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牛膝与川牛膝的鉴别及其临床应用的异同

2022-03-15 08:18:06 | 浏览次数:

【摘要】 怀牛膝与川牛膝在临床应用中经常存在混淆乱用的现象,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临床作用,特对此二者进行比较,以供临床用药参考。

【关键词】 怀牛膝;川牛膝;临床应用;异同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4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42-01

牛膝为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膝的干燥根[1],主产河南怀庆地区,是河南四大怀药之一,又称怀牛膝。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1],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二药科别、归经相同,性味、功能、主治相近,故许多中药方书将二药并称牛膝。考历代主要本草文献,所称牛膝多指怀牛膝,河南是其正宗产地,其栽培历史可追溯到南宋时期。川牛膝本是四川地方习用品,南宋时期作为怀牛膝的替代品人药,元明以后逐渐分化为独立品种,四川是其正宗产地,其栽培历史可追溯到明代。现代中药学,将其功效归纳为: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并认为两者功效基本相同,怀牛膝偏于补肝肾强筋骨,川牛膝偏于活血化瘀[2]。

1 性状鉴别

1.1 川牛膝 呈近圆柱形,微弯曲,向下略细或有少数分枝,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和多数横向突起的皮孔。质韧,不易折断,断面浅黄色或棕黄色,中心木部不明显,外侧可见许多浅黄色小点,排成数轮同心环。气微,味微甜。

1.2 怀牛膝 呈细长圆柱形,有的稍弯曲或淡黄色,有细纵皱纹和稀疏的根痕。质硬脆,受潮后变柔韧,易折断,断面平坦,角质样,淡黄色,中心木部明显,外围散有多数筋脉点,断面排列成2-4轮。气微,味微甜而后苦涩。

2 各家论述

《本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别录》:疗伤中少气,男肾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填骨髓,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通,血结,益精,利阴气,止发白。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云:“健腰膝,壮筋脉。”《药性论》云:“治阴痿,补肾填精,逐恶血流结,助十二经脉。”《本逢源》云:“丹溪言牛膝能引诸药下行,筋骨痛风在下者加用之,其性虽下行走筋。然滑利之品,精气不固者终非所宜,气虚下陷,大便易泻,梦泄遗精,妊娠崩漏俱禁。”《本草衍义补遗》:能引诸药下行。朱震亨:牛膝,能引诸药下行,筋骨痛风在下者,宜加用之。明.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怀庆产者,补益功多,四川产者,下行祛湿,在用者之运筹耳”清.黄宫绣《本草求真》:牛膝,出于川者,气味形质虽与续断相似,怀牛膝较之川牛膝微觉有别。牛膝出西川及怀庆府,长大肥润者良。

3 临床应用

3.1 用于瘀血阻滞的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胞衣不下及跌打损痛等。

牛膝,疏利泄降,所主皆气血壅滞之病。其性善下行,活血引血,引药达病所,善治妇产科疑难病证牛膝也常用于肝肾、冲任、胞宫等下部瘀阻之证,具有引血下行、引药直达病所、化瘀止痛等多种作用。牛膝配伍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延胡索等,可治妇女经闭、痛经属瘀血阻滞者,有很好的化瘀止痛调经作用。广泛用于产后诸疾“此因产后多虚多瘀,牛膝一味药而兼具通、补功效之故”。产后恶露不行,瘀阻疼痛或倒经吐衄李时珍曰:“牛膝所主之病,大抵得酒则能补肝肾,生用则能去恶血。”其“祛恶血”之语,即包括牛膝可治产后恶漏不行,瘀阻腹痛在内。张锡纯亦谓:“重用牛膝,佐以凉泻之品,化血室之瘀血以下应月事,此一举两得之法也。”“妇人良方”治血瘀经闭,脐腹刺痛,牛膝和桃仁、红花、丹皮、当归、香附、川芍等配伍如牛膝散,主治瘀血阻滞,症瘕凝结,妇人经闭,产后恶露不尽,均取牛膝引瘀血下行。

用于瘀血所致的头面四肢,胸腹胁肋,跌打损伤,疼痛。如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身痛逐瘀汤;血府逐瘀汤活血祛瘀、补血理气的方剂,治疗胸中血瘀诸症。方中川牛膝祛瘀血、通血脉,引瘀血下行,与载药上行的桔梗相配伍,一升一降,协调相因,成为引经药升降配伍的重要药对。治跌打损伤,多配伍红花、续断、当归等,如《伤科补要》舒筋活血汤。

3.2 用于肾虚腰痛及久痹腰膝酸痛乏力等 本品制能补肝肾,强筋骨,尤以怀牛膝为佳,长于治疗腰膝酸软。如治疗肝肾不足所致腰腿酸痛、痿弱无力,常与杜仲、续断、桑寄生、熟地等补肝肾强筋骨之品同用,以增强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若偏阳虚者,可与附子、川椒等温阳祛寒药同用,方如《张氏医通》酒浸牛膝丸;偏阴虚火旺者,可与龟板、熟地、知母等养阴清热药同用,如《丹溪心法》虎潜丸。独活寄生汤主治痹证日久之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方中怀牛膝祛风湿,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祛邪扶正,有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之义,在方中佐他药共奏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之功效。《圣济总录.诸痹门》中在对痹证病机的认识上,除了强调肾气虚弱外,还补充了髓少筋燥这一特点,治疗痹证常用牛膝配伍其他补肾填精之品,以补益肝肾而强壮筋骨。

