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人”与科学精神

2022-03-14 08:30:51 | 浏览次数:

[摘要]科学精神包括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精神;不屈不挠,知难不退的精神;勤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精神;静心研学,戒急戒躁的精神;淡泊名利、苦耐清贫的精神;坚持真理,为真理献身的精神;恪守学术道德,修炼完美人格的精神等。弘扬科学精神,对端正学术风气,反对学术腐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科学精神;科学人;学术道德

[作者简介]周志华,广西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广西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C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7)04-0022-05

科学精神是指在整个科学发展史中形成的、大多数科学研究工作者不倦地追求和向往的崇高精神境界及情操。它是保证科学研究目的及价值取向正确性和科学研究成果真实性、真理性的重要条件;是保持“科学”这一庄严名词圣洁性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的根本条件。今天,在社会转型期中科学研究领域受到种种不良风气污染的情况下,弘扬和实践科学精神对建设先进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人”与“科学精神”

(一)“科学人”。所谓“科学人”是指具有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和科学精神、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被社会公认的科学研究成果的人。“科学人”与自利主义的经济学家所说的“经济人”无关。自利主义经济学家认为,不管是企业家还是政府官员,不管是为企业家干活的员工还是为政府官员办事的职员,也不管是作家、科学家还是教师等等,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切人都是具有自利倾向的、努力地甚至不择手段地最大化地追逐自己利益的“经济人”。笔者认为,自利主义经济学家的这种概括是不够准确的,他们忽视了少数的科学家(或许还有少数的理想主义政治家、思想深刻的文学家等等)是能够冲破“经济人”的外壳成为超脱经济利益的“科学人”(或“政治人”、“文学人”等等)的。“经济人”有经济人的人格特征和价值观念;“政治人”有政治人的人格特征和价值观念;“文学人”有文学人的人格特征和价值观念;“科学人”有科学人的人格特征和价值观念。他们在价值取向及人生目标的定位上都是有很大区别的。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真正的“科学人”也许不是很多,但他们都是科学家群体中的精英;是科学真理的发现者;是科学革命的倡导者;是正确的科学发展方向的引领人物;是维护科学真理的勇士。这些科学家虽然也接受过不同层次、不同等级的物质奖励,并将自己的专利成果拿到科技市场上进行交换来获取一定的报酬,但这并不能证明他们就是“经济人”。因为,他们在对某一科学问题进行潜心钻研时,目的是为了获得某项真理性的成果,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而不是为了某项奖金或某笔酬金。能使这些科学家真正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是自己终于揭示了某一领域的科学真理并能造福人类,而不是自己的成果能换来一笔酬金或奖金从而增加自己的财富。

(二)科学精神

从“科学精神”这一概念的内涵看,所谓科学精神是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以下同)的人应具有的人格、理念、情操及价值观念等。具体地说,真正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必须具有独立的人格,能独立地选择自己的治学原则、科研方法,从而能独立地选择自己的科学道路和人生道路;独立地坚持自己的科学思想、科学理念和科学观点,不屈从于任何权势或任何反科学的势力。此外,真正的科学研究工作者还必须具有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捍卫真理及为真理而献身的高尚情操;在必要的时候,还敢于为真理牺牲自己的生命。最后,真正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必须具有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奋斗终生并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

(三)科学精神的具体内容

1.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真正的科学家或真正的科学研究工作者都会把“科学”当作一个最崇高的名词;把科学研究工作当作一种最高尚的事业;把自己发现的真理性成果看作比自己的生命还珍贵的东西;把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当作自己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在真正的“科学人”的心里,没有什么比科学事业和科学真理更有价值,更值得珍重;在真正的科学研究工作者眼里,没有什么职业比“科学研究”这一职业更崇高,更光荣。这就是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能支撑一个科学研究工作者在任何艰苦的环境下都能为科学真理奋斗到底。这种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是科学研究工作者探求未知、追求真理的内源力。没有这种内源力,他就不会成为终生的科学研究工作者,也就不可能获得重大的真理性成果。当然,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也会对“科学人”的科学研究活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动作用只能算是一种外源力的作用。这两种推动力的作用可比性或许不大,不能从同一角度上进行比较。对应用技术的研究来说,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外源力的作用大些。但如果没有内源力的作用做基础,外源力的作用也难以发挥。很难想像,一个对科学研究事业不感兴趣从而也看不起科学研究活动这种事业的人会在巨额奖金或巨额专利报酬的吸引下真正搞得出重大的科技发明来。对涉及重大的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基础研究来说,单靠外源力而没有内源力就希望做出重大的真理性发现就更加不容易了。伟大的科学家康德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事物能让其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一是夜晚里静寂的星空;二是内心的道德良知(这里只作意引,因为不同版本的译文有不同的表述,不便直接引用)。正是这种强烈地崇尚科学、热爱科学、求解未知及追求真理所形成的内源力使他在年青时期就能以“家庭教师”的身份创立了具有巨大的科学革命意义的“潮夕说”和“星云说”,而后又完成了《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等哲学巨著,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和批判哲学家及最有威望的辩证哲学家。

2.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精神。“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这一科学哲学的基本原理无论是对自然科学还是对社会科学、无论是对基础研究还是对应用研究都是普遍适用的。这里讲的问题既包括理论体系构建中的逻辑问题、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问题,也包括人们的社会实践与其要达到的目的之间的矛盾问题等等。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而解决问题既是科学研究的终点,又是科学研究的目的。某一具体的科学研究过程无一例外地都是以“问题”作为起点,又以解决某一问题作为终点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是依赖“问题”而产生,又依赖“问题”而存在和发展的。当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往深度不断前进并向广度不断拓展时,某些理论体系自身的逻辑问题、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问题及指导实践的理论与实践目的之间的矛盾问题等等就会不断地暴露出来。科学本身的生命力、科学发展的原动力、科学对于社会实践的指导意义及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就在这里。但在科学发展史上和科学研究活动的现实中,人们往往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要么是因为注

推荐访问: 科学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