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题解法的由来与教学体验

2022-03-16 08:45:32 | 浏览次数:

背 景

排序题在初三语文教学试题中经常遇到,它就像一条“拦路虎”阻碍着我的教学。可自己在以前没有教过,没有教学尝试,更没有解决此类题的经验,为了解决此疑难,我就十分关注此类题,多次搜集,多次回味,多次揣摩,多次咀嚼,总算有点“战利品”了。不过当时只是搜集了一些题罢了,并没有多大突破。以致后来在忙中搁置了许久,差点“夭折”了。

机 遇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的一位同事与我研究教材时,也发现此疑难,可她也因此类题难解,就询问我:“该怎么解?”当时,只是给她说了一些多年的体验,并没有觅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后来她就极力要求我就“排序题”上演一堂课,毕竟她说:“你是语文教研组长嘛!”此时,我心理虽然有些心虚,但还是很有勇气地说:“可以!”可后来才知道,话一出口,驷马难追,只得硬着头皮闯练下去。为我解决此题赢得了一次机会。

探 索

后来几周的时间里,我几乎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把前些年搜集的题又翻了出来,细细研读,细细揣摩,细细品味,终于从中“梳理”出一些有规律性的有价值的“条款”理论。

一是找到题型变化不大的特点。要么选择题,要么填空题,且题的句子数量并不多,每次检测,单个题的分值重,由于大多数的同学缺乏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推理方法,因而易失分,都把这类题当作难题。

二是找到推理“四抓”的理由。

(1)抓首尾句、中心句。因为这些句子在文章中表示起始句子,较明显,较突出。易发现,易找到。

(2)抓呼应词、衔接词、过渡句。因为这些词句使句与句之间形成连贯,从而使文章或段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抓代词的指代作用。因为有了代词的作用,才会使句与句衔接紧凑。

(4)抓关联词的搭配。因为它是易发现先后句子顺序的显著标志。

三是找到学生易懂的理解图。文章的结构“元素”体现在句与句之间,其间犹如一个锁链一环扣一环,不可分开,这体现了文章的整体性。从而便捷地理解推理的“四抓”。

[图示说明:(1)(2)(3)——表示句子数,“00”表示前后呼应词]

四是找到解题的步骤。

一是多读。要在朗读中明白其首尾句及段落的主要意思。只要抓出首尾句、中心句、体裁,就算读懂。

二是分组。把多个句子,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个小组,这里,关键是确定标准和正确分组,确定标准要依据文体不同而不同,如记叙文:可以按“开始——中间——结尾”“春—夏—秋—冬”“事件之前—事件之时—事件之后”等作为标准;说明文:可以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作为标准;议论文:可以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如“首先—其次—再次—作结”“论点—论据—作结”“总论—分论—作结”等作为标准。正确分组是把摘录的句子依据意思划分在标准里去,做到表示同一意思的划分在一个小组内,直到分类句子与小组标准保持一致,才算完成此步骤。

三是推导。推导是一个思维过程,是将每个小组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再按照推理的“四抓”去理解排列每一个小组的顺序,直到每个小组的顺序排列正确为止。

四是作结。再按照推导顺序的先后排列出正确的答案来。四个步骤承前启后,不宜颠倒。

五是找到左证的例题分析。

例一:(记叙文)

①愿现在的青少年,长大后不会有我这样的后悔。②少年和青年时代学到的东西,像是用凿子刻进石头一样,记忆极为牢固。③因此,我常常后悔少年青年时代学习得不够好。④但是现在后悔已经迟了。⑤我自己现在能够背诵的诗歌都是青少年时代学来的,中年以后背诵的东西,往往很难记住。⑥到了中年、老年、理解力增强了,记忆力却衰退了,学到的东西像用竹枝划在沙上,转眼间,字迹就变浅变淡了。

请把上述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出来。

教师指导过程如下:

1、多读:首句②尾句①

2、分组:过去—现在—将来(过去②⑥—现在③④⑤—将来①)

3、推导:过去②⑥句子不变,现在⑤③④(推导的小组句子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作结:得出正确答案顺序为②⑥⑤③④①

例二:(说明文)

①论点是全文论述的中心。②有了论点,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寻找并选择证明论点的论证。③这样,有助于读者了解作者的意图。④一篇议论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论点、论据、论证过程。⑤论点常常在篇首提出。⑥论据的材料很多,一定要注意严格的选择。⑦论据可以是事实,也可以是道理。⑧论据是论证论点的理由和依据。

教师指导过程如下:

1、多读:首句④尾句⑥

2、分组:总论-分论(论点、论据)。总论④,论点①⑤③,论据②⑥⑦⑧

3、推导:论点①⑤③的顺序不变,论据②⑥⑦⑧推导为②⑧⑦⑥

4、作结:正确顺序为④①⑤③②⑧⑦⑥

例三、议论文:

①有的必须多读,特别是学习古文,那些范文最好是能够读到可以背诵的程度。②这样便可以记得牢靠,成为自己的东西了。③这句话是有道理的。④除了多读之外,还得多抄,把重点、关键性词句抄下来,时时翻阅。⑤“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⑥多读,多抄,这个“二多”是必须保证的。

教师指导:

多读:首句⑤

分组:总论-分论-作结(总论③⑤,分论①④,作结②⑥)

推导:总论③⑤推导为⑤③,分论①④不变,作结②⑥不变

作结:正确顺序为⑤③①④②⑥

通过这样的例证和指导,变复杂为简单,变难为易,学生易于接受;通过多次的演练,学生熟练掌握其技巧,以至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从而快速地作出反应,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答案。

实 践

有了前面的理论基础,就酝酿着去实现向别人的承诺——上一堂公开课,我准备了些材料,如典型范例、理论推导、习题演练等,然后在多媒体演播室上课了。

那天,集中了学校的所有教师,课堂上,我一会儿播放演示稿,精点习题,学生目不转睛;一会儿学生上台演练,分析推理,活跃至极,迎来了同行们异样的目光。课堂的效果就可想而知,我高兴,我喜悦,内心有说不出的满足感,脸上洋溢着会心的笑容。

课后,这堂课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好评。教学成功的实践不在于华而不实,而在于脚踏实地,反复地在真金锤炼中打磨出来的。我所教学的班的学生每次遇到这样的题都能迎刃而解,以至于我所教的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县、区、镇排名前列,让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实践出真知”的真谛,再一次体验了生活,对“实践出真知”的真谛有了新的理解和新的体会

胡博,教师,现居四川宣汉。

推荐访问: 题解 由来 排序 体验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