补益肝肾常与熟地黄、何首乌、菟丝子、肉苁蓉、鹿茸、枸杞子、山萸肉等填精益髓、养血柔阴之品相伍,用于养生延年、小儿行迟、头发早白等。七宝美髯丹,此方重用怀牛膝,取其滋肾水、益肝血、补肾壮骨、填精补髓、活血脉、既补且行之功效。《景岳全书》中常有牛膝配伍龟板、鹿角胶、当归、熟地黄、枸杞子、桑寄生、杜仲、肉桂等滋填补益之品,治疗真阴精血不足诸证的运用,如大营煎、左归丸、当归地黄饮等皆是。方中使用酒蒸的制川牛膝,在方中为佐药,配伍鹿角胶、菟丝子等共奏补肝肾、健筋骨、强腰膝之效,并苦泻下降以降上炎之虚火。

3.3 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头晕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说:“牛膝善引上部之血下行,为治脑充血证之好品”。牛膝引气血下行、并能引浮越之火下行之性,常以牛膝配以代储石、龙骨、牡砺等重坠收敛之品,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头晕。其镇肝熄风汤、建瓴汤中均重用此品。镇肝熄风汤出自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怀牛膝性味苦酸而平,归肝肾经,重用以引血下行并以之为君,意取高屋建瓴以利上冲气血下行,并取其质润而滋肝肾,有补益肝肾之效。天麻钩藤饮出自近代胡光慈所著《杂病证治新义》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功效,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所引起的头痛、眩晕、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等症状。方中川牛膝引血下行,直折亢阳,为臣药,助君药平肝息风。

3.4 气火上逆,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火热上炎、阴虚火旺之证 《医学衷中参西录》亦云:“川牛膝,原为补益之品,而善引气血下注,是以用药欲其下行者,恒以之为引经。”牛膝性平不寒,但胃苦,善泄降,能导热下泄,能引血(火)下行,可治火热上逆诸症。治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常与凉血止血的栀子、白茅根配伍;胃热阴虚之牙痛、头痛、牙痛龈肿、口舌生疮等,可与滋阴降火的熟地、麦冬、知母等配伍,如《景岳全书》玉女煎。方中怀牛膝导热下行,且补肝肾,为佐使药,以降上炎之火,而止上溢之血。牛膝引火(血)下行的功用,如治口疮不歇之生牛膝漱口煎、治吐此之伏龙肝汤以及治喜忘恍惚之菖蒲益智丸等。

牛膝药性趋下,善于引血下行,血为气之母,气随血行,故牛膝亦用于治疗气逆、噎膈、反胃等证。用于治疗气逆,多表现为肠腑之气升降失职,可与白术、茯苓、丹参等配伍,如《广济方》之枳实丸。

3.5 用于淋证、水肿、小便不利 宋代《直指方》记载:“小便淋痛,或尿血,或沙石胀痛,可用川牛膝。”本品性善下行,性滑利窍,能利尿通淋行瘀。常配伍瞿麦、冬葵子、滑石、车前子、海金沙、石韦等利水通淋药,用于热淋、血淋、石淋等证,如牛膝汤、《本事方》石韦散。亦可用于治疗五淋,可与葵子、滑石、瞿麦配伍,如《脉因证治》卷二之五淋散。若劳淋气滞(气虚型),牛膝即可利尿通淋又可补肝肾,可与补肾、补气及利水通淋之品同用。

对肾阳虚水肿小便不利者,牛膝补肝肾而又利尿,宜与附子、肉桂、茯苓等温阳利水药同用,如济生肾气丸。其源于宋代严用和的《济生方》,其原名为“加味肾气丸”是在金匮肾气丸8味中药的基础上增加了川牛膝、车前子。意在取川牛膝通利小便之效,全方温补肾阳、利水消肿,对于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肾虚腰重脚肿、小便不利、畏寒肢冷、痰饮咳喘最为适宜。

3.6 风湿痹症 《本草经疏》:“牛膝,走而能补,性善下行,故入肝肾。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者,肝脾肾虚,则寒湿之邪客之而成痹,及病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此药性走而下行,其能逐寒湿而除痹也必矣。盖补肝则筋舒,下行则理膝,行血则痛止”。《本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牛膝兼祛风湿,本品具有引诸药直达下焦病所的作用,多以之治疗风寒湿邪,或湿热之邪侵入下半身所致的腰膝酸软,筋骨疼痛等证。如治疗湿热痹的三妙散,治疗风寒湿邪痹痛,筋骨下肢屈伸不利,冷痛麻木的独活寄生汤,都用有牛膝,牛膝引诸药下行,凡病在腰腿,必兼用之而甚佳。若痹痛日久,腰膝酸痛,常配独活、桑寄生等祛风湿强筋骨药同用,如独活寄生汤。因湿热下注,关节红肿疼痛,或足膝痿软可与苍术、黄柏、薏苡仁配伍,以清热利湿,强壮筋骨,如《成方便读》四妙丸。

综上所述,怀牛膝和川牛膝为正品牛膝二者功效相似而各有所长,怀牛膝偏于补肝肾强筋骨,川牛膝偏于活血化瘀,在临床用药时应加以区别。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5,67.

[2] 中药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09-210.

推荐访问: 牛膝 异同 鉴别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