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与油画异同
摘 要:由于文化、思想、社会的差异,中西方绘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以不同的形式呈现不同的风貌。但不论哪个时期,从绘画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中国画和西方油画,无论材料技法还是画面的感受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文章通过从中西文化的历史背景、形式、内容等几方面简略描述两者的异同以及意义。
关键词:中西方异同;中国画;西方绘画
一、背景
(一)中国画的发展概述
中国画历史悠久,是中国民族传统绘画样式。我国素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苍颉造字开书画之先河。原始人类有彩陶和岩画,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出现了画在丝绸上的绘画——帛画。在魏晋时期出现了第一个有史记载的画家曹不兴。由于当时社会的分裂局面,绘画呈现多元化,描绘本土历史题材并与文学作品相结合的画作占一定比例,例如顾恺之根据曹植《洛神赋》所画的《洛神赋图》。此画意在传神,顾恺之“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的观点,对后来的绘画产生很大的影响。此后山水画、花鸟画也开始出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唐朝达到一个鼎盛时期,绘画也进入一个繁荣的局面。人物画、花鸟画发展成熟。例如张家样、周家样的人物画。宋朝商业繁荣,风俗画也达到顶峰。例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苏汉臣象征着多子多福的《婴戏图》。到了元代,开始出现文人画,明朝文人画达到顶峰,之后文人画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文人画提倡一种诗性雅、文士情、意境美。所以,总的来说,中国画自身无论在哪个朝代,其最重要的就是表达人的一种情怀。
再之中国古代哲学崇尚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是一种有机体,绘画上也深深受到哲学思想影响。 在哲学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下,画家对于绘画表现的不仅仅是意境、情怀,更多还需有形神兼备的特点。这就为我们中国画的写生概念带来了标准。中国画写生的概念与西方是完全不同的。他们认为:写是书写,描绘;生,则是事物自身的生动,生机勃勃。在社会动荡年代,结合画家自身的思想,中国画所表达的始终是一种情怀,一种精神的境界。在面对事物的时候,表现是一种写意,对事物一种情感的表达以及事物本身的一种状态。对事物的唯一性没有过多的讲究,重要的是画出事物的生动感。形与神是写生最重要的体现。例如明代著名画家徐渭《墨葡萄图》,水墨大写意,笔墨酣畅淋漓,布局精巧新颖,枯树枝用笔苍劲有力,形态生动错落低垂,葡萄倒挂,墨的晕染使之生动饱满,叶脉以大块水墨点成,收放自如,妙在似于不似之间,表达了画家的狂放洒脱和对自己怀才不遇的苦恼。葡萄在徐渭笔下,不再是一种事物,而是自我价值的体现,一种象征。
(二)西方油画发展概述
西方任何观念的形成,离不开文化的背景,因此中西方因为文化差异而表现完全不同的概念。古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是奴隶制国家,奴隶制的民主政治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希腊的地理位置特殊,四面环海,以海洋为主,使得希腊人得到接触两河、埃及等文化的机会,造就了希腊人坚强、勇敢、自强不息的美好品质。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土壤,希腊神话包含了人们对自然奥秘的理性思索,孕育了历史和哲学观念的萌芽,培养了希腊人的那种浪漫主义气质。罗马人不像希腊人那样富于想象,主要依靠农业为生,在同自然的斗争中培养了对客观事物冷静思考和求实精神,所以务实是罗马人的风格。罗马神话具有写实和叙事性特点。希腊和罗马决定了西方的艺术观是理想主义的、富于幻想、务实的、写实的现实主义的体现,为16世纪文艺复兴赋予了现实主义的精神。所以在西方文明下的艺术呈现出一种理性的精神思想。16世纪,宗教思想盛行,人文主义关怀下,圣母形象逼真写实,高大而神圣。那一时期的画家主张“像镜子一样去反映客观对象”。16世纪末17世纪初卡拉瓦乔,现实主义画家,他主张客观真实地再现事物。直到19世纪印象主义莫奈主张对景写生,即真实再现客观事物。
二、画面形式内容表达异同
(一)相同点
中西方文化虽然有差异,但是任何绘画都有其相同之处。在内容方面,中西方都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表达。即使西方注重真实,但是在画面的思想上重视形神,与中国画不谋而合。无论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画面的形和神都是存在的。只不过表现出来,中国画是一种悠然中带着神韵,西方则是凝重中带着悠然。
(二)不同点
中国画西方绘画从画面来看,前者用色简练,后者颜色极为丰富,所以表现出来的形式感是完全不同的。中国画讲究留白,画面的空白处是画面的一部分,一片叶子,几株花蕊,就构成一幅画,但是留白也十分讲究,这和构图又有很大的关系。但西方绘画,不仅颜色绚丽,而且画面是填满的,给人一种谨慎、厚重之感。
另外,中国画和西方绘画最大区别在于题款和题跋的有无。中国自古书画本同源。唐代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表明文字对于中国画是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例如陈传席老师在其书《蛙怒集》中讲题跋,举了个例子表明文字在画中的作用。齐白石先生画了两幅画,主体都是猴子抱桃。一幅画面上画一个猴子左臂抱着桃,右手遮在额头上回首观望。他题:“即偷走,又回望,必有畏惧,倘是人血所生,必有道义廉耻。白石老人画并题廿二字。”另一幅是《献桃图》,也画这个猴子抱桃,完全一样。但在猴子回望处,增加一支桃树而已。这次齐白石题跋:“猴子,我信你是献寿去了……”然后把去年提在《偷桃图》上的文字又写了一遍,但后面加了一句话:“与今题悖而已”。(部分摘抄自《蛙怒集》)我们可以看到猴子抱桃的形象是一样的,但是一个是偷桃,一个却是献桃,内涵和境界就大不相同了。在这里相同的画而产生不同的境界和思維,靠的就是题跋。但如果我们没有去注意仔细观察,能看到的就是猴抱桃而已。所以,中国画中,题款和题跋对画面的内涵和意义远比画本身要高得多,有时是对画面的一种解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呈现一种和谐之美,可谓十分有趣。这在西画中是没有的。
当然,西方绘画自身也有其特殊的优点。中国画画面的笔墨感觉较为轻盈飘渺,有时候带有一种凄迷的沧桑感。但是,西方绘画由于特定的材质,画面的厚重感加之色彩的浓厚感,使画面更加富有冲击力,即使简单的素材也能表现出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感受。例如怀斯的《克里斯蒂娜的世界》,简单的画面,时常带给人一种凝重的思想。例如马蒂斯《舞蹈》画面里色块之间的强烈冲击力,这些都是中国画所达不到的。
三、结语
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艺术也跟随时代发展。中西文化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带来更多个人思想、风格的形成,使艺术更加多元化。例如,中国江南水墨油画的代表人物吴冠中先生,把中国江南水乡的意境之美加上油画技法,创造出具有自我风格的绘画形式。李可染、潘玉良等画家的艺术创作中也深刻体现出中西文化的交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随着艺术家们的不断创新变得越来越有生机和魅力。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西方绘画对我们今后的学习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传席.蛙怒集[M].北京:华艺出版社,2015.
[2][德]利奇德.希腊风化史[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推荐访问: 异同 中国画 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