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的校门

2022-03-15 08:35:43 | 浏览次数:

zoޛ)j饿}i[m4]8iiM8i_iiu饿总结出多种解法。主抓教学时,他亲自盯老师的备课本,并且要求老师上考场去亲自“下水”,以各种考验磨砺年轻教师。

但是,他的身上还有一种特质并非人人都具备,那就是“活动家的天赋”。

提出“尊重生命,开放教育”的理念后,刘隆华又提出了一种观念:主动揽事。

什么是“揽事”呢?贵阳市每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考试,比如财政局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此外诸如教育部的考试、人事厅的考试,电视台的考试,建委的考试……而实验中学又位居城市中心,交通四通八达,配套商业区、服务区齐全,正是一个天然的考场。刘隆华要求,实验中学的节假日要尽量包揽这些考试。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其一,全校可布置40个考场,每个考场30人,一个考试就会有1200人进校,这本身就是一个宣传;其二,1200个考生感觉实验中学变化巨大,服务周到,就会给要读高中的亲戚朋友讲一点“偏心”的参考意见;其三,每个考场要配备两个监考老师,每次监考并不辛苦,却能获得百余元每场的监考费,何乐而不为呢?

除了揽考试,实验中学还开始揽活动,揽会议,省、市和全国性的会议更可谓来者不拒。甚至于,一些学校、幼儿园的活动也可以来实验中学借用场地。

领导参会一来实验中学,必然要上楼、喝水、去卫生间,这个过程就是参观、了解实验中学的过程。更关键的是,领导一来,刘隆华便有了与领导亲近的空间与时间,双方互换电话,人脉资源也便打开了。

——“而且,看上去是我请你来,实际上你还要给我组织费!”

应该说,拥有三个“婆婆”的实验中学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好处,那就是自动拥有别的学校难以拥有的资源。

同时,刘隆华也将“揽事”与教师成长联系起来。比如2004年,北大附中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程翔来贵阳市上全省示范课,刘隆华不仅主动积极地承接下来,而且把全省的听课教师、专家都拉到了贵阳市大剧院,并不收取分文——他只有一个要求,借实验中学的学生去上课,让我们的老师免费去听课。这样学生感受到了名师大家的课,老师们都免费得到高层次的培训,可谓一举几得。

60年一次的校庆

2004年夏的一天,北京大学西门的台阶上,站立着一位优雅的老奶奶,她好像正在焦急地等待着一个人,不时翘首以盼。

这位女士正是著名学者、北京大学著名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几天前,她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表示自己是贵州教育学院实验中学现任校长刘隆华,希望来京拜访,并邀请她参加母校建校60周年校庆。

这通电话,立即把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的回忆带回到了50多年前。1946年,乐黛云就读于贵阳中山中学,1948年离校后考入北京大学。

事实上,乐老曾返回贵阳参加过校庆,不过那是在贵阳一中(1950~1962年老校是贵阳一中的初中部)。她总觉得别扭,没有参加自己真正母校的校庆一直是她心中的遗憾。

见到刘隆华后,乐黛云紧紧地抓住刘隆华的手,迟迟不愿放开:“我母校的校长啊,终于来看我了!”

启动校庆后,实验中学领导班子对老校友展开了密集的拜访行动,同时这也是一段整理、收集、回顾学校历史的过程。

乐黛云把刘隆华请到家中,给他翻看老相册,历数老校的点点滴滴;

见到世界冠军肖俊后,刘隆华也第一次知道老校曾经走出过射击世界冠军……

有人疑惑:战时中学于1945年起开始招生,严格来说2004年只是学校成立59周年,并非什么可以庆贺的大日子啊?

刘隆华笑笑说:我也研究了一下历史,发现首任校长周封岐在1944年便已拿到建校审批,开始筹建学校,所以2004年可以说是实验中学成立的60周年,是应当庆贺的大年。

这“一年之争”,刘隆华争的其实是时机。

在成功荣升示范性普通高中二类学校的当口,一次校庆将成为推广学校的最优平台。

刘隆华将校庆工作分割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力邀知名校友,如乐黛云、肖俊等,并争取将省、市领导邀请到校。

2004年10月17日校庆当天,主席台上的嘉宾已经包括省教育厅厅长、教育局局长、大学书记校长……分管省长也是人未到,礼先到。

第二部分是搜集历史资料,整理成册公开出版。这是实验中学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校史构建,出自战时中学、中山中学、二十中等学校各个阶段的校友纷纷献文,从贩夫走卒到社会精英,从平民百姓到省部高官。

更关键的是,这为实验中学几年后总结提炼办学精神及教育理念打下了基础。

第三部分则是广邀佳朋。实验中学广发请帖,邀请省内外学校校长、专家莅临校庆典礼。来不了的,只要发来祝贺电报、传真或信件,都要制作长长的条幅,上书“某某发来贺电”的字样,从教学楼楼顶挂下去,依次排开制造一种喜庆、热闹的视觉冲击。

挂满整栋教学楼的条幅,其实就是一种物美价廉的广告。当领导、校友、家长、学生看到红红的场面,必然会对实验中学办学资源的广度与深度感到震惊。更关键的是,长时期来仅仅是配角的实验中学终于当了一次主角,前来观摩的媒体是看在眼中,记在心头。

60周年校庆极大提振了实验中学的知名度、美誉度。校庆不久,刘隆华一次在市区打的,出租车司机竟然主动提起了实验中学校庆一事,并承认自己就是实验中学的校友,对母校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表示又惊又喜……

这无疑正是校庆的最佳效果。

校庆之后,媒体记者开始盯上了刘隆华。

谈到媒体,学校前领导堪称深度恐惧。因为学校与省市电视台只有一河之隔,电视大楼的记者们只要推开窗户,就能把整个实验中学尽收眼底。

几年前,电视台播出了一个系列节目,主题是关注问题学生心理健康。在不知会学校的情况下,这个节目的背景全部取自实验中学,学生也是这里的学生。系列节目播出后,实验中学的电话就被家长和上级打爆了:为什么实验中学的问题学生这么多?是不是学校管理有问题?

