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地位,强调要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反映了时代发展和国家战略全局的新变化,准确揭示了我军建设主要矛盾的新特征,也是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
充分认清形势任务,进一步深化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战略决策的思想认识
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具体体现,也是践行我军性质宗旨的本质要求。各级领导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深化对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认识。
首先,这是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时代要求。履行好“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是党的重托、人民的期望。我军既要应对传统安全威胁。又要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既要维护国家生存利益。又要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台湾问题事关我国安全和发展的核心利益。要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首要的是应对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威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台湾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毫不松懈地推进军事斗争准备。随着国家利益的拓展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上升,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并对做好战争准备、提升军队作战能力具有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少数西方大国对我实行西化分化的图谋不会改变,千方百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对我国实施渗透;境内外敌对势力破坏我国安全稳定的企图不会放弃,恐怖暴力活动日益猖獗;我国深化改革触及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多,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因素有所增加。只有具备了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才能为维护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其次,这是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现实需要。近几年,各种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传染性疾病频发,尤其是今年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灾害,突发性强,受灾面积广,处置难度大,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为严重的威胁。这再一次警示我们,在新形势下,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更加紧迫。今年6月份以来,广西、广东、湖南等12省(市、区)遭遇强降雨袭击,珠江发生流域性洪水,全国有40多条江河发生超警戒水位的洪水。长江流域湘江上游发生较大洪水。当前,我省太湖超警戒水位,防汛抗洪形势严峻。各级要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思想,未雨绸缪,充分准备,不断提高抗灾救灾、维护社会稳定等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为全省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第三。这是圆满完成省军区担负任务的内在需求。军事斗争准备始终是省军区系统的主要任务,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抢险救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已经上升为省军区系统的重要任务。近5年来,我们省军区组织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参加抗洪抢险、防化救援等重大任务318次达80多万人次。特别是在今年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斗争中,全省出动民兵预备役22万余人。围绕保畅通、保生活、保安全、保稳定目标,累计扫雪除冰5789.5公里,保证了交通干道特别是长江5座大桥的畅通;在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出动民兵预备役1.5万余人,协助地方公安部门做好安保工作,圆满完成任务,受到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赞誉。实践证明,国防后备力量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领域越来越宽、机率越来越高、优势越来越大。各军分区(警备区)、县(市、区)人武部和预备役部队要发挥距离近、情况熟、资源多、组织严密、有一定突击力的特点,在遂行任务中发挥作用、有所作为。
按照“平时应急、战时应战”思路,切实优化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力量体系
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是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必须把应急和应战力量拴在一起建、捆在一起抓。近5年,我们省军区调整组建民兵应急维稳分队、“水电气化火”应急援救分队、组织参加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救援5920多次,发挥了生力军作用。
一是在组织建设上突出重点队伍。着眼巩固基层政权、保持民兵组织普遍性和群众性,在落实上级赋予的基于民兵组建任务的同时,重点抓好应急和应战队伍调整优化。在应战队伍建设上,着重调整巩固动员支前、军兵种岗位预编、军兵种民兵分队、预备役部队等骨干队伍,切实打牢遂行战时任务的组织基础。在应急队伍建设上,调整巩固应急维稳分队,针对平时担负抗洪抢险、山林防火、防化救援、城市生命线工程抢修任务较重的实际,突出抓好“水电气化火”应急救援分队建设。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后备力量结构,适当减少步、炮兵分队数量,增大专业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含量专业分队数量,减少作战分队比例,增加保障分队比例和抢险救灾、应急救援分队比例,抓好通信、防化、工兵、运输、卫勤和维修等勤务保障队伍建设。
二是在组建布局上搞好拓展转移。在力量编组上,适应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实际和担负任务要求,把民兵骨干队伍编组重心由农村向城镇转移,由国有企业向新兴民营企业转移,由企、事业单位向高新技术行业和科研院所转移。在具体布局上,着眼应急和应战需要,将民兵骨干队伍向大中城市,向沿海、沿江、沿战役通道,向战备重要方向、重点地区和重要目标调整。在重要水系附近组建抗洪抢险分队、在山林密集地区组建防火分队、在高速公路沿线和化工企业聚集地区组建防化分队、在城市生命线工程附近组建电力燃气抢修分队、在核电站附近组建核应急救援分队,以充分发挥这些队伍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的骨干作用。今年省军区结合第一季度民兵预备役组织整顿,围绕沿江、沿河、沿湖重点地区编组防汛抗洪力量。在全省现有国家级、省级重点防汛抢险机动队基础上,采取军地联合组建形式,在13个省辖市各组建一支民兵重点抗洪抢险专业分队,按照统一编制,由省政府购置抗洪抢险装备器材,主要担负重点地区突击抢险救灾任务。
