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鲜活方显佳作本色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德·贝多芬
我认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加能力的机会,讲到这一点,我还要对千方百计诬陷我者表示无限的感谢!——美·爱迪生
这些名言蕴含的人生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根据你的思考或者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升格前】
战胜挫折
赵小遐 江苏盐城市伍佑中学
流水在碰到抵触的地方,才把它的活力解放。
——题记
苦难与快乐是并肩齐行的,要快乐吗?我认为,你首先要经历苦难。挫折与坦途也是相提并论的,要想成功,一定要战胜挫折。成功法宝有三:一是努力,二是机遇,三是方法。(文章的开头立论角度不够巧妙,特别是这里点出“成功法宝”,从而使自己的立论泛化,观点不集中,从而影响了全篇的说服力量。)
刘备面对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无法释怀,放大痛苦,结果在痛苦中做出错误决定,贸然出兵伐吴,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剧。可悲可悲!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曾三次考举人,三次失败,后来立志学医,并潜心研究药物,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查询验方,用了近30年的时间,写成了流传千古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蒲松龄四次参试均落第,他下狠心攻读,改变学习方法,深入民间广集博采,终于写出了闻名世界的鸿篇巨制《聊斋志异》。(这一自然段全是事例的堆积,而且这些事例皆为陈旧素材,没有新活感,另外没有相应分论点的确立,让人不知道观点是什么?到底为了证明什么?分论点的确立不可缺席。)
挫折常常使你在饱受磨难之后送给你一件丰厚的礼物。司马迁因遭李陵之祸,被处腐刑,可他奋发努力,终于写成了《史记》,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贡献。屈原如果没有被逐的苦难经历,也就不会有千古绝唱《离骚》的诞生。“奇迹总在厄运中出现”,培根的这句至理名言和孙子“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的思想,异曲同工,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考。(这些事例跟上面的事例类同,可以合并,而且它们都是古代的,显得陈旧,让人读了味同嚼蜡。)
黄舸,一个行程1.3万多公里去当面感谢恩人的奇人,7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同类患者最长生命纪录仅为18岁,黄舸的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面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踏上了“感恩之旅”,一路上感受着感动,也传播着感动。(黄舸的事例,明显侧重于“感恩”,并非“战胜挫折”,因此,最好将这删节)邰丽华,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歲峰,她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没有列出分论点,从而让文章成为事例的叠加,而不是事例与观点的有机统一。)
人生在世,不可能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最后没有画龙点睛的总论,显得首尾不圆合。)
病理剖訢
作者紧紧围绕着“挫折”这个论点,择取古今中外名人事例与哲言,精心构思成文。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但可惜的是:(1)文章材料陈旧。文章列举了一些名人的事例明显陈旧,缺少时代的气息,从而使文章显得苍白无力,从而削弱了文章的论证力量。(2)文章设立的总论点不明确,时而“苦难”,时而“挫折”,时而“成功的因素”。立论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要保证观点的正确,不能出现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相违背的方面,即使是逆向思维,表达的观点也要让大多数人接受,并能自圆其说。(3)文章没有分论点,从而使文章结构混乱,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论证路,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章的论证力量。
【升格后】
战胜挫折
流水在碰到抵触的地方,才把它的活力解放。
——题记
孙子曰:“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不但常有失意、挫折和失败,有时还会遇到突如其来的厄运。明智的人,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挫败和一个个逆境中,逐渐变得坚强起来、成熟起来,从中获取了一次次胜利和成功。战胜挫折,方能获得成功。(这里的总论点“战胜挫折,方能获得成功”立论的切口小、角度妙,而且符合客观实际。)
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过分地沉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不能自拔;面對挫折,我们不应整日浸泡在悲伤痛苦的泥沣中越陷越深;面对挫折,我们不应长期颓废不振而迷失眼前的方向。
遭遇挫折,我们要学会缩小痛苦。只有这样,才是明智的选择。相反,若一味沉迷于挫折的痛苦中,结果将不堪设想。(这里,作者巧妙地从总论点分设出第一个分论点——“遭遇挫折,缩小痛苦”,分论点设置角度非常好,一是可以支撑总论点,二是提纲挈领,成为本段的中心句。)刘备面对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无法释怀,放大痛苦,结果在痛苦中做出错误决定,贸然出兵伐吴,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剧。可悲可悲!前些日子,青年影视新星尚于博因为遇到了一些挫折,自己不能正确处理,因而不能自拔,最后自杀而离世,真的令人痛心不已。(与时俱进,作者从时新素材中汲取营养,增加了文章的时代气息与说服力量)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曾三次考举人,三次失败,后来立志学医,并潜心研究药物,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查询验方,用了近30年的时间,写成了流传千古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四次参试均落第,他下狠心攻读,改变学习方法,深入民间广集博采,终于写出了闻名世界的鸿篇巨制《聊斋志异》。
