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机制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作用的探讨

2022-03-14 11:04:43 |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管理人员和教师面临中的问题,提出将激励机制引入高校管理中,只有激励他们才能将工作做好,才能调动管理人员积极性,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实现学校目标;并提出了激励机制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激励机制;需求结构;情感激励

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高校的发展,不仅需要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同时也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

一、激励机制的原理

激励理论认为, 人的工作绩效取决于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属于稳定因素,工作积极性史不稳定因素, 而工作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激励力量的大小。作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要在全面多方位的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式下, 准确地把握高校教职员工真正需求的情况下,真正了解教职员工需求结构和层次的情况下灵活的运用各种激励机制, 提高激励水平,真正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提高工作效率,做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在高校,激励机制就是教育管理者为了达到既定的工作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激发管理人员的内在潜力,使其切实感到力有所为、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自觉努力地朝着预期目标奋进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

二、高校教职工需求的基本特征

高校教师需求的高层次性, 高校教师的文化层次和精神素质都比较高,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和认知状态差异使其需求也呈现出较高的层次。借鉴需要理论对个人需要层次的划分,高校教师除了有基本的物质需要外,还有强烈的学习与发展需要、自尊与荣誉需要、创造与成就需要等高层次需要。.高校教师需求的精神主导性.

高校教师在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得以滿足的基础上,会渴望自身的付出得到社会客观公正的评价、认可与尊重,渴望能最大限度地体现自我的价值。他们有专业成长的需要,而且这种需要能成为高校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提升学术水平、改善知识结构的强大动力。总之,高校教师更需要事业上有成就、能力上有提高、学术上有建树。

三、激励机制在高校教职工中的运用方式

1. 情感激励。要关心教职员工,关心教职工的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情绪控制力和心理调节力。管理人员要想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就要在感情上营造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互相体谅、互相支持、互敬互爱的气氛,增强归属感。

2. 设计柔性的激励制度

高校要从制度上寻找激励,毕竟制度比情感更加令人信任,也更容易引导教师理性地投入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一是要构筑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制度落实体系和制度环境,只有根据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主导需要,制定出与之相匹配的、以精神激励为主导的制度创新,强化教师的角色意识和工作职责,科学合理地引导和规范教师的行为选择,才能持久而稳定地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

3. 目标激励

目标是组织对个体的一种心理引力,具有引导和激励的作用。高校各部门领导应知人善任,用其所长,努力满足人才自我发展的愿望,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同时让他们看到工作发展的前景,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

参考文献

[1]陈绍华.浅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构建《经济师》.2009

[2]徐文娜.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学术权力结构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2009

推荐访问: 激励机制 管理工作 探讨 作用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