三是在训练落实上注重质量效益。在训练对象上,坚持一手抓自身的训练,一手抓国防动员演练,突出专武干部、民兵干部、应急分队训练和学生军训。在训练内容上,突出防空作战、防卫作战和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应急救援等针对性训练演练,全面提高平时应急和战时应战能力。在训练方法上,全面深化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训练,充分利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摔打队伍,坚持在用兵中练兵强兵。为提高民兵专业力量抗洪抢险能力,省军区在舟桥某旅组织全省民兵抗洪抢险分队骨干集训,进行军地联合抗洪抢险演练,示范演练重点课目。通过集训,提高了参训人员的组织指挥能力。加强对钢木土石组合坝、克服管涌、排除渗漏和水上救援等课目的训练,在险情险患严重的工程地段,组织必要的应急处置预演,加强在艰苦危
险环境中对官兵战斗精神、顽强作风的培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确保一有险情,迅即出动,圆满完成任务。
着眼机动灵活快速高效要求,建立健全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指挥机制
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涉及军地多个领域和部门,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非常复杂。各军分区(警备区)、人武部作为同级地方党委的军事部和政府的兵役机关,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健全机动灵活快速高效的组织指挥机制,推动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向常态化、规范化发展。
一是构建一体化指挥机构。这次四川汶川抗震救灾行动,是军警民联合、专业队伍与非专业队伍联合、国内救援力量与国际救援力量联合的全国性抗灾救灾斗争,统一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对夺取抗震救灾阶段性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抗震救灾实践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救援行动中,既要对参加救援的各种力量进行统一指挥,又要对救援行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协调,必须建立平战结合、军地一体、联合高效的指挥机制。按照“精干、高效、合成”的原则,在现行指挥体系的基础上,成立由党政军主要领导和军地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联合指挥机构,明确军地各级各部门职能任务和协调方法。理顺指挥和保障关系,建立统一领导、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的纵向指挥体系和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横向协调体系,确保遇有危机能够快速反应、从容应对。
二是建立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运用江苏科技信息资源优势,完善和升级现有信息网络,实现与地方应急指挥网络的互联互通,建立有线与无线相结合、固定与机动相配套的指挥通信系统,提高应急指挥和通信保障能力。加强情报信息交流,建立上下通畅、左右协调的预测预警和信息共享机制,准确掌握敌情、社情和灾情信息,及时开展风险分析评估,做到早预测、早发现、早报知,把握防范和应对安全威胁的主动权。不断完善公共数据库功能,引入地方气象、水文、地理、交通、化工等历史资料和实时数据,建立平战结合、高度集成的一体化指挥平台,确保高效指挥和精确控制。在这次抗震救灾行动中,救灾部队使用集图像数据传输、电报电话传真、战场态势分析和GPS定位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应急通信指挥车,在抗震救灾指挥通信保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三是制定一体化预案体系。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威胁,拟制总体预案、各类行动专项预案和配套保障计划。广泛征求地方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建立“总体预案、专项预案与保障计划相配套,军地预案相衔接”的方案体系,做到种类齐全、横向配套、纵向衔接、精准管用。在准确理解意图、充分调查论证、摸清底数基础上,采取图上推演、实地勘察、集中研究等方法,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方案计划。根据各类突发事件发生过程、性质不同和军队职责任务、行动方式、介入程度不同,针对本地区实际,制定科学具体实用的应急预案,抓好与地方相关部门和任务部队的对接。结合组织针对性训练演练和完成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进一步检验、完善和落实预案,使各类预案更加科学、精确、管用。
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思想,不断创新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保障路子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并指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必须充分借助地方资源优势,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探索实践,为搞好保障奠定基础。
一是在人才装备建设上加大融合力度。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不仅要有一定的力量,更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和装备作支撑。要找准军地双方思想认识、工作和利益的结合点,密切协作,培养配备一大批与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要求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和装备。在人员编组上,根据平时和战时任务需要,把地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编进来,提高后备力量的科技含量和专业对口率。在培训机制上,要充分发挥地方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建立健全教学培训机制;扎实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把岗位练兵作为提高能力素质的重要举措和抓手,不断提高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装备保障上,要坚持管好用好现有装备。同时根据任务需要不断添置新装备。
二是在战备训练设施建设上加大融合力度。要按照城市化战略的统筹规划,加快人防工程和各级各类指挥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城市人口疏散地域建设,逐步推开防空林建设,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要结合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国防交通网路体系,落实高等级公路、长江渡船、新造民船等民用交通资源贯彻军事需求,推进交通战备建设。近几年,我们省军区按照“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思路,重点抓了民兵训练基地建设,达到基础设施配套、训练功能完备、科技含量较高、综合保障完善,充分发挥了教育、训练功能。要注重发挥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加速推进省军区信息化建设,采取军地合建共用的方式,利用军地光缆建立连接省市国防动员委员会各办公室和部队团以上单位的信息网络平台,拓展信息网络至一线阵地、基层武装部和教育管理末端。
三是在战备物资储备上加大融合力度。近几年,我省组建了一定数量的经济动员中心和信息物资储备基地。下一步,各省辖市、县(市、区)国动委要不断加强战备物资储备融合力度,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利用政府行政资源,从源头上解决国防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问题。要加紧动员中心和战略物资储备建设,大力推进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改革,采取适量储备与应急生产相结合、物资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的办法,抓好应急动员物资储备。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对潜力资源实施科学管理,充分发挥最大效益。严格监管制度,完善质量评估标准,确保国防动员建设投入与产出同步增长。
责任编辑:夏玉兰
推荐访问: 多样化 能力 提高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