挫折常常是你在饱受磨难之后送给你的一件丰厚的礼物。(这又是文章的第二个分论点,这个分论点跟上面的分论点是有递进关系的。)
司马迁因遭李陵之祸,被处腐刑,可他奋发努力,终于写成《史记》,对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屈原如果没有被逐的苦难经历,也就不会有千古绝唱《离骚》的诞生。“奇迹总在厄运中出现”,培根的这句至理名言和孙子“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的思想,异曲同工,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考。邰丽华,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靡峰,她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作为阿根廷足球队长的梅西,曾遭受重重打击,他带领的球队也遇到了种种困难,在内外交困的巨大压力下,他没有气馁,没有自弃,而是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胜利与成功。当初林书豪在2010年NBA选秀大会上落选和2011年12月先后被金州勇士队和休斯敦火箭队裁掉这两件事足以摧毁一个人前进的信心,但他挺了过来,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挫折可以增强人们身处逆境而求生存的能力与功夫。(又一个分论点,角度设计很巧,更进一层,从而让观点突出鲜明突出)把妹妹一直带在身边而努力求学的洪战辉,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最后事业小有成就;“中国达人秀”年度冠军刘伟,虽然失去了双臂,但他却依然凭自己的脚趾弹唱出人生最美丽的乐章,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淘宝开创者马云,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人,全球商人热烈地追捧他。他的网站阿里巴巴两次被哈佛、斯坦福商学院选为MBA案例,掀起全美研究热潮,但谁知道他在求学和创业的路上经历了多少泪水,但他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成为世界电子商务的一个传奇。苹果之父乔布斯确实是个牛人,但他也很平凡,也有很多痛苦。我们平时只能看见名人光环的一面,无法想象乔布斯背后的生活,一个真实的乔布斯,始终恪守一个信念——阳光总在风雨后。这些人,正因为遇到了挫折,身处逆境,生存能力却异常提高了。
其实,我们都知道,人生在世,不可能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现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里,挫折无处不在。请记住:举挫若重,我们害怕面对一切;举挫若轻,我们轻松地面对世界。(最后画龙点睛,一句富有哲理性的话语,升华了意旨,概括了分论点,照应了总论点。)
特色簡析
这篇升格后的作文,立意高远,素材鲜活,昔日名人遭遇闲境及挫折的历史事迹,正如颗颗珍珠闪耀着睿智的光芒,再联系到当今天社会与命运抗争的人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取材新颖,列举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马云”“乔布斯”“篮球新星林书豪”“影视新星尚于博”“足球队长梅西”这几个事例,对比鲜明,观点突出,从而让文章内容充实了起来,气势进一步充畅了。文章最后的总结中,作者竟能发出“举挫若重,我们害怕面对一切;举挫若轻,我们轻松地面对世界”的感慨,真乃深刻之极。本文结构新颖,错落有致,异彩纷呈,让人在阅读之中反思挫折,在朗读中体悟生命的真正内涵。
【升格启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对于同一个作文素材,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思考,因此会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怎样才能让素材变得鲜活呢?
一、“新”——让作文充满时代气息,让读者的心跟着时代一起跳动。
“新”,要求我们每天都要有新知识、新发现、新思考。很难想象,每天不接受新信息、缺少丰厚积淀的人能写出文质兼美、大气磅礴的佳作来。我们经常说“凝世界于阅读的双眸,成美文于写作的笔下”,要想获得新的作文素材,必须做到:一要加强对现实生活热点的关注度;二要不断对传统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加强省察与思考;三是对美好的未来、灿烂的前景进行大胆的展望预测等等。为此,我们可以从课本中挖掘素材,从“后花园”中取得新的思考角度与观点方向。还可以从各种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期刊、杂志中汲取营养。
二、“奇”——让作文充满神秘色彩,吸引读者的眼球。
我们常面对各种生动感人的人物故事,新奇的新闻事件,犀利的言论、观点,美丽神秘的神话传说,总之,面对纷繁复杂的作文素材,我们应有所取舍。那么,我们应优先选择什么样的素材入文呢?这要求我们在阅读积累时,能独辟蹊径,不同凡响,对于同样的一份作文素材,要敢于发别人所未发,想别人所未想,达到“亏你想得出来”之表现效果。实际上就是鼓励我们在推理和想象上有超常之处,鼓励创造性思维,激发同学们的创造性热情和兴趣。鼓励同学们对各种社会生活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独特见解,有思考,有探索,有观点,有思想。选材独到而新颖,观点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三、“怪”——让作文独辟蹊径,引起读者关注。
发散思维是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从问题的要求出发,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传统的做法,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可以通过从不同方面思考同一问题,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特别是在确立分论点时,要让分论点支撑起文章的灵魂即中心,确定中心论点涉及的范围,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分析由果(中心论点)推因(分论点),层层推进。
推荐访问: 佳作 鲜活 本色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