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性散文的特点及其写作

2022-03-16 08:52:29 | 浏览次数:

在近几年高考作文中频频出现议论性散文,不少考生热衷于写这种文体,写出了高分甚至满分的优秀作文。那么,这种文体有何特点?如何才能写好这种文体的作文?

一.议论性散文的特点

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是议论文。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刻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议论性散文最重要的两个特点为:一是在说理时常常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不像常规性议论文那样观点鲜明,论据清楚,它的观点要通过穿透文字的含义,领悟其内蕴,阅读起来不像常规议论文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在品味散文的优美韵律中体味说理的透彻有力,它的说理犹如细雨润物一般慢慢渗透,让读者深思和体悟;二是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它以情感染读者,以优美的语言文字取悦读者,以个性化的色彩、鲜明的特色征服读者,因而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备受青睐。议论性散文以其表达的灵活性,不拘时空的广阔选材,深厚的文化底蕴,文采斐然的抒情说理,在文学作品的百花园里技压群芳。

二.议论性散文的写作

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因此,议论性散文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语体风格。一般议论文属政论语体,要求以抽象思维为内核的“线状结构”的语言,它更强调清晰的理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议论性散文属文学语体,它用的是以形象思维为内核的“片状结构”语言,它要通过具体的充满情感的描写,展现一幅幅画面,而且要把自己的观点蕴涵其中。

就结构而言,议论文要求有严密的论证过程(即形成“论证结构”),按照逻辑层层展开,或是起承转合,或是演绎归纳,论述则环环相扣,使用论据则精要概括,总之都强调规整严正、简洁清晰。议论性散文也有“议论”,也有议论的层次,但它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严格,它往往以内心感受为线索,由若干片段描写衔接而成。例如下面两段文字,主题都是:赞扬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提倡抛弃世俗。

例1:跟随他人的期望可以声名显赫,可以去争取物质世界的充裕,这事实上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但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如此追求。他们视功利如鸿毛,内心澄澈如水,如入无碍之境。司马迁在他人眼里完全是个废人,苏格拉底日日拖着肥大的身躯踽踽独行,贝多芬在他人看来只是个聋子,但他们都超乎他人的期望成为伟人。我们不禁要反省他们对于人生的自我认识,凡是精神伟大的人都拥有一颗自我认识的心,强烈的精神意识能帮助他们摒除外界的干扰,他们选择的是通向精神殿堂的捷径。不论世殊事异,他们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奋斗拼搏,从未放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们在他人期望的悖论中走向辉煌。

例2: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吗?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吗?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吗?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当我们回望唐朝时,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例1是议论文的写法。先说事实,再行分析,最后总结出“在他人期望的悖论中走向辉煌”的一般规律。整个语段虽然渗透着作者的情感,但有鲜明的理性和逻辑。

例2是议论性散文的写法。它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个特写镜头,一个个意象,作者的观点、理念就渗透在这些镜头、意象之中,读者要通过这些镜头、意象去感悟作者的观点、理念。整个语段,虽然不乏内在的逻辑,但人物的形象性更为突出,情感也更加强烈。例1侧重理性,除了给人理性的认识,还能给人审美的愉悦。例2侧重于感性,文字显然更有“视觉冲击力”,更能吸引读者。

另外,议论性散文不像常规性议论文那样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论点,全文围绕着论点展开论证说理。但这并不能说它没有论点,相反在更多的情况下其分论点甚至远远多于常规议论文。分论点也是为总论点服务的,总论点常常比较含蓄,需要读者慢慢体会它的深意。议论性散文论点的陈述方式不同于传统议论文,常规性议论文的论点常常旗帜鲜明,在文中处于中央的位置,犹如人的大脑处于中枢机构,而议论性散文的论点往往被淡化处理,犹如怀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粉面含羞般地欲遮欲掩。例如2002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诚信不可抛》中的几个句子,就分别是该段的分论点,文章的几个段落就是围绕它们展开的,总论点“诚信”是在分论点的支撑下立起来的,分论点对总论点起着修饰和烘托作用。如:A、失去了诚信你所拥有的一切:金钱、荣誉、才学、机敏……就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云烟,终会随风而逝。(诚信是人生的根本,失去诚信将导致严重的后果)B、不欺骗,不隐瞒,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我们应如何讲诚信)C、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拥有诚信的价值)D、相信诚信的力量,它可以……(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将会怎么样)E、抛弃诚信,虚伪的面具将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舍弃诚信的严重后果)括号内的文字表明这些话在传统议论文中作为论点一般会这样陈述。

