教育 整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