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深化高职药物分析教学改革
摘要:根据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对高职药物分析中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实践探讨。
关键词:药物分析;教学改革;任务导向;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7-0047-02
作者简介:佘金明,男,教授,研究方向为药物分析教学与科研;熊峻,女,讲师,研究方向为药物分析教学与科研;肖玥,女,讲师,研究方向为药物分析教学与科研。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合作学习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编号:XJK012CZJ028)的阶段性成果。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药物分析作为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为培养与医药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分析检验人员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改革方向,必须对高职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针对高职生的特点,促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学习能力。
一、建立药物分析课程标准,重组、更新教学内容
1.制定与市场需要相适应的课程标准。为了充分体现药物检验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必须规范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要求,选择与培养质检人才发展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团队经常外出调研,如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到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德海制药、康普制药等质检部门进行交流学习,将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学科前沿信息带到企业,同时从企业了解医药行业对药品质量检验人员的新要求。所以,每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专业教师都做到了心中有数,还邀请了医药行业的技术专家来校共同研讨制定课程标准,以“工作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为基础,对药品检验与质量管理工作岗位进行职业分析,明确企业对人才的目标要求及本课程应承担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要求,同时融入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强调工作过程的知识掌握,按照“工作岗位→工作过程→岗位能力→核心能力→核心内容”的思路,开发符合职业岗位标准的高职药物分析课程标准,[2]在最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生产方向开设药物分析共120节,非生产方向只开设72节。
2.选取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内容。
(1)以工作任务为核心,重组教学内容。药物分析课程涉及的内容繁多:药物分析的基本理论、典型药物的分析、制剂分析、生化药物及中药制剂的分析、药品质量的科学管理、药品质量控制中新方法和新技术的运用等。在有限的课时内,让高职生完全掌握这些内容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学生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分析化学的学习中掌握了药物分析的一些基本技能,通过药物化学熟悉了各类典型药物的结构特征及其主要性质。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以学生的就业岗位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核心,选择基础的、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材料重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起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作用。从制药企业药品检验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出发,按照检验工作过程的基本程序将药物分析课程内容分为四大模块:基础知识、总论、分论和综合模块。基础知识模块包括药典知识、药品检验基本程序、容量分析仪器的校正等;总论模块包括三个子模块:药物鉴别、药物检查和药物含量测定;分论模块中主要讲解药典所收载的几类典型药物的质量分析。在该模块中,以每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为出发点,依据药物结构特点分析其理化性质再推出质量检测方法,巩固总论中的知识与技能;最后是包括中药制剂分析、微生物检测及学生自我设计简单分析方案的综合分析模块。在每个模块中,尽可能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引领,将教学内容分解到具体的药物检验任务之中,二者有机融合,突出本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采取模块化的框架结构,使得教学脉络明朗清晰,学生容易接受,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2)以工作岗位为目标,补充必要的行业知识。随着与国际医药行业的接轨,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认证、药品经营企业实施GSP认证,对人才知识与技能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要贴近医药行业中企业的就业岗位需要,提高课程内容的职业能力倾向性。例如,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保证 (QA)岗位与质量控制(QC)岗位的工作内容、主要职责和工作要求等。在这类岗位上还要了解化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试药与对照品、标准品管理制度,药品的取样管理与留样观察管理制度,检验原始记录与报告书的书写要求等内容。[3]又如,《中国药典》是我国药品标准体系的核心,是药品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管的法定依据,每5年修订一次,学生很有必要了解新旧版本的变化。在《中国药典》(2005版)中,对于甲硝唑片和甲硝唑注射液中的含量是按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的,但在《中国药典》(2010版)中却改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实际上在新版药典中,广泛收载国内外先进成熟的检测技术和分析方法,对新技术的应用使化学药品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趋于一致,使中药的专属性质量控制方法进一步提高。这些内容都需要教师在组织药物分析内容时及时补充,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贴近药物检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