再次,在事例论据的使用和处理上,传统议论文论证时往往使用完整的事实论据,而议论性散文则尽量将论据简化,不着力于详细分析,往往在于排比抒情,将自己选用的材料进行简要的概括叙述,以便根据材料的内容进行议论;议论力求简洁、精要,画龙点睛。如:高考满分作文《母亲手中的稻草绳》(摘选):

就在昨晚我还伸手摸了摸枕下的稻草绳,胸中的热血流遍全身……

母亲啊,您可曾知您坐在门前编制稻草绳,那蓝布褂,那双敏捷而勤快的手将稻草一颠一颠地编成草绳——那幅画面伴随了我十几个春秋啊,母亲啊,那是永不褪色的记忆,伴我一年又一年……

还记得您那次生病,恰好我放假回家,父亲给了我一把零钱,让我给您买点您爱吃的菜.我低着头行走在人群中,带着上次考试的悲伤,走得缓缓的,在这喧闹的市场上,我无心观察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只顾伤心地走着……偶尔间,抬头望望菜堆,寻找您爱吃的菜。其实我根本没曾想过,您爱吃什么,只是记得您爱吃我爱吃的菜……又是偶尔抬头,老伯在用稻草绑着菜,那好熟的稻草绳……这不是母亲一直编着的稻草绳吗?母亲您那单薄的身体倚在门前,手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值绳子……

还记得那个夜晚吗?天黑黑的,父亲在屋内抽着闷烟,烟雾缭绕,您依旧在外编着草绳,手一颠一颠的,稻草就编成草绳.我的心沉沉的,再也无力开口要开学后的学费……

时间好像在那一刻停留,静得可怕,犹如我沉沉的心。那句“爸妈,我不上了”在口中转了几圈又咽了回去,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对学习是多么渴望,可家中……母亲,您的手依旧在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绳的一部分.父亲猛地捏灭了烟,起身去了邻家,我依旧心沉沉的,您依旧手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草绳……

我回过神来,匆匆地买了您应该爱吃的菜,不忘要了根草绳……

母亲啊,我就是您手中的草绳,从小编到大……您那在门口编草绳的背影,那双一颠一颠的双手在我的记忆里永不褪色。

后来求学的路上,我总不忘将一根草绳放在枕下,看到它,我就看到了您的身影,您那双永不停息的手,和那一颠一颠的稻草绳,走过了一年又一年……您用那双手告诉了我什么是自强不息……

我在您的那双手下成长,同稻草一样由草变绳……您的那双手陪我走过了一夜又一夜,时间永远吹不落您手中的稻草绳,更吹不落那一颠一颠的手……

在这篇满分高考作文中,作者围绕着稻草绳展开了论述,论点就是作者的人生成长经历,分论点就是作者的两次经历,一次是母亲生病;另一次就是开口向家里要学费。这两次经历作者通过稻草绳连接起来,将其作为文章的主线,稻草编结成绳,更坚韧了,预示着作者自己长大了,人生经历也丰富了。这篇作文之所以能得满分,除了作者是写自己的人生经历,文章中有丰富的感情色彩,读起来真切感人外,原因主要在于:一是选材独特,立意高;二是文章有一定的深度,作者不用别人的文字和思想思考,对自己掌握的材料进行深层挖掘、剖析,把文章中最深层次的东西提炼出来,那就是稻草绳中凝结着母亲的辛劳,母亲辛劳的精神化作作者人生的动力,这就是议论式散文的精髓所在;三是文章虽简短,但却清楚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意,文字简洁,有意蕴,富有个性。

江长茂,教师,现居福建清流。

推荐访问: 议论 散文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