面对媒体,刘隆华总结了两点过去的教训:一是内心深处不愿和媒体打交道,媒体搞什么学校不知道;二是不懂得与媒体互利共赢,浪费了资源。

刘隆华采取了更主动的态度,他亲自找媒体的主编、记者交流。在沟通的过程中,他发现,其实媒体也有用得着实验中学的地方——这便构成了双方合作的基础。

刘隆华与媒体达成了一种合作协议:由实验中学出资出力以及联络采访对象,媒体提供采编和版面,就教育热点话题展开系列的、专题的、大篇幅的报道。

在这个过程中,实验中学扩大了知名度,媒体也获得了精确接触教育人物的机会。

借助媒体的平台,贵州教育学院实验中学的名字开始传遍整个贵州省。2005年实验中学开始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创设“北师大高中英语实验班”,开始全省范围的民族班招生、省招班招生,此时,实验中学的名字已经不再让人陌生了。

不过,正在实验中学与媒体打得一片火热之时,也是从2005年3月起,刘隆华又关上了校门,拒绝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停止全年无休的对外开放课堂。

他要干什么?

实验中学的一场实质性巨变开始了。

链接

校友回忆实验中学

我是1946年初从四川广安县女中,转入贵州战时中学的。当时有近千名学生,其中有童教物院来的难童或孤儿,有少数本地贫困生,后来又进了十余个战地服务团的青年。

教师中逃难来的,也有本地的,其中不少是名牌大学毕业。博学多才,底蕴深厚。很多经历了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痛苦,怀着民族恨,家国恨,以艰苦卓绝,团结友爱的精神,活跃在这极其简陋,而又幽美的校园里。课堂拥挤,桌凳简易。一日三餐、半饥半饱。冬天单衣薄衾,夏天蚊虫骚扰。不论男女也不管春夏秋冬都踏着木拖鞋,校园内一片呱哒声。有的还踏着上街,别人见到这些破衣裳,脚踏木屐的娃娃,就知道是战中学生。

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老师认真教,学生刻苦学。每天清晨校园内书声琅琅。校规严格,一般不准跨出校门,晚饭后才可到河滨公园散步。文娱、体育也很活跳。

——周涪(原战中第十期学友、原安顺市经贸局干部)

在二十中的三年中,我还参加许许多多的文艺活动,如参加全校以班为单位的歌咏比赛(我们班唱的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任指挥),初三元旦文艺演出我担任话剧中的一个下乡知青的角色,后经学校推荐参加贵阳市中学生俱乐部合唱团(演唱近十首抗战歌曲),还到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歌曲《兴修水利歌》等。

这些文艺活动的开展,培养了我们的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了情操,开发了智力,更激励我去努力学习其他功课,初中毕业时,我记得我的成绩几乎全优。这说明艺术审美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不可缺少的。

二十中的三年,是我们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时间虽短,但留给我们美好回忆的东西却太多太多。让童年的歌声永远伴随着我们吧!我要再次说声:谢谢母校!谢谢恩师!

——韩贵森(原贵阳二十中六五届初中毕业生,现国家一级作曲家)

贵州省实验中学军乐团正式成立于1986年,是八十年代国内最早出现的大型中学生管乐艺术表演团体。建团24年来,军乐团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比赛,五次荣获一等奖。八十至九十年代,在贵阳市举办的省市重大活动的仪仗,几乎都被实验中学包揽。我们先后参加了贵阳市第五届运动会,迎、送“解放军英模报告团”,贵阳电视发射塔奠基仪式,贵州省第十四届大学生运动会,亚运会贵州长跑仪式,省、市中学生运动会,全省夏令营开营式,省、市教师节庆祝大会,“花溪之夏”艺术节开闭幕式等重大活动约二十余次。乐团活动受到省市领导的关注,得到省市教委的信任,实验中学军乐团在省城声名远扬。

第一届军乐团的首次辉煌在1987年5月,当时贵阳市举行“大中专学校校歌比赛”。参赛的队伍多用钢琴、手风琴或小乐队伴奏,只有我们有实力用管乐伴奏。我挑选了各个声部的尖子组成双管伴奏乐队,我也粉墨登场,打大鼓压阵,马宇红任指挥。比赛结果,实验中学荣获A组一等奖。马宇红是所有指挥中唯一获得满分的指挥。在比赛发奖大会上,市教委特邀实中军乐团现场演奏。一曲气势磅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未了,全场掌声雷动。当时的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对军乐团称赞不已,亲自给我校颁发了一等奖锦旗,还夸奖马宇红说她有指挥千军万马的气魄。

——熊剑能(实验中学原校长助理兼主任)

推荐访问: 校门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