二、改革教学方法,体现职业能力本位
根据教、学、做合一的原则,课题组采用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合作学习教学等方法。
1.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将工作过程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要求教学设计者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多个任务之中,即教学进程由任务来驱动,而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线性讲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相对开放的教学组织方式,以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该方法在药物分析课程中适用于分论模块中的典型药物的教学。例如,维生素类药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效果较好,基本思路是:教师布置教学任务→学生讨论完成教学目标的方案→教师点评设计方案→学生动手操作得出结果→自评反思。学生通过讨论得到合理的方案,教师点评后学生动手做。实训过程中用到的酸式滴定管和移液管是这次容量分析的主要仪器,学生对此比较熟悉,达到这项教学目标并不困难,但应要求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注重操作规范,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在反思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今后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基于案例的教学法,注重师生的双向交流。以具体的质量检测案例说明药物分析技术的科学性、规范性,通过正反案例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例如,以世界第二大食品和药物公司葛兰素史克的一则新闻为例:葛兰素史克旗下的利宾纳黑醋栗饮料是全球著名的营养保健饮料。该饮料的广告宣扬其维生素C的含量是橙子的4倍。但新西兰两名女中学生安娜和珍尼拿几种饮料做研究时意外地发现,其维生素C的含量微乎其微,几乎检测不到。因此,她们找到了新西兰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商业委员会。2007年,法院以不实广告夸大产品维生素C含量、误导消费者为由,作出罚款16万美元并公开道歉的判决。作出判决后,两名女孩因为扳倒一家大公司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4]从这个案例中,学生不仅会对安娜和珍妮锲而不舍的精神表示赞赏,而且会意识到药物质量检验这个岗位的重要性,从而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3.合作学习教学。当今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多元、复合、多变、互赖的社会,在学校不仅应知道如何竞争,而且要学会如何合作。合作与竞争一样,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今天,尽快达到这一培养目标,是广大高职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药物的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模块中,无论是容量分析还是仪器分析,都需要学生围绕任务探讨检测的方法,反复练习、矫正,使操作规范,因而这部分内容适合运用合作学习进行教学。通常情况下,合作学习比学生单独学习训练的效果更好。事实上,实施合作学习之前,很少有针对教师的专门培训,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非常有限,普遍热衷于操作形式,注重花样,忽略内容,导致效果不佳。因此,要加强对合作学习策略的理解和认识,深入研究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充分保证它的有效性。在药物分析课程中,应用合作学习要注意以下要素:合作性教学目标制定的原则,异质小组建设的依据,个体责任与集体目标的互赖关系,合作与竞争技能的培养,教师角色的定位,评价体系的要求与范围等。[5]
三、改变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采用过程、结果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多元化评价。在课程评价方面,将职业素养、作业、测验、实训、技能考证及技能竞赛等方面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全面客观地考核,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完成药物分析课程学习任务后,要求学生考取药物分析工职业资格证书。因为考核技能通常以具体的检验工作任务为载体,提供一定数量的待检药品及相应的质量标准,然后围绕检验工作展开。从试剂的选用、溶液的配制、仪器的选用与校正、测量、结果判断及检验记录与报告书写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查。通过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使学生大幅增强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2.尊重个体差异,按非正态分布的奖励机制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传统依据是采用正态分布评价,这必然挫伤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正态分布的奖励机制强调只要学生努力就能得到认可,对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给予特别鼓励,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近三年的教学改革,我们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学生不仅从整体上提高了从事药物分析工作的技能,而且促进了职业素养的形成。药学生产检验方向学生的一次就业率达到98%,少数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就成长为单位的技术肯干。在2012年的药物分析工资格考试中,通过率达100%,优秀率达50%以上。我们将着眼于社会需求、结合专业特点,合理地设计、调整、更新药物分析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与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高职药物分析的教学质量,为我国的医药行业培养更多合格的高素质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
[2]田凤权.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8,(4).
[3]刘文英.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药学教育,2005,21(1).
[4]徐容.维生素C的分析——《药物分析》学科中项目教学法应用浅探[J].科技信息,2009,(32).
[5]佘金明.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3.
(编辑:易继斌)
推荐访问: 教学改革 工作任务 高职 深化 导向