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演习话变迁

2022-03-15 08:30:19 | 浏览次数:

都说“春风不度玉门关”,可我入伍30多年来,长期戍守在祖国的大西北,我深切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和煦春风没有遗忘这些偏远的军营,在多年参与和组织部队的军事演习中,改革开放给我军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深刻影响总是让我难以忘怀。

■从60到600,机动力的跃升

记忆让我回到33年前的那个初冬,陕西黄龙山地区一场进攻战斗演习正在紧张进行。当时,我是一名迫击炮连战士,我连奉命担负敌后穿插任务。凌晨时分,驭手班就开始备马料、驾马车;战斗班忙着检查枪炮、装载弹药;炊事班备好了炊具和粮秣。天蒙蒙亮,我们便紧赶着马车向“作战”地域机动。一路上,崎岖的山路加上绵绵雨雪,给本就缓慢的车马行军带来了更大的困难,60公里的路程整整走了一昼夜,好不容易赶到配置地域,可任务已经解除了。官兵们看着浑身冒着热气的军马和笨重的大车,心中充满了遗憾。

一晃儿,到了20世纪末,海湾战争的硝烟引发了世界军事大变革,我军建设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2005年深秋,我参加了某联合战术兵团“高原风暴”演习,这是一场大纵深、远距离转移兵力的演习。黎明时分,两发红色信号弹划破长空,演习拉开帷幕。部队兵分多路,向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昆仑挺进,摩托化行军梯队穿大漠戈壁、翻雪山冰川,火车军列风驰电掣般向目的地驶去,运送先遣分队的运输机在空中呼啸而过,搭乘特种兵的直升机直插“敌”后……参演部队横跨甘、宁、青3省(区),万人千车在青藏线上排兵布阵,面对强“敌”频袭,他们边抗击边机动,昼夜兼程,以每天600公里的行军速度完成了远程兵力投送。

抚今追昔,靠“铁脚板”和马车转移作战力量已成为封存的记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钢铁洪流,飞机、火车、汽车构成了空中、地面多维立体的兵力投送方式,实现了一代将领对神速转移兵力的梦想。

■从概略到精确,打击力的跨越

1982年,我在担任某团作训参谋期间,参与筹划并组织了我团在渭北高原地区进行的夜间进攻战斗实兵演习,重点演练夜暗条件下火力打击的战法对策。当时,由于火炮技术落后、机动性能较差,阵地转移和弹药装填全靠人力,加之夜视器材缺乏,对“敌”整体火力毁伤程度还不足20%。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敌人”从眼皮底下溜走。

时间推移到2004年夏,西部戈壁,铁流滚滚,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多军兵种联合演习硝烟正浓:雷达飞快旋转,搜寻来犯之“敌”;战斗机呼啸升空,向“敌机”猛扑;导弹如腾空利剑,精确刺向目标;新型精确制导炮弹像长了眼睛,炮响靶毁;电磁攻击成为静谧空间的隐形杀手……演习地域形成了高、中、低,远、中、近梯次搭配的火力体系。我作为演习导演部成员,亲眼目睹了“红军”火力精准的突击效果。

演习结束后,我们组织观看了新一代主战坦克,指挥员兴致勃勃地介绍,坦克安装了数字火控系统,炮手采用自动测距和昼夜合一的瞄准镜,车长独立使用热成像仪捕捉目标,使坦克炮随时对准目标并实施打击。走近炮兵群阵地,群长告诉我们,以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为支撑的炮兵快反系统,使炮兵群实现了雷达实时跟踪、瞄准即发射、发射即摧毁的打击效果。战术导弹采用红外成像探测器,既提升了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又提高了近中程打击的命中精度……

蓦然回首,打击行动已由炮兵唱主角发展为联合火力制胜,歼击机、轰炸机、直升机、地对地战役战术导弹、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自行火炮等,形成了全方位、一体化的火力配系,“信息化”为武器装备插上了“精确化”的飞翼,火力打击效果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从手工到自动,指挥手段的突破

嘀嘀哒、嘀嘀哒……一份演习指令正由团指挥所向各参演分队发出;叮呤呤、叮呤呤……团指挥所里不断传来各参演分队的战况报告,这是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团组织实兵演习的一个场景。那时团指挥所里仅有的通信工具就是一部短波电台、一部手摇电话。作为作训股参谋,我负责演习文书的上传下达,当时的电台通播距离近、易受干扰,为把演习指令及时传达到各分队,我带着电台操作手不断地转换位置、调适天线,收发一份完整的文书常常需要几个小时。

如今,随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加速推进,自动化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网络化的传输系统、精确化的控制系统、智能化的操作系统……正日益成为指挥员的“左右手”和提高指挥效益的“倍增器”。当我们走进演习“中军帐”时,就会真正感受到科技进步给部队指挥带来的勃勃生机和神奇威力。

2006年初秋,某师实兵检验性演习在贺兰山下进行,我带军区考核组的同志来到师指挥所,看到各种控制台、工作站、终端和大屏幕投影设备在紧张地工作着。指挥员通过指挥控制终端指挥部队行动,参谋人员通过信息处理一体化平台采集、处理、分发各类信息,信息显示终端采用集文字、图形、图像、语音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和具有交互功能的虚拟现实技术,为指挥人员提供了作战地域逼真的地形、敌我双方准确的兵力部署和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使作战指挥真正实现了“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置身于信息化条件下的部队演习,不由得感慨万千。指挥员之所以坐镇指挥所就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因为我军已经初步建成了光纤通信传送网、短波通信网、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自动电话网、指挥专网、雷达监测网、可视会议系统等全空域、多方向、多频段的指挥通信系统,实现了作战平台、指挥平台相联接,物化延伸了指挥员的耳目和思维空间。

岁月在悄悄的更替,我军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回首30年来我所亲历的部队演习,我欣喜地看到改革开放为我军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也为新一代军人的成长插上腾飞的翅膀。作为一名军人,我深为祖国昨天走过的不平凡道路和今天拥有的伟大成就而骄傲,更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而自豪!

推荐访问: 亲历 演习 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