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要全面深化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改革

2022-03-14 09:56:12 | 浏览次数:

【关键词】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4-0024-05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18年1月20日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新时代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近期和远期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意见》将教育和教师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对《意见》中有关职业教育教师部分做初步的解读。

一、全面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性

(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要求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经济发展中新生产要素替代旧生产要素、新生产方式替代旧生产方式、新动能替代旧动能。我国牢牢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会窗口”,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重大举措。为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我国积极打造升级版的职业教育,重新定位职业教育,比如将人才培养目标从以往的技能型人才升级为技术技能人才,这必将对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提出新挑战。

(二)国家现代化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教育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的行业,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应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步伐。国家的现代化包括物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其中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和关键。人的现代化首先是观念现代化,造就现代人的首要前提在于培育现代主体意识,而崇高道德理想信念的确立、理想人格的塑造、高尚道德品格的培养,是现代主体意识的核心。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三)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要求

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逐渐进入内涵建设阶段。“十一五”期间我国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十二五”进入以示范校建设为引领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时期,“十三五”进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时期。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从落实立德树人、专业结构调整与布局、提升培养水平、强化教学管理等多方面提出要求,这些要求和落实都离不开教师作用的发挥。正如《意见》指出的: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

教师队伍建设仍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來源单一,且许多职业学校是从普通中学或成人高校转型而来的,教师培养环节也跟不上,职业院校教师准入、招聘、交流、退出等机制还很不完善,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农村职业学校,在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中,有的地方甚至把从普通中学调整出来的教师调入中等职业学校,弱化了教师队伍,加之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致使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长期难以提高,这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短板。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最为重要、最为突出的环节。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立德树人要求

《意见》指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意见》对教师的价值进行了全新的诠释,赋予了教师崇高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写入2015年修订的《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职业学校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功能,也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立德树人是国家对各级各类教育提出的要求,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更为重要,更为贴切。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中80%左右的学生来自农村,其中部分学生从小教育和监管不到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育教学中难教难管。开展职业教育,首先是让其成人,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健康快乐成长;其次才是成材,让其学有所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职业兴趣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特长,挖掘学生潜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可以说,不嫌弃、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是对职业学校教师最贴切的褒奖。

教师是以心育心的职业,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个人修养既是一种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教育环境,因此,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非常重要。《意见》强调: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弘扬楷模,形成强大正能量;强化师德考评,体现奖优罚劣,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通过多措并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践行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落实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师德的要求,使教师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让教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三、完善职教教师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职教师资

《意见》指出: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高等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当前,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不仅数量少,而且出现了去师范化、压缩师范教育规模的趋势。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具有引领、服务、装备职业教育的功能,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师范教育。

当前,国家正在制定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定标准,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以确保教师培养质量。各级政府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快建设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每个省至少建立一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同时,充分利用当前国家深化产教融合的有利时机,构建起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多元协同育人机制。培养院校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探索职教师资培养的新模式、新机制,采取提前招生或二次选拔机制,选拔有志于从教的优秀学生进入师范专业学习;让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高校在校非师范专业学生选修教师教育第二专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对新入职的教师或转岗教师开展为期半年或一年的教师教育;与地方政府联合培养定向公费职业技术师范生,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西部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农村地区职教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

同时,《意见》提出提高教师培养层次,提升教师培养质量,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侧重培养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研究生层次教师。职业教育大力推动研究生层次教师的培养,国家要增加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硕士招生计划并扩大试点院校范围;鼓励高校积极开展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博士项目;要采取措施鼓励职业院校教师报考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硕士和教育博士,多措并举大幅度提高职业院校研究生层次教师的比例。

