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首脑热线”风云50年

2022-03-15 08:31:26 | 浏览次数:

“除了令全世界避免毁于一旦,古巴导弹危机(的成功解决)还带来了新的希望:它让当时的两个超级大国意识到,必须找到更好的方式进行高层沟通。”前段时间,美国《史密森尼杂志》载文称,尽管类似想法在斯大林于1953年逝世后便浮出水面,真正推动其付诸实施的还是那场危机。

美国总统肯尼迪和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都拒绝通过任何媒介进行谈判。为防止剑拔弩张的局面再度出现,让美苏两国领导人拿起电话讨论似乎是个好主意。然而,基于可靠性方面的考量,双方最终选择的方案是建立一条能够全天候运行的加密电报通道,并在两个终端安装电传设备。

热线一端不在白宫

1963年6月20日,美苏两国达成了《关于建立一条直接通信链路》的谅解备忘录。这份文件开门见山地写道:“在紧急情况时使用……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已同意,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建立一条两国政府间的直接通信链路。”

备忘录中的“直接”一词有误导之嫌。实际上,发往苏联的电报需跋涉1万英里(约1.6万公里),从华盛顿经伦敦、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和赫尔辛基中转,方能到达莫斯科。

双方的动作相当麻利。协议签署后不久,4台美国制造的电传打字机就被空运到莫斯科并安装在克里姆林宫。同等数量的、由东德制造的机器则被运到苏联驻华盛顿大使馆,旋即被移交给五角大楼而非白宫。此后半个世纪,“热线”的一端始终由美国国防部掌控。双方还交换了编码设备,以便美方将加密电报译成英语,苏方把电报译成俄文。

“热线”在当年8月30日投入使用。华盛顿发给莫斯科的第一份电报是“敏捷的棕色狐狸从懒惰的狗的身上跳了过去1234567890”。比起俗套的问候语,这份电报更加实用——它使用了全部26个英文字母和所有阿拉伯数字,验证了系统的精确度。

次日,《纽约时报》称,“从莫斯科传来了类似的俄语测试电报,让美国操作人员不知所云。”两国还相互提供了够用一年的备件、专用工具、操作说明和电信纸带。

被曲解的文化符号

“有了红色电话热线,美国总统可随时致电克里姆林宫。”漫长的冷战岁月里,这个并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神话”盛行于美国,经过流行文化的加工,让公众信以为真。

以1964年的电影《奇爱博士》为例,其中有一幕令人难忘:彼得·塞勒斯饰演的墨金·穆弗利总统警告苏联总理迪米特里·基索夫,说美国轰炸机即将来袭。而在套路相似的另一部电影《奇幻核子战》中,亨利·方达饰演的无名总统通过“红色电话”传递了同样可怕的消息。在《耍小聪明》中,“红色电话”成了恶搞的对象。热播连续剧《白宫风云》中则有一个情节:马丁·辛饰演的巴特勒总统称,“红色电话热线”在他上任前已遭弃用。

相比之下,严格遵循史实的作品在好莱坞并不多见。2000年的电影《惊爆十三天》属于这样的例外,它描绘了美苏沟通机制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如何运转不灵,“迟钝到几乎逼迫肯尼迪去打仗”。在那场可怕的“忍耐力竞赛”期间,莫斯科和华盛顿之间传递一份电报耗时长达12个小时,外界正是由此认识到,两国决策层之间的对话渠道亟待改革。

在1984年大选中,“红色电话”成了竞选广告借力的对象。民主党候选人沃尔特·蒙代尔及其团队试图影射年届七旬的罗纳德·里根精力不济:在广告中,红色电话反复振铃并闪烁,解说员则吟诵,“没时间叫醒总统了,由电子计算机控制吧。”无独有偶,2008年,希拉里·克林顿与奥巴马进行党内角逐时,曾为蒙代尔服务的智囊罗伊·斯彭斯再次祭出“红色电话”策略,为希拉里助选。可惜,就像蒙代尔输给里根那样,这一策略同样遭到失败。

功成身退为时仍早

由于从热线开通到遭遇暗杀只间隔3个月,肯尼迪从未得到机会使用它。直到1967年,林登·约翰逊致电莫斯科,成为头一位使用热线的美国总统。彼时,在以色列与其阿拉伯邻国爆发“六日战争”期间,约翰逊给苏联领导人之一的阿列克谢·柯西金发电报,通知后者“美国正将空军派往地中海”,以避免与苏联黑海舰队发生任何不必要的紧张局面。

据称,在1967年时,限于当时的条件,前苏联领导人必须将讲话稿交给翻译员翻译,然后再传给美国领导人。翻译员苏克霍德雷夫回忆说:“仅仅是柯西金总理、安德罗波夫和葛罗米柯的出现就在翻译人员和发报员中引起了很大轰动,因为大家从来没有一次见过这么多显赫的领导人,大家的手都在发抖。”

上世纪70年代在勃列日涅夫统治期间,电传打字机被真正的电话机所代替。1971年9月,印度和巴基斯坦爆发战争三个月前,为便于尼克松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交流,热线又增加了一条卫星通信线路。尼克松先后两次使用该热线,第一次是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第二次是次年7月土耳其入侵塞浦路斯的时候。

但技术的进步并没有自动增加两国领导人间的信任。前克里姆林宫副官伯拉特斯基回忆说,1979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吉米·卡特打电话给勃列日涅夫,询问苏联军队准备入侵阿富汗一事是否真的。电话这边的勃列日涅夫说:“真的吗?我怎么没听说过这事。让我问问国防部长看看。”然后这位前苏联领导人就假装回过头去问国防部长,才回答卡特说:“国防部长就在这里,他说根本没有此事。”不久,前苏联就大举入侵了阿富汗,勃列日涅夫等于用电话热线骗了卡特一把。

里根对热线格外感兴趣。1983年,经与苏联协商,他命人对系统进行升级,加装了高速传真功能;此后5年,劳苦功高的电传线路宣告停用。相比前任卡特只在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时用过一次热线,里根在讨论黎巴嫩问题和波兰局势时的使用频率明显更高。

冷战的结束不意味着热线的终结,它也没有随着互联网的崛起而退出历史舞台。负责监管热线的五角大楼官员威利·斯蒂芬斯曾解释道,“我们不仅要使用最前沿的技术,还得提供持久、快速、可靠且私密的手段。美国和俄罗斯的政府首脑可借此进行无障碍对话。”

这条热线的最新版本是一套基于光纤的系统,于2008年1月1日投入运行,发送电子邮件的客户端也是专门定制的。同年,先前的热线协议合并成单一的《保密通信系统协议》作为新协议的一部分,双方的操作人员每个小时都要测试一遍系统,确保热线畅通无阻。

不过,随着国际形势变化与科技的进步,首脑热线成为文物的时刻也许终将到来。2010年,在与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奥巴马就开玩笑说,“推特”已经取代了热线,或许,“我们可以考虑扔掉存在了那么久的‘红色电话’了”。

(源自《扬子晚报》)

推荐访问: 首脑 美俄 风云 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