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晓刚油画人物形象的符号特征

2022-03-15 10:18:31 | 浏览次数:

摘要:符号是用来指称某一个对象或者象征着某种精神内涵的标志。一方面,它具有意义的载体和精神外化呈现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同时具有被感知的客观存在形式。而艺术本身作为一种符号语言,其任务便是把想要传达的情感转化为可听或可见的艺术表达形式。所以很多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也都试图将作品印有自己的“个人标记”。在张晓刚的油画作品中,我们能深深感受到其作品就像是一面时间的镜子,通过聚焦一代人的生活面貌与记忆,印刻出了属于那个年代特有的符号特征。

关键词:张晓刚 油画 符号特征

艺术最大的价值体现在于表达个人的情感和灵魂,是一种自我的探索,善于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以达到精神和灵魂的契合。在这一点上张晓刚就是很好的实践者,他将自己的个人情感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家族制度的基础上,大胆取材具有仪式化的家庭合影与带有时代特征的人物表情。例如在《大家庭》系列作品中,画面便以一种老照片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画中人物的长相都被处理成一个样子:扁长的鹅蛋脸,圆润细直的鼻子,一双杏眼上面长着细黑的长眉,紧闭的嘴唇显得面容愈发地苍白文弱;身着不是黑就是白的衣裤,如同精神病患者一般的茫然眼神,空洞地望向你,让人心里感到颤栗而不知所措,仿佛能与画中人感知彼此的情绪。他们是谁?是你,是我,是属于那个年代全体中国人的符号。家庭合照这一类应属于较为私密化的符号,同时被概念化、标准化,带有作者特有的情感展现在大家面前,从而使这一系列作品成为六七十年代中国人缩影式的肖像。这一系列作品就像是一张张老照片一样,向我们展示了那个年代的精神面貌和生活常态。统一的着装在那个奉行“集体主义”的时代里是没有什么个性的,照相也追求一种共同的模式,表现了当时中国普通老百姓平常的留影方式。在画面整体的灰调子中呈现出一种冷清肃静的氛围,似乎也暗示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给人们所带来的精神创伤和肉体打击是属于那一代人最深沉的苦难记忆。在这表面的平静下,所有的欲望与激情都仿佛被压抑和封锁在他们刻板的着装与相似的表情中。

符号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能够表达真实世界中存在的事实,而且能表达事物之间存在的相关联系。张晓刚充分把握了光在油画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和涵义,并成功将其转化为自己切身感受的形象符号。在画面中,擅于用彩色的人或人面部上的色彩印记来打破平静灰暗的画面,偶尔出现的几块颜色仿佛让人不要忘记这是现实存在过的,这其中虚幻与真实相结合,引人深思与遐想。同时在人物脸上出现的不规则的光斑,也表现出了一种属于旧照片在岁月积淀后才有的怀旧感。在张晓刚早期的绘画创作中,曾经也出现过关于宗教里面涉及到的牺牲与救赎的题材。而这个不规则的一片色斑印记可以理解为是其有意识在作品中强加的符号,令观者感受到仿佛有一种来自外部的、非自然的力量在打破这无边的寂静,更增添了一分神秘感。光斑在颜色上偏用暖色和亮色,似乎在诉说着无论心里有怎样的伤痕,但还是要对向往的生活抱有前進的希望,这仿佛是一种进行自我救赎的人性之光。

另外,张晓刚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小心地用一根根细细的红线将人物和物体串联了起来。这些非常不明显的红线如同血丝一般,乍一看上去很容易忽略掉它们的存在,但是在认真凝视画面片刻之后,会不经意间发现这些红红的细线,这显然是在提示着画面中的人物和物象之间存在的某种关联。这些红线成为了感情的连接线而不是断裂破碎的象征,或许张晓刚的初衷是希望将断裂的家庭关系重新连接起来,将自己与上一代人的关系处理完善。这寥寥几根红线不仅仅是连接家族亲情的血缘之线,也象征着血缘关系的地位和不可更改性。张晓刚画中的男孩经常是以斗鸡眼的形象出现,这来自于自己患有眼疾的弟弟。而在与父亲的紧张关系中,与母亲的精神疾病又有着很大的关系。张晓刚把这些原因都表现在“血缘牢不可破,家庭不堪一击”的作品中,传达出一种克制的痛苦和深沉的哀伤情绪。在某种程度上也象征着在中国这个整体的大家庭中,每个人在社会中所面临的亲情、友情、爱情等错综复杂的关系时都是孤独而弱小的个体,但又必须互相关联和斗争。正是心灵的敏感和观察的深刻,使得张晓刚能紧密地将个人的生活印记同时代的共同体会结合起来,但是这种成功似乎并没有缓解他心灵深处的孤独。

张晓刚一直在寻找将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语言结合的方式,以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对人生的思考将自己的艺术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油画《大家庭》系列作品中,独树一帜地运用了近现代流行的艺术风格,表现了属于革命时代所具有的脸谱化象征意义的肖像作品,赋予了油画人物形象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精神内涵,这种对社会、集体以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呈现是对艺术与情感的再演绎,具有非常强烈的当代意义和影响。

(作者简介:陈琳,女,硕士,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6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史论)

推荐访问: 浅析 油画 人物形象 符号 特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