《意见》指出: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引领带动各地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自2006年实施以来,国培和省培项目对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平均培训了一次,对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根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国培项目一改以往的做法,创新了培训形式和内容。从项目的组织实施来看,采取“中央项目资金,地方组织实施”的方式,旨在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项目的特点来看,一是实施分级分类培训,满足教师专业化、个性化发展需求;二是项目类型多样化,满足不同层级、不同类型教师的多样化需求;三是加强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发达地区、优质学校的引领作用,服务国家精准扶贫。整个项目包括三大类、九个具体项目,涵盖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一类是职业院校教师示范培训,包括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优秀青年教师跟岗访学、卓越校长专题研修;一类是中高职教师素质协同提升,包括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紧缺领域教师技术技能传承创新、骨干培训专家团队建设;还有一类是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合作,包括教师到企业实践、设立兼职教师特聘岗等。

四、严格教师准入制度,深化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

《意见》指出:健全职业院校教师管理制度。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以来,各级政府更加重视教师管理制度建设。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为教师和校长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一些省份依据上述标准制定和出台了相关管理制度。比如,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中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新进专业教师一般应具有3年以上所需专业工作经历、三级以上职业资格或助理以上非教师所需系列专业技术职务;高等学校半数以上新进专业教师一般应具有3年以上所需专业工作经历、非教师所需系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二级以上职业资格(执业资格)。2013年,河南省教育厅参照国家教师专业标准,结合“双师型”的特点,出台了《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基本能力标准(试行)》。据此,2015年又出台了《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实施细则》,在规定基本教学能力的基础上,从专业技能和专业实践两个方面对“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进行认定。

《意见》指出: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资格标准,探索将行业企业从业经历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专业课教师资格的必要条件。国外许多国家规定担任职业学校教师必须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历。对此我国采取两种途径:一是如山东省要求的入职前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历;二是考虑到我国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够高和现行人事制度在教师入职前难以实施,对入职上岗前的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提出了要求。

2006年3月,天津市教委印发的《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规定:新教师在上岗前必须在指定企事业单位进行不少于三个月的专业实践训练。2012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等三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通知》中规定:新任专业课教师如无两年及以上行业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经历的,试用期内还须到相关行业企业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实践,实践考核结果作为转正定级的重要依据。2015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进一步明确: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

为了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各地积极探索多样化途径。2009年,湖南省编制办等三部门出台了《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标准(试行)》,提出了固定编和流动编的概念,教师固定编制数不得低于学校编制总数的85%;用于聘用校外有技术专长的兼职教师的流動编制数控制在学校编制总数的15% ~ 30%。此后,许多省份积极探索固定编(实名编)和流动编(非实名编)相结合的人事管理制度。《意见》指出:推动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的职业院校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支持职业院校专设流动岗位,适应产业发展和参与全球产业竞争需求,大力引进行业企业一流人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职任教。这一举措将地方政策上升为国家政策,并进一步阐述了设置流动岗位的重要性和实现途径。

五、多措并举,提高教师地位

国家对教师政治地位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012年,国务院首次制定并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18年的《意见》是党的十九大之后新一届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的第一个有关教育的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由党中央出台的专门针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这充分说明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教师工作。关于教师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倡导尊师重教,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希望,立起了标杆,指明了方向。

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地位在不断提高,2013年和2015年国家分别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彰显了教师专业地位。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部和财政部实施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5亿元,“十二五”期间投入26亿元,“十三五”期间预计投入30亿元。中央投入有效地带动了地方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師全员培训,切实提升了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旨在加快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

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自2014年开始,国家教学成果奖评审把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单独系列,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并列。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共计451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400项。自2017年开始,教育部和中组部组织评审的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将中等及以下学校教师也纳入评审范畴,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独立制定了遴选指标。2017年11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27名高等职业学校教师入选国家教学名师,二者合计约占全部入选人数的20%。中央财政为每一位入选者提供50万元特殊经费,支持教学名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教学团队,引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各省份也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培育和评选活动。此外,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加大了教师表彰力度,大力宣传教师中的“时代楷模”和“最美教师”。

关于教师的经济待遇,《意见》一方面进一步明确健全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的实际收入水平,确保教师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指出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有效体现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和“双师型”教师倾斜。各地要在确保教师工资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通过绩效工作改革,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总之,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社会各界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不断提升,逐渐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教师研究院)

推荐访问: 职教 队伍建设 新时代 师资 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